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无人机的主力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09
  • 无人机的轻量化需求促使其机体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继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化金属材料之后,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无人机的“主力”材料,可以说,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核心的无人机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成为无人机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警用碳纤维无人机

    新型警用装备无人机采用碳纤维外壳,具有起降迅速、使用灵活、人员伤亡风险低、费用不高等优势,可现场采集数据并迅速传送到指挥中心,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此类无人机还可以多角度大范围地进行现场勘察,这是一般监控设备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实时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

    警用无人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有哪些优势?首先,无人机机动性能必须很强,碳纤维外壳可以有效降低无人机的自重;其次,警用无人机必须适应特殊地形、灾害天气等特殊环境,例如非常适用于气体泄露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下,碳纤维材料蠕变小、耐腐蚀性强,有助于延长机体的受用寿命。警用无人机是对公安警务活动传统局限、不足局限的一个弥补,对于提高警务效率、减少恶劣条件下警员的伤亡率非常有效。从2015年的500架,到2018年的7000余架,警用无人机的应用正呈几何式增长。

    农用植保/喷洒农药型碳纤维无人机

    喷洒农药型的碳纤维无人机在作业时能保证更好的药液喷洒均匀度,其雾滴穿透力比机车喷药更高,例如,采用碳纤维无人植保机对棉花进行脱叶剂喷洒,平均的脱叶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且,植保机不会像机车那样对棉花植被造成损伤。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机体外壳能用极轻的自重帮助无人植保机实现大容载量和更长的续航能力,将植保作业效率提升至新高度。以一款容量16L的碳纤维植保机为例,该植保机有8个喷头,喷幅范围可达到7米,最快一分钟流量能喷4.8L,在实际作业中,一个小时能完成150 亩地。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3万台,2018年作业面积约2.67亿亩次,总体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节省用水90%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

    测绘用碳纤维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数字航摄技术使测绘用无人机在基础测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测绘数据获取等方面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测绘用无人机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重量轻、强度大的优势同样可以发挥出突出的作用。如果在测绘任务中遇到路况差,车辆难以通行的情况,测绘人员就要徒步携带无人机前往,这时无人机的重量必然是越轻越好。而且,行业用无人机的造价都很贵,测绘无人机中用于三维测绘等任务的设备都价格不菲,一旦机体有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很大,因此,机体本身的稳定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一般测绘用的设备主要是微单和单反相机,大约只需要1公斤左右的载荷。不过,有些搭载激光雷达的测绘无人机对载荷有着比较高有要求。例如,LIDAR、IMU、相机加一起大概有5公斤。这时自重极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机体就可以实现更多的载荷,并在同等载荷下,实现更长的续航能力。

相关报告
  • 《储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无重力电池铺平了道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8
    • Sinonus公司是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TU)的一家分拆公司,现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储存电能,使包括电动汽车、飞机、风力涡轮机叶片在内的多个行业的现有结构能够储存能量。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而在一年前,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方法。目前,Sinonus公司表示其正处于将技术商业化的风口浪尖。 “Sinonus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神奇的可以兼作电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Markus Zetterstr?m在一个月前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时在领英上写道,“通过将系统/应用中的部分结构材料替换为我们的多用途复合材料,可以在保持重量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电存储容量,或者在保持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系统重量和体积(当然还有一些是两者的结合)。” 材料的能量密度取决于应用所需的结构性能和电气性能。 “有人可能会说,结构需求/规格越高,能量密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在保持良好结构容量的同时,其能量密度的可能跨度约为当前技术水平下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5-50%,”Zetterstr?m告诉ESS News。 Sinonus公司已经在实验室中用低功耗产品取代了AAA电池,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潜力。其目标是将该项技术扩展到物联网设备等更大规模的应用中,并最终扩展到无人机、计算机、大型车辆,甚至飞机上。
  • 《同济大学使用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 3D 打印无人机》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8-27
    • 据怡和机器复合材料称,中国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应用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3D 打印技术制造了一款名为“同飞 1 号”的国产无人机。 同飞 1 号采用鸭翼式后掠翼布局,翼展为 2.1 米,起飞重量仅为 1,400 克。使用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D 打印技术制造无人机部件,确保轻型无人机复杂拓扑结构设计的快速原型制作。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机械学院李岩教授的研究团队由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幅面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资助。 Tongfei n°1 是对该项目在飞机领域阶段性成果的验证。在飞行测试中,同飞 1 号在机动性、续航能力、响应速度、飞行安全性和飞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该技术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