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艾吉威周汝壮:5G、AI加持,AGV产业即将"引爆"》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15
  • 近年来,AGV凭借灵活高效、集群合作、高效控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造、物流、3C电子、巡检等领域。2013年,工信部明确把AGV产品纳入工业机器人范畴,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日前,艾吉威副总经理周汝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GV行业每年的增量达到40%以上,AGV(无人搬运车)产业即将迎来爆发点。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储备,艾吉威已经拥有130多项专利,但为了加速产业成熟,艾吉威不会设置专利壁垒,希望更多企业加入一起做大行业蛋糕。


      AGV爆发需要两大要素

      "从市场增量来看,每年AGV市场增量达到40%以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个增长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周汝壮指出,随着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加持,AGV行业有望迎来大爆发。在周汝壮看来,AGV需要具备两个要素才能迅速爆发。


      第一个要素是成本更"平民"。"目前AGV技术研发门槛比较高,关键零部件采购还需要依赖国外进口,随着国内元器件厂商的崛起,产品价格会进一步下降。"

      第二个要素是人力成本"攀升"。国内外人力成本一直不断攀升,企业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希望借助无人化和智能化来消解这部分开支。

      "上述两因素达到一个点之后,就意味着AGV行业全面爆发时代的来临。"周汝壮表示,艾吉威经过技术的变革并非一簇而就,通过近十年蓄势,不断打破常规,自主创新,艾吉威一直在不断攻克AGV产业技术难题。

      2013年首台无标识导航智能搬运机器人在艾吉威团队的坚持与努力下诞生,填补了智能AGV导航技术空白。

      周汝壮透露,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无反激光自主导航技术上,拥有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的AGV企业。其自研的无反导航技术填补了AGV无标志导航的空白,创造了AGV产业发展史上的突破,成为AGV领域导航技术风向标。

      在攻破移动搬运机器人AGV导航技术后,艾吉威致力于最高效的AGVS系统研发并率先在轮胎行业实现智能物流大规模集群应用。

      "2017年,我们就实现了打造出了行业最大的无反叉车AGV集群应用案例。"周汝壮表示,53台无反激光叉车组成的智能物流系统在某轮胎企业多达7.2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实现了物流无人化。依托艾吉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该轮胎企业的产品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线边库存下降50%,日常运营出错率大大降低。

      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研发设计的工作效率,艾吉威还增加了系统模版化业务,针对AGV的导航、控制、调度技术已实现模块封装。例如,叉车改造仅需置配所需模块化系统,即可成为一台智能移动搬运机器人。快速适配不同类型车型,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加快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步伐。

      软硬一体提升竞争力

      截止目前,艾吉威AGV已在轮胎、造纸、服装、电子、机械、轨道交通、医药等行业获得大量应用,并与30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周汝壮将公司成功的秘诀归功于"软硬一体"。

      搭载着AGVS的智能AGV,不需要厂房改造,可自建整厂地图,导航到场内任何地方;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更加柔性化智能化。

      目前,艾吉威拥有专利技术130项,是国内最早申请且唯一拥有无反射板激光自主导航中国发明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公司;也是唯一获得省部级机械专利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AGV公司。

      多年技术积累也让艾吉威成为风投追捧的对象。今年6月,艾吉威完成由联想创投领投、苏州市科创投跟投的新一轮融资。

      据周汝壮介绍,该融资将用于智能AGV技术的更新迭代,开展在复杂动态工业场景下的AGV感知、规划与控制技术研究,提升AGV车本体自诊断、任务规划技术的自学习、AGV集群控制的自组织能力。

      事实上,经过前期不断的技术探索,AGV行业中技术的变革会相对少一些,于是业内出现了不少艾吉威的效仿者。

      对于这种现象,周汝壮觉得这非坏事。"虽然我们的专利技术没有实现输出及变现,但对整个AGV产业来说,更多加入者会加速产业成熟。毕竟AGV产业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新行业,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做大。"

相关报告
  • 《AI与5G大热,芯片半导体行业进入爆发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19
    • 元旦前后,新洁能、汇顶科技、士兰微、富满电子等多家半导体大厂发布涨价通知函,从而为整个行业涨价提供了注脚。寻根究底,寻求与供应主导着此轮涨价潮。作为高精尖科技的代表,芯片、半导体产业的风吹草动,事关各国国家战略,并吸引了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前赴后继进入芯片、半导体产业,由此,A股芯片板块持续大热的同时,该赛道的投融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近十年我国芯片半导体品牌投融资报告》,分析了最近十年来行业投融资变化,以及盘点最受资本青睐的明星企业。 据了解,近十年,整个行业被披露的总融资额超六千亿,并在2017年达到顶峰。 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芯片半导体赛道共发生投融资事件3169件,总投融资金额超6025亿元。2017年芯片半导体行业共发生投融资总金额2105亿元,为十年来最高峰,其中1500亿元融资被行业巨头紫光集团一举拿下,国资占据主导地位,成绩瞩目。 去年,该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58起,总金额高达1097.69亿元。 2020年,芯片半导体发生投融资事件458起,拿到融资的企业共计392家,总融资金额高达1097.69亿元,最高融资金额被中芯国际拿下,合计198.5亿元,由国家基金一期、国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和国家集成电路共同注资,皆为国资背景。 资料显示,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高科技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中芯南方、安世半导体以及中兴微电子等企业获得的融资金额同样瞩目。2020年的芯片半导体投融资赛道上,共有16家企业获得总金额超过10亿元融资,其中共计融资事件27起。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从近十年融资次数TOP10榜单来看,芯原股份以11次稳居榜首,利扬芯片以10次紧随其后。据了解,芯原股份是一家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提供商,为多领域、多种终端提供半导体设计服务。除此之外,地平线机器人、寒武纪等知名品牌的融资次数也榜上有名。 AI与5G仍然是今年的大热门,芯片行业也已进入爆发期,在过去两年都取得了跨越式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芯片半导体赛道共发生A轮以及pre-A轮融资111起,占比约为24%。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获得融资的企业正在变多,总金额也在逐步扩大,芯片行业的未来让人充满想象。
  • 《深圳5G应用遍地开花 5G行业应用惠及民生》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7-20
    • 2020年是我国5G大规模建设元年。步入7月,一年已过半,深圳5G建设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5G行业应用惠及民生 5月17日,深圳机场正式实现5G信号全覆盖;5月21日,深圳全市口岸实现5G信号全覆盖;5月底,全国首条“5G智慧交通示范路”在深圳上线。抢抓新基建“风口”,5G应用场景正在深圳加速落地。 从年初的全民防疫抗疫,到企业及员工复工复产,再到如今火爆的直播带货,5G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从三大运营商处了解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电信将5G与AI、物联网等技术充分融合,面向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引导机器人、智慧消毒机器人以及医疗物资配送机器人等服务类应用。中国移动5G远程医疗系统服务全国31个省(区、市)的5271家医疗机构,提供了5G远程会诊、医疗服务机器人、疫情防控系统、云医院等34项服务。中国联通充分利用5G网络的技术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5G+医疗云平台、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5G巡检机器人、5G直播背包等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企在5G各领域发力 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截至2019年,深圳市实现5G基站建设数量和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数量两个“全省第一”;建成5G基站超过1.55万个,占全省40%。 在5G产业链条上,深圳企业早已抢占先机。近日,德国相关机构发布了关于5G标准专利声明的实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专利共有21571个5G标准专利项声明,华为排行第一。 除了华为,深圳5G相关企业分布在各个领域。在芯片行业,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居于领先地位;在核心器件领域,日海、大富科技、国人通信是龙头企业;在器件组件方面,有摩比天线、国人通信等;在应用领域,国民技术、大疆创新、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等;在第三方检测方面,有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等。5G产业高速发展同时,必将带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