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海洋上方空气中微塑料的扩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2-31
  •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揭示微塑料(微塑料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正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微塑料被卷进大气,随风飘散到海洋中遥远的地方。这种微小碎片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或数天,影响海洋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该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的Ilan Koren教授和植物与环境科学系的Assaf Vardi教授的小组成员Miri Trainic博士指出,一些研究已经显示在海岸线附近水面上方的大气中发现了微塑料,但是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看似纯净的水面之上,有无数的微塑料。
    该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科学系Koren、Vardi和Yinon Rudich教授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以理解海洋与空气之间的界面。虽然海洋从大气中吸收物质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相反的过程——气溶胶化,即挥发物、病毒、海藻碎片和其他颗粒从海水扩散到大气中的研究却很少。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科学家们在2016年"塔拉"号研究船运行期间,收集了气溶胶样品。Weizmann团队将他们的测量设备的入口贴在"塔拉"号的一根桅杆顶部(以避免任何由帆船本身产生的气溶胶)。
    识别和量化气溶胶样本中的微塑料碎片远非易事,因为在显微镜下很难发现这些微粒。为了确切了解进入大气的塑料是什么,该团队在化学研究支持机构Iddo Pinkas博士的协助下进行了拉曼光谱测量,以确定塑料的化学组成和大小。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样本中检测到高水平的普通塑料——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等。然后,通过计算微塑料颗粒的形状和质量,以及海洋上的平均风向和风速,该团队发现,这些微塑料的来源很可能是丢弃在海岸附近、进入数百公里外海洋的塑料袋和其他塑料垃圾。
    在取样点下方的海水中发现了与气溶胶中相同类型的塑料,这支持了一种观点,即微型塑料通过海洋表面的气泡进入大气,或者被风吹起,然后通过气流输送到海洋的偏远地区。一旦微塑料进入大气,它们就会变干,暴露在紫外线和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大气成分中。这意味着,对任何吞食它们的海洋生物来说,落回海洋的颗粒物可能比以前更有害或有毒。最重要的是,一些塑料成为各种海洋细菌滋生的场所,所以空气中的塑料可能会为一些物种提供便利,包括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有害的致病菌。
    Trainic指出,海洋气溶胶中微塑料的实际数量几乎肯定比他们的测量结果要大,因为他们的装置无法检测到那些小于几微米的颗粒。例如,除了可以分解成更小碎片的塑料外,还有添加到化妆品中的纳米颗粒,它们很容易被冲进海洋,或者是通过微塑料碎片在海洋中形成的。
    塑料颗粒的大小很重要,不仅因为较轻的颗粒可能会在空气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而且当它们落入水面时,更有可能被同样小的海洋生物吃掉,当然,海洋生物不能消化它们。因此,这些粒子都有可能伤害海洋生物,或者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的身体。
    (刁何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is-wander.weizmann.ac.il/environment/plastic-blowing-wind
相关报告
  • 《Nature Communications:北大西洋空气中的微塑料质量载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0-07
    • 奥尔登堡大学采用主动空气采样装置,评估了海洋大气多聚碳组成和微塑料(MP)质量负荷。研究在沿着挪威海岸到熊岛的一次研究巡航中,对空气进行了采样,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生成海洋大气中MP质量数据集。研究发现MP在海洋大气中普遍存在,即使在偏远的北极地区,浓度高达37.5 ngm-3。不光如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簇也普遍存在,最高浓度达1.5 ngm-3。实验还检测到TWP(最大值35 ngm-3)、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和聚氨酯簇(最大值1.1 ngm-3)。大气运输和扩散模式显示,海洋和陆地排放的多聚碳被引入海洋大气,将海洋从一个汇变成一个多聚碳源。(熊萍 编译)
  • 《美科学家揭示近海水体中微塑料分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2-18
    • 大约有51万亿微塑料(长度小于5毫米)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表面,污染了自然生态系统。此前,数百项研究虽然在海洋表面或近表面进行了调查,但并未涉及隐藏在海洋表面之下的塑料碎片情况。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南大西洋近海的一个塑料堆积区水体中塑料的分布,并暗示海洋内部是“失踪”塑料的关键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文章表明,小微塑料是海洋塑料的关键组成,尚待深入研究。此外,微弱的洋流系统有助于海底小微塑料热点的形成,这表明对于像浮游动物这样的海洋亚表层捕食者来说,其接触微塑料的机率更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塑料如何从海洋表面下沉到混合层之下,并最终进入海洋深处,研究人员使用原位大容量过滤器、蝠鲼网和多网,并结合微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对南大西洋亚热带环流中的塑料颗粒进行了采样。研究发现,由于与不同塑料颗粒相互作用的多样化和复杂的再分配过程,小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模式在地理上和实际存在差异。另外,小微塑料的丰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有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相反的趋势。水泵样品中的小微塑料丰度比同时采集的多网样品中的大微塑料丰度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高密度聚合物(如醇酸树脂等)占水泵样本总数的65%以上。这一发现突显了与之前基于海洋表面的研究中聚合物组成的差异,其主要成分通常为浮力聚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与大微塑料相比,小微塑料颗粒氧化程度更高,在水体中的寿命更长,因此塑料颗粒和相关化学品可能被生物吸收,并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潜在影响,从而增加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风险。 随着商业捕鱼规模的扩大,研究人员认为迫切需要对更小的微塑料摄入进行研究,以评估生物受塑料污染的程度。(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