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4岁以下儿童肺结核疫情特征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5-04
  • 当前,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其中1979、1990、2000年流调对儿童Mtb感染率和患病率进行了调查,而2010年则未对儿童结核病进行调查。儿童结核病疫情变化对制定我国儿童结核病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来自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结核病登记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来揭示全国14岁以下儿童肺结核的疫情特征及变化趋势,旨在为国家儿童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2014年第36卷第12期。

    研究以1979、1990、2000年3次流调中0至14岁儿童结核菌素试验者和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来分析全国儿童的Mtb感染率和患病率;以2001至2010年全国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0至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来分析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化特征;具体指标包括儿童Mtb感染率、儿童肺结核患病率、儿童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以及儿童初治涂阳肺结核登记管理数;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显示,1979年流调全国0至14岁儿童Mtb感染率为8.8%、肺结核患病率为247.1/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7.5/10万,2000年则分别为9.0%、91.8/10万和6.7/10万,21年问0至14岁儿童Mtb感染率略有增加,而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则分别下降了62.0%和10.7%;全国0至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01年的9.3/10万(26563/284527594)降至2010年的4.0/10万(9751/246550376);儿童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中,2001年以0至4岁年龄组最高,为11.6/10万(7995/68978374),2010年以10至14岁年龄组最高,为7.3/10万(5932/81 639656)。此外,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占全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4.7%(26563/570527)降至2010年的1.0%(9751/991350)。

    由于我国2010年的流调中没有儿童疫情数据,为我国儿童结核病疾病负担的估算带来一定难度,因而后续还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对儿童结核病的疫情做进一步地估算。

相关报告
  • 《25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再住院原因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0-10
    • 我国多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1-2],肺结核发病呈现年龄结构轻、中青年患者结核菌阳性率高及病情较重的特点。此外,我国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5%的患者为具有生产能力的青壮年。基于此,来自南京市胸科医院的丁冬云等人合作对反复住院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住院原因展开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反复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第20卷第9期。 研究人员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间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反复住院的25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其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来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每次住院资料,得出住院原因及构成比,并采用单因素方法来分析住院次数与年龄、性别、户籍以及支付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反复住院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中,一年内住院次数最多为7次,最少是2次,住院次数中位数为2次;住院原因的前三位分别是介入治疗需要、疾病进展和药物副反应;患者户籍对反复住院次数的P值<0.01;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户籍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显示,外地户籍患者发生反复住院的危险是城区户籍的8.873倍。 综上所述,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主要是介入治疗需要以及疾病本身进展后抗结核药的副作用,而外地患者再次住院的风险明显高于本地患者。 [1] 苗瑞芬, 孙照平, 刘荣. 南京市2005-2010年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2013, 24(2): 46 -48. [2] 何林, 刘开钳, 黄科凡. 深圳不同户籍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6): 416-418.
  • 《2005-2014年全国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与死亡现状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5-04
    • 多年来,大家更多关注涂阳肺结核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涂阴肺结核,但涂阴肺结核并非无传染性。当前,由于国内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涂片染色镜检法存在光学显微镜固有的限制,即使在排出相当数量细菌时,也存在镜检阴性的可能性,而且有研究表明涂阴肺结核的相对传染率与涂阳患者相比约为89%,因而加强对我国涂阴肺结核发病和死亡的分析和认识,对有效采取措施、降低结核病疫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来自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我国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肺结核疫情控制的影响,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2015年第37卷第5期。 该研究利用2005至2014年间我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例数来统计分析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占肺结核报告发病总例数的百分比。其中观察人群为我国2004至2013年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部人口;201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新发肺结核患者例数除以观察人数,通常以1/10万表示;使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2005至2014年间的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和发病率、肺结核报告死亡例数和死亡率。 结果显示,2005年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为414137例,报告发病率为31.86/10万(414137/129988万),2014年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为534480例,报告发病率为39.28/10万(534480/136072万),10年间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增加了23.29%,年均递增率为2.35%;2005年报告涂阴肺结核发病患者占总肺结核患者的43.19%(414137/958826),2014年报告涂阴肺结核发病患者占总肺结核患者的66.43%(534480/804581);2005至2014年间全国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中,男性占67.94%(3190239/4695400),15至60岁者占71.35%(3350226/4695400);2005年涂阴肺结核报告死亡率为0.06/10万(729/129988万),2014年为0.07/10万(889/136072万);2005年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占总肺结核患者的43.19%(414137/958826),2014年为66.43%(534480/804581);2005年涂阴肺结核报告死亡例数占总肺结核死亡例数的25.87%(729/2818),2014年为42.95%(889/2070)。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占总肺结核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且已超过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因此加强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管理是降低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