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传感器首次部署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南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0-07
  •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在大堡礁南部的Darumbal Sea Country安装了AquaWatch传感器,以帮助监测和预测沉积物径流。该珊瑚礁是CSIRO澳大利亚海洋观测任务的七个测试地点之一,该任务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专业传感器和卫星数据相结合的水质“气象服务”。该项目预计支持保护珊瑚礁区域的规划决策,每年带来52亿美元的收入,并创造超过6.4万个就业岗位。该传感器可监测沉积物和溶解有机碳流动的系统、识别高水平叶绿素(有害藻华)。人工智能(AI)将应用于AquaWatch传感器,并融合洋流、风速、风向和潮汐条件等其他因素数据集,准确预测沉积物流动。AquaWatch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应用程序或集成到当前的天气报告中,为澳大利亚人提供全国水质监测和预报。(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csiro.au/en/news/All/News/2023/September/Aquawatch-mission-great-barrier-reef
相关报告
  •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大堡礁首次发现500米高珊瑚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1-03
    • 澳大利亚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宣布,120多年来首次在大堡礁发现一个巨大的独立珊瑚礁。这片珊瑚礁的高度有500多米,是由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福尔科号科考船发现的。目前福尔科号正在对澳大利亚周围的海洋开展为期12个月的探测。 10月20日,由詹姆斯库克大学Robin Beaman博士带领的科学家小组在对大堡礁北部海底进行水下测绘时首次发现了该珊瑚礁。10月25日,该团队使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水下机器人SuBastian开展水下观测,以探索新的珊瑚礁。经海底调查工作获悉,该刀锋状的暗礁底部宽1.5公里,然后向上陡增至500米,最浅深度达到海平面以下仅40米。施密特海洋研究所联合创始人Wendy Schmidt表示,这一意外的发现证实了海洋中的确存在未知的结构和新物种。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了解非常有限。目前,新技术如同我们的眼睛、耳朵和手一样在深海中工作,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海底探索能力。新的海洋场景正在向我们开放,展示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生命形式。 Beaman博士表示,本次探测工作不仅能直观地看到水下机器人SuBastian的视频,还能绘制详细的珊瑚礁3D地图。 作为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澳大利亚探测行动的一部分,本次在大堡礁北部深处的航行将持续到11月17日,海底地图将可以通过AusSeabed获取,并将为日本基金会的“大洋地势图海床2030计划”(GEBCO Seabed 2030 Project)贡献力量。 (冯若燕  编译)
  • 《澳大利亚向全球重金征集大堡礁拯救方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2-02
    • 新华社悉尼1月16日电(郭阳)澳大利亚政府和昆士兰州政府日前联合发起一项创新性研究项目,面向全球各界人士征集拯救大堡礁的方案,获胜者最高可获得200万澳元(约合102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   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新闻公报中说:“我们公开向全球杰出的科学家、工商界领袖以及企业家们征集保护珊瑚礁、促进受损珊瑚礁恢复的创新方案。”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从昆士兰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到南部的班达伯格沿海岸线绵延2300多公里。近年来,大堡礁因珊瑚礁内珊瑚虫逐渐死亡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温度上升是大堡礁面临的最大威胁。此外,大堡礁还面临海洋污染、渔业过度捕捞等威胁。   目前,澳大利亚已通过改善水质、减缓气候变化等措施保护珊瑚礁。昆州政府网站上的说明显示,合格的方案能减轻珊瑚白化的影响并有效帮助珊瑚礁再生。可供参考的方式包括减轻珊瑚承受的环境压力、提高珊瑚的适应能力、促进珊瑚虫生长发育等。   昆州环境厅长利安娜·伊诺克表示,希望通过上述活动找出扭转大堡礁衰退局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