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ios寻求减少科学出版中的偏见》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 于世博 杨恒
  • 发布时间:2023-02-28
  •   Qeios是一本创新的新期刊,旨在消除科学出版中的偏见,同时使文章内容免费。自2019年以来,Qeios一直作为一个预印本平台存在,供年轻科学家快速发布其最新手稿,并在发表前通过众包同行评议反馈意见。Qeios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科学公众而不是编辑来做出出版决定的学术期刊。

      Qeios的系统会为每篇手稿找到适合的同行评议专家,并将专家评论和文章一起发布到预印本平台上。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回应专家们的评论并更新他们的文章,读者们则是可以看到评论和文章版本变化的整个过程,如此一来,审查一篇文章的整个过程是透明且快速的。Qeios每篇文章平均接受10次同行评议,从提交到发表的时间大约为10天。

      在Qeios出版模式下,一篇文章一旦得到三次有利的同行评议就意味着可以发表,而该发表记录会被计入至晋升成果中——这是它相比于现存大多数预印本服务器的另一个优势。Qeios已经被谷歌学术索引,并在Portico和大英图书馆存档。该杂志现在正在申请PubMed和Web of science这两个最大的索引收录。

相关报告
  • 《美国新闻学会首席出版官谈科学出版业不断变化的格局及其对同行评议的影响》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孟美任
    • 发布时间:2023-11-27
    •   2023年9月25-29日,美国物理学会和众多机构及研究人员参加了同行评议周活动,这是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庆祝同行评议对科学事业的价值,并讨论同行评议的未来。APS News 采访了美国新闻学会首席出版官Rachel Burley,探讨了科学出版业不断变化的格局及其对同行评议的影响。   学术出版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颠覆学术界和产业界,科学家们正在撰写比以往更多的论文。但从本质上讲,学术同行评议——研究人员向其他专家征求建议并获得对其论文的反馈——已经存在多年,其目的以及初衷并没有改变。同行评议一直都是为了确保研究文章在发表前的质量、有效性和可靠性。   (1)如今,科学家面临着“要么发表,要么毁灭”的强大压力,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也大幅增长,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变化对同行评议专家有何影响?   同行评议危机在某些学科比较严重,但您所描述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是其背后的原因。在我看来,这始于21世纪初巨型期刊的出现。这些刊物摒弃了选择性和新颖性。他们并不一定要求审稿人寻找新颖和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只是强调:如果技术上合理,我们就发表。   我认为这并不一定是坏事,但产生了一系列以前未发表的新研究。而且,由于在开放获取模式下,每发表一篇论文都有可能带来收入,因此新的出版商进入了这一领域。因此,出版压力和送审论文数量的增加(期刊数量增加,选择性降低),使整个生态系统给同行评议专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审阅更多的稿件,却没有更多的时间。   (2)出版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出版商最初的工作重点是简化流程,想方设法缩短同行评议的时间。例如,首先为论文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他们还试图通过自动化或接管同行评议专家无法合理完成的部分工作(如投稿检查)来提高效率,以确保稿件对评审专家来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他们只需关注科学性。   许多出版商还对审稿人培训进行了投资。一般来说,没有正规的审稿人培训,也许能够很幸运能找到人指导你完成整个流程,但很多审稿专家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反馈。   但由于研究数量如此之大,即使所有这些努力加在一起,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3)很多人认为,多元化的同行评议专家队伍可以提高研究水平,减少偏见,包括影响论文发表的偏见。期刊出版商如何提高同行评议人员的多样性?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版商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出版商正在创建审稿人数据库,不仅收集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还收集人口统计信息,以提高包容性,他们正在与资源匮乏群体组织合作。   出版商也在尝试双盲同行评议,据说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偏见,或者完全公开透明的同行评议,即评审人评审意见与论文一起发表。其理由是,如果一切都公开记录在案,就很难产生偏见。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被证明是完美的。在物理学领域,这尤其困难,因为我们有 arXiv。如果人们真的想知道谁写了一篇论文,他们几乎肯定能找到。   (4)在你看来,公开同行评议的局限是什么?   如果你要为你所在领域比你资深的知名专家评审一篇论文,那么你几乎肯定不想以负面的方式批评这篇论文,因为这会损害你的职业发展。至少,有些人会这么认为。   还有时间投入。很多人觉得时间投入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宁愿不做公开评审。   (5)同行评议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期刊如何确保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的研究得到严格评估?   首先,期刊可以努力组建多学科审稿专家团队。并非每个人都具备所有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但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更有可能覆盖多学科研究。其次,透明度也会有所帮助。如果能将跨学科研究的评审方式透明化,那么就能提高评审过程的可信度。这可能意味着,作为出版商或期刊,需要提供信息,说明所使用的审稿专家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采纳他们的反馈意见的。最后,期刊编辑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他们可以指导同行评议过程,确保跨学科研究得到正确的反馈。编辑还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晰地解释论文中涉及的概念(领域术语),或帮助审稿人理解论文中的概念。同行评议在跨学科研究中尤为重要,因为读者并不是什么都懂。   (6)由于预印本(arXiv.org)的上传速度很快,同行评议在物理学界可能显得尤为缓慢。出版商是如何考虑同行评议效率的?   在物理学领域,在发表和投稿前或过程中时,将原稿发布到arXiv上征求反馈意见是司空见惯的事。对出版速度的关注让出版商开始发挥创意——创建自动化系统、外包稿件评审的某些环节、监控并缩短每个阶段的周转时间。   但是,快速同行评议和出版的弊端在于:一些不该发表的东西被发表了,而且科研造假的风险也在增加,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   (7)您认为出版会太快吗?   速度与严谨之间需要平衡。如何让出版速度更快,同时确保可以信任它,并确保同行评议的严谨性?这也正是期刊的职责,专家团队为值得信赖的期刊工作。这样的方案并不完美,但是并没有找到可替代的方案。   (8)白宫去年宣布,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必须在2025年底前向公众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获取的发展。这些转变对同行评议有何影响?   大多数出版商都在向开放获取过渡,包括美国物理学会。我们在《物理评论》期刊中提供开放获取和混合选项,并参与粒子物理学开放获取出版赞助联盟。   虽然开放获取提高了文章的可获得性,但也需要合适的资助模式。在美国,白宫和相关机构并没有倡导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但很明显,开放获取的“绿色通道”(在出版后立即缴存稿件,而没有12个月的封闭期)依赖于订阅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开放,这种模式将难以持续。   这让学术出版商陷入了目前行业所处的困境,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可持续的资助模式,以确保我们能在开放获取的世界里继续进行严格的同行评议。   (9)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同行评议?它有哪些好处和风险?   在谨慎操作的前提下,人工智能也有其益处,比如实现自动化流程——匹配合适的审稿人、识别潜在的伦理问题、评估语言质量和写作。目前,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可靠地完成,并提高效率,分担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工作,让他们能够专注于科学研究。   还有一种可能是,人工智能变得如此优秀,以至于它真的可以进行同行评议。当然,现在没人相信这一点,但我们也曾不相信开放式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ChatGPT已经通过了大学考试。但挑战在于,人工智能算法可能会从它们所训练的数据中继承偏见。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偏见,比如有偏见的审稿人推荐。我们必须努力确保消除这种情况,减少意外偏见。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隐私、数据安全和透明度等方面的道德问题。作者和审稿专家需要了解他们的数据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谁可以访问这些数据。   有些方面人工智能工具还无法做到,需要人工判断。人工智能算法还不能确定什么是新颖的或突破性的。它们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训练出来的,而我们要找的是新发现。 原文标题:Scholarly Peer Review is an Age-Old Practice, But Publishing is Changing 原文链接:https://www.aps.org/publications/apsnews/202310/peer-review.cfm
  • 《音视频在学术出版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彭希珺
    • 发布时间:2023-04-25
    •   HighWire最佳实践研讨会探讨了学术视频的重要性。视频内容出版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早期多作为多媒体节目资源,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产品并不具有吸引力。当前,互联网上视频和音频内容无处不在,YouTube和TikTok在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科学家也在制作TikTok视频。类似Zoom的这类平台对于沟通和协作愈加重要,当前提供全面服务、在线会议功能的专业化平台数量倍增。这为直播内容的商业化和传播创造了新的机会。由于技术限制较少,学术视频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也意味着,学术视频内容需要遵循元数据标准来实现机器可读性。它需要为资源库建立分类索引支持网络发现,它还需要应用分类法(Taxonomies)和本体论(Ontologies),以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其内容进行语义理解。   Ithaka S+R的高级分析师Dylan Ruediger受邀分享他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围绕作为学术交流的会议和网络研讨会的录音和直播。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学术交流已经成为了活动的主要举办形式。Dylan分享了Ithaka S+R正在进行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对流媒体许可的接受度和学术团体对未来学术会议的观点。   第一个项目研究了大学图书馆如何决策授权视频内容的种类,更关注哪些功能,以及决定购买某个内容的原因。初步研究结果是,大学图书馆认为视频主要是用于教学目的,支持教学和学习,而不是用于支持研究。   第二个项目是学术团体对学术会议的展望。在这个项目中,17个学术团体参加一系列的研讨会,并根据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举行远程会议的经验来规划未来学术会议。面对会员人数的减少和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转变,制作视频内容让学术团体发现了新的机会,并有助于部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影响。   一些商业组织目前正与学术团体和其他组织合作,增强从会议和网络研讨会上采集内容的能力,包括探索内容更容易被发现的策略。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取决于是否有标准化的元数据,以及是否对记录建立索引程序。Kasdorf and Associates的负责人、NISO视频和音频元数据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之一Bill Kasdorf,介绍了NISO即将发布的实施建议,旨在促进参与制作和发布音视频内容的各个相关行业间的交流合作。   该提议的重点是促进视频和音频资产的发现和交付,以改善这些资源在不同组织之间的交互。由于不同的行业早已形成自有的元数据标准,再创建一个共同遵循的新标准并不现实。因此,工作组创建了一种Rosetta Stone方案,支持在8种常用元数据模型之间进行转换,包括MARC、MODS、PBCore、EBUCore、IPTCVMD Hub、Dublin Core、Common Metadata以及Schema.org。最后,工作组也推荐了15个由所有模型共享的全球元数据属性,并确定了教育、活动、新闻、图书馆/档案馆、出版和研究这六个领域,需要额外的特定元数据术语。   一旦NISO提议被批准和采用,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将大大提高。然而,尽管这种更高级别的元数据改善了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视频和音频内容还需便于搜索和查找。Access Innovations的总裁Marjorie Hlava用两个案例研究来说明语义元数据的重要性。她解释,视频记录需要转换成文本格式,才可以应用受控词汇的主题标签。她还指出,当这些标签与视频中的时间戳相关联时,用户就可以查找到视频中提到该主题的片段。现在有许多工具可以使转录和标记的过程自动化,而且各种受控词可以用于索引。最终的结果是丰富了视频内容的每个部分,这些片段可以被分类用于检索或作为人工智能训练集。   当前,将视频整合到学术内容中已广泛应用。HighWire托管平台的产品总监Oliver Rickard介绍了最近进行的一项出版商调查:(1)出版商为什么将视频纳入他们的内容之中?(2)他们是如何执行的?(3)他们正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4)他们对视频的未来有什么展望?比如,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组织作者访谈,并制作博客和YouTube视频,通过Twitter、Facebook、博客、细文报道等多种平台推广作者的研究文章。Springer Publishing将视频用于教学目的。临床实验的视频内容如果整合到课程之中,将显著提升对课程的接受度。McGraw Hill出版社认为,视频的使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它使得内容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文本形成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