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无重力电池铺平了道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8
  • Sinonus公司是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TU)的一家分拆公司,现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储存电能,使包括电动汽车、飞机、风力涡轮机叶片在内的多个行业的现有结构能够储存能量。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而在一年前,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方法。目前,Sinonus公司表示其正处于将技术商业化的风口浪尖。

    “Sinonus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神奇的可以兼作电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Markus Zetterstr?m在一个月前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时在领英上写道,“通过将系统/应用中的部分结构材料替换为我们的多用途复合材料,可以在保持重量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电存储容量,或者在保持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系统重量和体积(当然还有一些是两者的结合)。”

    材料的能量密度取决于应用所需的结构性能和电气性能。

    “有人可能会说,结构需求/规格越高,能量密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在保持良好结构容量的同时,其能量密度的可能跨度约为当前技术水平下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5-50%,”Zetterstr?m告诉ESS News。

    Sinonus公司已经在实验室中用低功耗产品取代了AAA电池,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潜力。其目标是将该项技术扩展到物联网设备等更大规模的应用中,并最终扩展到无人机、计算机、大型车辆,甚至飞机上。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4314.html
相关报告
  • 《【 Advanced Materials】碳纤维结构电池为轻型、节能汽车铺平道路》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9-25
    • 当汽车、飞机、轮船或计算机由兼具电池和承重结构功能的材料制造时,重量和能源消耗就会大大减少。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目前在所谓的无质量储能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进展——一种结构电池,它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减半,使移动电话像信用卡一样薄,或者在一次充电后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增加70%。 结构电池是指既能储存电能又能承受机械负荷的多功能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碳纤维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材料选择,它具有双重用途,既能储存能量,又能为电池提供刚度和强度。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结构电池电解液中金属锂功能正电极的概念。 该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全碳纤维结构电池,利用原始碳纤维作为负极,磷酸铁锂涂层碳纤维作为正极,以及薄纤维素隔膜。 所有组件均嵌入结构电池电解液中并固化,以增强电池的刚性。 薄隔膜的使用提高了结构电池的能量密度。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为 30 Wh kg-1,循环稳定性高达 1000 次,库仑效率≈100%。 值得注意的是,当平行于纤维方向进行测试时,全纤维结构电池的弹性模量超过 76 GPa,这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最高值。 结构电池可直接替代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同时减少传统电池的数量。 因此,可为未来的电动汽车节省大量成本。 原文链接:: Richa Chaudhary et al, Unveiling the Multifunctional Carbon Fiber Structural Battery,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ma.202409725
  • 《“无质量”碳纤维电池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6
    • 从电动汽车到无人机,电池在能量密度和自身重量上一直难以得到很好的平衡。不过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些常规储能解决方案的有趣替代。比如近日,研究团队就宣称在“无质量”碳纤维电池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特点是可以兼作车辆的电池和结构部件。 结构插图(来自:Yen Strandqvist / Chalmers.se) 经过多年的努力,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终于实现了这一设想。通过让电池兼作结构部件,以减轻整车的设计重量。 之所以选择碳纤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归因于众所周知的机械性能、以及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工程设计时可充当电极材料的能力。 2018 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具有特殊晶体排列的碳纤维。它既可以提供车辆构造所需的刚度,又可以提供能量存储所需的电化学性能。 作为将这项研究专为实际应用的努力的一部分,科学家们现已生产出一种碳纤维结构电池,具有较以往任何版本都优秀 10 倍的性能。 Johanna Xu 博士向 Leif Asp 展示新型电池(图自:Marcus Folino) 据悉,该电池由碳纤维制成的负极、以及磷酸锂铁涂覆铝箔制成正极组成,两者被用作结构电解质基质的玻璃纤维织物隔开。 它既可以像常规电池一样在电极之间传输锂离子,又有助于将机械负载分散到结构的不同部分。基于此,研究人员将之称作“无质量”的储能设备。 从理论上来说,它确实可以摆脱传统电池的部分缺点 —— 不给车辆增加任何“额外”的重量。 然而实际应用方面,还是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妥协。比如这种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为 24 Wh/kg,约为当前锂离子电池的 20% 。材料刚度 25 GPa,可与其它常用材料相媲美。 另一方面,如果用这种电池取代经典的锂离子电池、并将之集成到电动汽车中,则整车重量有望极大地减轻。如此一来,只需消耗更少的能量,便可驱动电动汽车的行进。 项目负责人 Leif Asp 表示:先前制造的结构电池,通常只侧重于良好的机械性能、或出色的电气性能。不过他们使用碳纤维成功地设计了兼具结构刚性和储能优势的新型电池。 在性能提升 10 倍后,研究团队开始将精力放到其它新目标上,比如计划使用碳纤维代替正极中的铝材料,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和机械性能。此外用更薄的材料取代玻璃纤维织物,以实现更快的充电。 研究配图 - 1: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造 Leif Asp 预计,此类电池有望达成 75 Wh/kg 的能量密度和 75 GPa 的刚度(与铝材相当),但重量却要轻得多。从电动汽车到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先进能源与可持续性研究》期刊上,原标题为《A Structural Battery and its Multifunctional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