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8-04-10
  • 本课题的研究源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和产业领域掀起的新一轮发展高潮。本文使用文献回顾和例举分析的方法研究AI的分支,包括专家系统、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图书馆信息检索、编目、分类、选书、采购、订阅、流通、参考咨询和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发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文章和最新产业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目前A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狭义AI或称为弱AI的机器学习阶段,但是现在兴起的人脸识别、机器人整理书架和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聊天机器人等AI技术正陆续加入到图书馆自动化的行列中来,特别是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新一代信息检索系统的前景比较明朗。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活动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徐宏帅
    • 发布时间:2024-03-19
    •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活动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类型、出版年份、关键词、国家和研究方法来分析人工智能(AI)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现状。总体目标是通过确定当前的研究差距、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并加深对有效政策制定所需的理解,丰富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的现有知识。 设计/方法论/途径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和网络分析等先进工具,从SCOPUS数据库中提取截至2022年的现有文献。本研究通过识别和选择相关关键词、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处理数据来分析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用先进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获取数据并展示和讨论结果。对于这项综合研究,搜索策略得到了计算机科学家和图书馆员小组的批准。 研究结果 大多数有关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都是在过去三年中进行的,很可能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章由 Emerald Group Holdings Ltd 发表。然而,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该研究强调需要在数字人文、机器学习、机器人、数据挖掘等领域进行更多研究和学术图书馆中的大数据。 研究局限性/影响 这项研究排除了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涉及图书馆以外领域的论文,例如医学、健康、教育、科学和技术。 实际意义 本研究为希望在图书馆实施人工智能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见解。通过确定集群和主题,将使管理者能够提前计划,减轻潜在的缺点并抓住可持续增长的机会。
  • 《“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探讨”会议成功召开》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28
    • 12月20日,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会场“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探讨”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约100位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技术研发人员参加,旨在围绕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应用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该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并分享最新的应用成果。此次会议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系统专委会主办,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承办,并得到了江苏嘉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恒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福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共包括三项议程,分别为开幕致辞及特邀报告、案例交流与头脑风暴。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发表致辞,对参会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孙翌主持开幕及特邀报告环节。 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晨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标题为《生长的有机体:我们的使命与作为》的报告。黄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加重了图书馆面临的资源、空间和服务的危机。他提出了“大资源观”的理念,所谓大资源,具备广而博、约而精、跨媒体、多机构的特征。图书馆资源应在数字化基础上,向数据化、向量化、联邦化发展,逐渐形成多模态资源一体化,以及开放获取(OA)化。黄主任表达了图书馆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在未来的重要意义。图书馆未来作为知识基础设施,除了各图书馆组成联盟提供服务外,还应考虑和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提供跨学科、全尺度、多模态的各类知识资源,支持人人、人机、机机界面的各类知识存取与交互方式,并始终以满足需求的高可用性为宗旨。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张磊主持了案例交流环节。多家云瀚联盟开发社区成员介绍了他们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应用探索。其中海恒智能在会议上发布“小海豚数字馆员”,此外还有“博看BK-LLM大模型”、“阿法迪馆员助手”、福呈“来福”AI助手、CNKI的AI学术研究助手等系列产品、柯基医学图书馆Copilot、同伴客语料建设等诸多应用探索。上海图书馆对已经开放测试的三款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反馈。这些实践探索涉及数字馆员、系统助手、数字人文、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潜能与价值。 会议的头脑风暴环节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术创作与学术交流”为主题展开。该环节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聂华主持。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武刚、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书馆馆长张甲以及与会嘉宾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创作、学术出版及学术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黄晨主任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检测学术创作中的创新性是可能的,但使用人工智能去检测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不推荐和不可行的。但在学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中还是要去积极尝试和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金武刚教授指出科研助理、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等会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带来挑战。未来,数据是新的科研生产力。但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工具,科研的关键还是靠人。刘炜副馆长认为AIGC改变了知识交流的方式,也重构了知识组织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改变知识生产的整个流程。张甲馆长在讨论中提出了在使用大语言模型交互的过程中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也会有科研信息、个人隐私泄露以及各类知识产权的问题。 会议现场,多家公司运用智能交互设备与宣传海报,生动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成果,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深入交流和分享,推动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希望业内各方能携手共进,共同研究和探索大语言模型为行业带来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