《苹果获得柔性OLED显示屏专利》

  • 来源专题:绿色印刷—OLED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6-03-23
  •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向苹果公司授予54个专利,其中一个就是柔性显示器方面的专利,专利名称是“柔性电子设备”,涵盖的产品将包括灵活的外壳和内部组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设备的柔性版本。

    该专利还描述了使用注册该设备的柔性传感元件,可被用来进行用户输入。弯曲该装置可以改变其操作模式。其它的可能性还包括将变形指定到游戏控制系统,使用柔性传感器进行开机或者关机操作。

    该专利也指出柔性设备因为吸收撞击力的能力,而更耐跌落和破坏。苹果公司指出,这项专利可以用在iPhone,iPad上,和其他穿戴设备当中。

    之前,多个报道称苹果将在2018年推出使用OLED显示屏的iPhone手机,据称三星已经接近和苹果达成协议,为后者未来的iPhone提供柔性OLED显示屏,三星将为此投资74.7亿美元增添相关生产设备。

    除了三星显示之外,友达光电,LG和日本显示公司也将生产柔性OLED显示屏,这三家公司目前都是苹果iPhone显示屏供应商。

  • 原文来源:;http://digi.163.com/16/0301/22/BH3T3A6500162OUT.html#rd
相关报告
  • 《首块全3D打印柔性OLED显示屏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0
    •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使用定制的打印机,打印出了首块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这种由3D打印制成的显示屏,无须以往昂贵的微加工设备。   OLED显示技术使用有机材料层将电转换为光,其使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作电视屏和显示器等大型设备,也可用作智能手机等手持电子设备,因其重量轻、节能、轻薄柔韧、视角宽、对比度高而广受欢迎。   最新研究资深作者、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米歇尔·麦卡尔平说:“OLED显示屏通常在庞大、昂贵、且超清洁的制造设施中生产,我们想看看是否能压缩工艺流程,利用我们定制的桌面3D打印机(‘身价’与一辆特斯拉S型汽车差不多)打印出来。”   研究团队此前曾尝试使用3D打印机打印OLED显示屏,但无法实现发光层均匀一致。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另辟蹊径,结合两种不同的打印模式来打印6个设备层,最终打印出了首块完全由3D打印机制造的柔性OLED显示屏。其中,电极、互连、绝缘和封装层均采用挤压印刷获得,活性层采用相同的3D打印机在室温下喷涂印刷而成。显示器原型边长约3.8厘米,有64个像素,每个像素都能正常工作。   最新研究第一作者、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生苏芮涛(音译)说,新的3D打印显示屏很柔韧,可封装在其他材料内,这使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实验表明,该显示屏历经2000次弯曲仍保持稳定,这表明全3D打印OLED或可用于柔性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内。   研究人员接下来计划利用3D打印机打印拥有更高分辨率和更高亮度的OLED显示屏。
  • 《中国科大在圆偏振发光的柔性3D显示研究获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0-31
    • 柔性3D显示在下一代可穿戴、智能电子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庄涛涛研究员课题组和俞书宏院士研究团队在可打印的手性圆偏振发光材料及其柔性3D图像显示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rocess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material enables flexible stereoscopic 3D imaging”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 Adv.2023,9, eadi9944)上。 手性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几何构象,能够显著影响物质性能。手性科学对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近年来,精准构筑新型手性功能结构(Nat. Nanotechnol.2020, 15, 192–197)并实现其在多领域的实际应用成为研究重点。例如,手性发光材料具有圆偏振发光特性(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PL),在3D显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信息安全以及生物检测与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3D显示通过线性偏振复用方法实现:分别向左眼与右眼呈现具有偏振状态的图像,为观看者呈现3D效果。然而,由于线偏振光的相互垂直偏振取向,导致相关3D显示技术的观察视角受限、对比度差。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圆偏振光在减少感知失真和提高对比度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开发和优化3D显示技术提供可能性。通过将CPL材料印刷在柔性基底表面,可以大规模制造高性能的全彩3D显示面板。然而,目前的CPL材料难以兼具可加工性能和高CPL光学活性,导致基于CPL的柔性3D显示器件尚未实现。 研究人员基于设计的限域螺旋共组装策略,将具有强CPL特性的手性材料前驱体封装到聚合物壳层中,制备了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的CPL光子涂料(CPL-active photonic paints, CPL-PPs,图1)。该类核壳手性结构的最大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用于评估CPL性能,其理论最大绝对值为2)高达1.6。相关材料的可加工性和高光学性能为后续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研究人员利用点胶打印方式,实现了CPL-PPs在多种基底上的图案定制;并通过喷墨打印展示了米级尺度规模的CPL涂布。作者进一步优化打印技术,在柔性基底上精准构筑全彩像素点阵列,构筑了柔性3D显示面板。在制得的面板上,每个像素单元分别由左旋和右旋的红绿蓝三原色像素点组成,能够实现稳定的CPL发射。通过向左眼和右眼呈现具有正交圆偏振状态的不同图像,促使观察者在脑海中形成3D立体显示(图2)。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将柔性3D显示面板整合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的概念化设计,以期为虚拟现实、医学成像和科学可视化等领域提供新思路。 图1. 手性核壳微球的结构及其圆偏振发光示意图;RGB圆偏振发光光子涂料;圆偏振发光光谱 图2. 柔性3D显示面板显示原理;柔性3D显示面板像素基元;交替打印左、右旋材料实现的像素点阵列图案;柔性可穿戴3D显示器件;可穿戴式3D显示设备显示立体导航信息的概念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