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意外不增产推动国际油价大涨》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1-03-10
  •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4日召开例行部长级会议后宣布,整体维持4月原油产量稳定。这一消息令市场感到意外,国际油价当天大幅上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多国新冠疫苗接种进展顺利,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增加,而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不急于提高原油供应量,国际原油市场供应或将趋紧,油价因此上涨。  

    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每桶63.83美元和66.74美元,涨幅均超4%。欧佩克4日发布公告说,与会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则同意将3月份的产量水平延续到4月份,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除外。俄罗斯被允许增产日均13万桶,哈萨克斯坦被允许增产日均2万桶。另外沙特阿拉伯决定4月继续执行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公告还说,此次会议注意到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但鉴于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产油国应保持警惕和灵活。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沙特将在未来几个月决定何时开始逐渐退出目前实施的日均100万桶自愿减产,沙特将对此保持谨慎。能源视线咨询公司首席石油分析师阿姆里塔·森表示,沙特理解俄罗斯和阿联酋等产油国希望开始提高原油供应量,但沙特希望把全球石油库存降至近5年平均水平,因而沙特主张主要产油国将现有减产力度延长到5月。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负责宏观石油市场研究的副总裁安-路易斯·希特尔表示,4日的决定表明,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在面对需求复苏时采取了谨慎态度。  美国地缘政治分析机构欧亚集团认为,沙特仍然是市场决策的核心力量,也是所有减产国中最为谨慎的。

相关报告
  • 《 欧佩克为什么一再拒绝美欧增产要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9
    • 受各种地缘政治和供需关系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不但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还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面对此种情况,欧佩克一再拒绝美国和欧盟的增产要求。欧佩克坚决维持“欧佩克+”生产协议,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市场判断,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欧佩克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以及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的现实。 伴随俄乌冲突持续,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出现剧烈动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虽然身不由己地卷入风暴中心,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但其世界能源主要供应者的地位却显得越发稳固。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再次通话,双方对“欧佩克+”石油生产合作“给予积极评价”。这似乎在向外界表明,“欧佩克+”远比人们猜测的要团结,立场更加一致。按照欧佩克秘书处的表述,当前油价受到“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但基本面没有变化,该组织在短期内不会增加产量。 欧佩克为什么屡屡婉拒美国和欧盟的增产要求,特别是对美方压力不管不顾,沙特甚至拒绝接听拜登的电话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中东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变化,欧佩克国家对美西方国家的信任度持续降低,向东看成为新潮流。 当今世界分化严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联合西方列强对俄罗斯穷追猛打,实施极限制裁,企图在经济、外交、政治、舆论等方面全方位封杀俄。但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对美西方意图保持警惕,阿拉伯世界对“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内战,以及埃及动乱至今记忆犹新。回头看,当初号称“新中东”社会改革梦想换来的是持续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也许正因如此,包括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开始战略东移,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西方真的想影响欧佩克的生产,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信任。 关键的变化是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开始下降。几个主要中东国家曾公开宣布它们独立于任何势力范围。早在1954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就开始倡导阿拉伯主义,随后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则是有力支持者。阿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因此,历任美国总统一直奉行基辛格设计的“分而治之”的中东政策,目的是阻止阿拉伯国家再次联合起来,同时控制世界石油供应。 但是,时代在变。最突出的就是沙美关系渐行渐远。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早在两年前就曾“要挟”沙特称,没有美军保护,恐怕沙特政权将维持不超过两周。特别是美大选期间对沙特的负面舆论导致沙美一度稳固的关系逐渐破裂。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会不断提案,试图用美国反托拉斯法约束欧佩克。因为自1970年以来,美国人经常将能源价格上涨归咎于欧佩克。而且,美国中东政策已经让沙特等国有苦难言。既然美国只顾自身利益行事,沙特政府近年来不仅重启与伊朗的对话渠道,还大力推动阿拉伯国家之间深化合作。同时,海湾合作委员会积极向东看,加大了与亚洲国家在能源及基建等领域的合作。 第二,能源安全上升到关键战略层面,欧佩克比以往更加有底气和信心掌握话语权。 受各种地缘政治和供需关系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不但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还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尽管华盛顿、布鲁塞尔和伦敦接二连三呼吁欧佩克增产以平抑油价,以利雅得和阿布扎比为首的欧佩克都直截了当予以回绝。 欧佩克坚决维持“欧佩克+”生产协议,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市场判断,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欧佩克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与地缘政治有关,更是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利益冲突。这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的现实。 伊核协议或许是西方和阿拉伯国家之间难解的症结。美希望用伊朗潜在的石油供应来解美欧油气价格飞涨的燃眉之急,拜登政府执意达成新的伊核全面协议,同时激怒了主要的欧佩克国家和以色列。要知道,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问题。美国史无前例地宣布释放1.8亿桶石油战略储备,也只能暂缓油价井喷势头,美欧需要与欧佩克找到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信任的政治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石油市场。而欧佩克以不变应万变,等着美欧继续出牌。 欧盟把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为了放手制裁俄罗斯,切断俄油气收入,前提条件就是确保获得额外的油气供应。为此,欧盟官员在维也纳与欧佩克代表举行会谈,试图说服该组织增加产量,以帮助遏制飙升的油价。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则表示,制裁将导致俄罗斯石油及其产品出口损失超过700万桶/日,几乎不可能填补。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计俄罗斯4月份石油供应量将减少150万桶/日,预计从5月起将加速减少至300万桶/日左右。这么庞大的供应量损失将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美欧要联手扼杀俄罗斯经济,却很难如愿。据预测,俄罗斯今年将从能源出口中获得超过3200亿美元的收入。仅4月份的能源销售额预计将比原定目标高出约96亿美元,因为超高的油气价格使得其能源出口收入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一。 欧佩克说“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有自己的优先事项。与亚洲不同,欧洲是一个正在衰退的石油市场。换句话说,海湾产油国并没有太大动力向欧洲出售更多石油。事实上,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俄罗斯、中国和亚洲,而俄罗斯在港口和工业区(例如苏伊士运河沿岸)的投资也产生了政治影响。美国对俄制裁促使海湾地区认真反思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作用及风险。有消息称沙特正在考虑接受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向中国出售石油。这很可能是虚张声势,鉴于沙特里亚尔与美元挂钩,每天将数百万桶石油交易从美元转换为人民币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但是,毕竟未来存在很多变数,只是时机未到。 几十年来,欧佩克一直被视为在危机时期稳定石油市场的关键。一些观察家甚至预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佩克+”将经历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权力的时代。如今欧佩克敢于说不,至少说明其战略自主性大大增强。
  • 《欧佩克减产 国际油价半个月怒涨超过1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8
    • 进入2019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举扭转去年年末的颓势,一路飘红。Wind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和纽交所原油价格分别实现“六连涨”和“七连涨”。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带动,国内原油期货价格昨日也出现大涨。 至1月16日记者发稿时,布伦特原油和纽交所原油的价格分别超过60美元/桶和52美元/桶,与2018年12月末的最低价相比,每桶价格均上涨超过10美元。 在2019年1月2日至15日期间,布伦特原油期货的最大涨幅已超11%,纽交所原油涨了14%,国际原油价格在开年的这波涨幅已基本填平了2018年12月份的跌幅,目前价格已与2018年11月下旬的价格相差不多,但与2018年10月3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点86.74美元/桶相比,仍存在30%的价差。 去年涨了三个季度,第四季度跌超30% 国际油价在2018年先扬后抑,前三季度一路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超越80美元/桶大关。但进入四季度后,国际油价呈现下跌趋势。Wind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下跌34.72%,一度跌至50.22美元/桶低点。 盛达期货研报观点认为,在2018年前三季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的趋势中,曾出现两波回调,第一次为2018年2月初的美股回调曾带动原油价格回落;第二次回调出现在2018年5月底,因市场担忧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产量恢复等因素,曾导致6月至8月中旬出现回调。 盛达期货认为,持续性单边上涨依赖于经济增长预期在四季度前维持稳定,导致原油价格涨幅超出预期。进入四季度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成为共识,原油价格因此具备了下跌理由。 盛达期货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通常发生在经济扩张期,配合库存的下降。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叠加库存的上升,原油价格更容易出现大幅下跌。经济增速和总需求仍是决定原油价格走向的核心,供应量的变化则会放大价格变动的幅度。 今年油价涨了半个月,填平去年12月跌幅 2019年的消息面有所转变,受减产消息的刺激,国际原油价格最终止跌上扬。截至2019年1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今年以来的涨幅超11%,纽交所原油涨了14%,国际油价开年这波涨幅已基本填平2018年12月份下跌留下的坑。 减产协议进入落地实操阶段是开年的一大利好。据悉,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于去年年末达成协议,同意从2019年1月开始减少原油日产量120万桶,持续时间为6个月。中辉期货观点认为,“减产预期修复了投资者对后市原油价格看涨的情绪,加上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的升温,最终引发原油价格超跌反弹。” 中信建投也在研报中称,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俄罗斯今年1月的原油产量每天将减产5万桶。贝克休斯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当周,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减少4座至873座,连续2周下降。综合来看,供需面的利好效应仍存,预计短期原油价格或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中国石化新闻网此前曾报道称,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能源大臣法利赫在年初表示,沙特计划将1月和2月的原油出口量分别降至720万桶/日和710万桶/日。 国内油价结束五连跌,机构提示回调风险 基于开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有所上调。发改委官网显示,自2019年1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均上调105元,就此结束国内油价“五连跌”。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分析称,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此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左右。 多家研究机构分析认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利空因素仍在,油价难言见底,下半年或存在回调风险。 其中,华泰期货观点认为,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仍在持续修复,原油作为风险资产亦受到支撑,但当前现货基本面总体处于“供需两淡”格局。“1月份是全年库存积累最多的月份,基本面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强势反弹。当前全球成品油库存压力依然偏大,终端消费不足以支撑炼厂的高开工率,炼厂利润处在被压缩状态。” 华信期货观点认为,虽然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在2018年12月7日决议减产120万桶/天超出市场预期,但因美国原油产量增长过快、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原油需求增长变慢、美国汽油需求见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还不能断定原油价格已经到底。“对于2019年原油走势,我们更倾向于围绕45美元至60美元/桶(WTI)的区间震荡,不排除向下突破40美元/桶的可能性,向上超越70美元/桶的概率较小。” 中金公司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运行在65美元至70美元/桶的范围内,较2018年71.15美元/桶的均价存在8.6%的回落风险。中金公司表示,我们看涨2019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布伦特油价有望突破70美元/桶,理由是欧佩克减产的落地、潜在的美国加息进程延缓等因素。中金公司认为,2019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存在回调风险,主要是受到美国页岩油管道投入运行的影响,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态势有望恢复。 在中金公司眼中,今年中国油气行业的主线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步伐加快;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攀升,并与油价脱钩,主要是为了响应中央“增储上产”的政策,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油气改革持续推进,释放红利,有望重塑国内石油行业的竞争格局,提升企业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