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果脯褐变控制方法研究》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5-29
  • 以猕猴桃果脯制作为例,主要从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两个方面对控制猕猴桃果脯制作中褐变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猕猴桃果脯制作中猕猴桃褐变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脱镁反应。结果表明,在控制方法中最主要是对猕猴桃叶绿素的处理,即先进行灭酶,再护色。在酸性环境中以铜或锌离子替代镁离子生成稳定的叶绿素铜盐或锌盐的方法达到对猕猴桃果脯有效的护绿,使猕猴桃果脯制品的品质得到改善。
  • 原文来源:http://www.sfncc.org.cn/Z_Show.asp?ArticleID=2012
相关报告
  • 《生产加工对“海沃德”猕猴桃饮料质量参数的影响》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huangzheng
    • 发布时间:2016-06-30
    • 猕猴桃果实含有高水平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抗坏血酸、总酚类、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单宁、黄烷醇、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浆,饮料,果汁和其他种类的食品时需要注重保护这些营养元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物理化学参数,包括抗氧化和绑定属性在不同治疗方法制备“海沃德”猕猴桃smoothie-type饮料的影响作用。从猕猴桃果实制备饮料包括以下阶段:添加不同比例的糖含量,混合物,然后长期冻结储存。四种不同的评估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已经取得应用: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酸)联胺盐(ABTSradical点+),Ferric-reducing /抗氧化电源(收紧),减少铜抗氧化剂(CUPRAC)和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化验,显示高相关系数与多酚从0.894到0.969,主要受到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总酚类化合物的减少(39%)和花青素(31%)在抗坏血酸(25%)高于长期冷藏后。提取茶多酚的绑定能力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冰沙由3 d-fluorescence和红外光谱的相关数量。调查猕猴桃果汁可以用作抗氧化剂的来源。
  • 《华南植物园在猕猴桃多重高效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19
    • 猕猴桃为我国特有的雌雄异株多年生果树,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全球性重要的新兴水果。随着我国及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如何快速高效的创制优异特色新种质并培育新品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蛋白(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 CRISPR/Cas )系统发展起来的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但该系统的工作效率在不同的物种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猕猴桃中,目前还没有成熟可用的基因组编辑系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研究生汪祖鹏在黄宏文研究员和刘义飞副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前期研究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成对 sgRNA 的 Cas9 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以此产生了包含四个靶向猕猴桃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AcPDS )的 sgRNA 的成对 sgRNA/Cas9 载体。与先前的成对 sgRNA 克隆方法相比,该策略仅需要合成两种含 sgRNA 的引物,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该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两种不同的 sgRNA 表达盒类型 ( 多顺反子 tRNA-sgRNA 体系 (PTG) 和传统 CRISPR 表达盒 ) 在猕猴桃中的基因编辑效率。结果表明,在猕猴桃中 PTG/Cas9 系统的靶标突变效率相比传统的 CRISPR/Cas9 系统高出近 10 倍。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两种系统均能成功地诱导由 G418 抗性愈伤组织再生的猕猴桃幼苗白化表型。该研究首次在猕猴桃中建立了多重高效的 PTG/Cas9 基因组编辑系统,相关研究结果为在其他植物或作物中进行基因组编辑效率的优化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471847 和 31572092 )和中国科学院 STS 网络计划项目的支持( KFJ-EW-STS-076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知名期刊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