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1万亿微塑料(长度小于5毫米)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表面,污染了自然生态系统。此前,数百项研究虽然在海洋表面或近表面进行了调查,但并未涉及隐藏在海洋表面之下的塑料碎片情况。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南大西洋近海的一个塑料堆积区水体中塑料的分布,并暗示海洋内部是“失踪”塑料的关键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文章表明,小微塑料是海洋塑料的关键组成,尚待深入研究。此外,微弱的洋流系统有助于海底小微塑料热点的形成,这表明对于像浮游动物这样的海洋亚表层捕食者来说,其接触微塑料的机率更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塑料如何从海洋表面下沉到混合层之下,并最终进入海洋深处,研究人员使用原位大容量过滤器、蝠鲼网和多网,并结合微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对南大西洋亚热带环流中的塑料颗粒进行了采样。研究发现,由于与不同塑料颗粒相互作用的多样化和复杂的再分配过程,小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模式在地理上和实际存在差异。另外,小微塑料的丰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有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相反的趋势。水泵样品中的小微塑料丰度比同时采集的多网样品中的大微塑料丰度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高密度聚合物(如醇酸树脂等)占水泵样本总数的65%以上。这一发现突显了与之前基于海洋表面的研究中聚合物组成的差异,其主要成分通常为浮力聚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与大微塑料相比,小微塑料颗粒氧化程度更高,在水体中的寿命更长,因此塑料颗粒和相关化学品可能被生物吸收,并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潜在影响,从而增加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风险。
随着商业捕鱼规模的扩大,研究人员认为迫切需要对更小的微塑料摄入进行研究,以评估生物受塑料污染的程度。(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