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疫苗研发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黄翠
  • 发布时间:2017-06-20
  • 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者们最近发现我们的鼻腔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存活期较长的的白细胞,该类细胞或许可以成为有效治疗流感的早期疫苗。

    此前针对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重点都在于唤醒肺脏组织中的免疫反应,但这些细胞寿命过短,因此难以开发出成功的疫苗。同时,鼻腔作为众多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部位,但其主要的防御机制目前了解的并不清楚。

    研究者们一开始的研究重点是肺腔中的一类记忆CD8 T细胞,研究者们此前已经发现这些细胞对于清除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具有开发为疫苗的潜力。

    人们每年都会接种的流感疫苗的工作机制是通过刺激机体白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特定的感染。然而组织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则与血液中循环的效应细胞不同,它们长期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组织器官内部。肺脏中的记忆T细胞又属于例外,这群细胞寿命较短。

    因此,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病毒颗粒会通过上呼吸道以及鼻腔进入人体,之后会迁移至肺脏开始增殖,引发严重的呼吸症状以及感染症状。之后,研究者们发现一类存在于鼻腔组织中的记忆性T细胞,它们与肺脏中的记忆T细胞不同,能够存活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这部分细胞能够有效抵抗流感病毒,并防止其向肺脏的迁移。

  • 原文来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6/6205/98
相关报告
  • 《流感疫苗的新进展加速了人体的病毒的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1-06
    • 有时一场老战争需要一个新的英雄。由于美国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流感季节——而且澳大利亚的证据表明,目前的流感疫苗对大多数疾病的致病菌株的效力只有10%——一种不同的流感疫苗开发方法可能会奏效。 传统上,疫苗通过刺激抗体来阻止病毒,从而预防疾病。就流感病毒而言,这一策略可能达不到目的:流感抗体只针对一种菌株,而这种菌株可能不在疫情暴发期间导致疾病的菌株之列。相反,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流感疫苗,可以确保流感病毒无法逃脱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是一种强大的抗病毒系统,能吸收大量的免疫蛋白和细胞。 “因为病毒对宿主免疫系统更明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病毒学家孙仁(音)说,“它会刺激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 接种了这种新设计的流感病毒(他的病毒)的老鼠在几种不同的A型流感病毒的致命剂量下存活了下来。但研究人员在1月19日的《科学》杂志(Science)上报告说,大多数接触过这种病毒但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死了。 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病毒免疫学家约翰•泰雅罗(John Teijaro)说:“这是一项力量型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中的漏洞,制造出一种仍能启动免疫系统的弱化病毒。他说,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为其他人类致病性病毒设计疫苗。 这种新疫苗针对的是人体的I型干扰素系统。当病毒侵入细胞时,人体第一个受到攻击的信号之一来自I型干扰素蛋白,它能加速数百种对抗病毒的蛋白质的产生。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也被激活,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虽然T细胞不能预防感染,但它们降低了病毒在体内生长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流感在内的病毒都含有抑制I型干扰素蛋白的蛋白质。Sun和他的同事们寻找对抗病毒机制敏感的流感毒株,并发现了这种敏感性背后的突变。Sun的团队随后将其中8个突变合并成他的一种病毒,这是一种减毒病毒疫苗的基础,一种减毒病毒疫苗的活性较弱。 孙和他的同事用他的病毒疫苗接种了40只老鼠。28天后,他们将这些老鼠和另外40只未接种HIS疫苗的老鼠暴露在致命剂量的四种A型流感病毒中——三种来自H1N1亚型,一种来自H3N2亚型(H3N2病毒在这个流感季节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所有接种疫苗的老鼠都存活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老鼠则死亡了,这取决于是哪种流感病毒引起了它们的感染。 Teijaro说,T细胞被认为能够在不同菌株之间提供保护,因为T细胞识别的流感病毒片段不会像抗体的靶点流感表面蛋白那样突变。但他表示,“针对多种流感毒株的广泛保护没有在这里进行调查”,这将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Teijaro补充说,理想的方法可能是将他的病毒疫苗与一种产生广泛中和抗体的策略结合起来——这种抗体可以结合许多不同的流感毒株——来制造一种通用流感疫苗
  • 《有限复制流感疫苗研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8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疫苗仍是防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干扰素敏感(IFN -sensitive)和复制缺陷(replication-incompetent)流感疫苗因其在正常细胞中无法进行有效复制,却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备受关注,这类疫苗被认为将很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非结构蛋白1(NS1)是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因子之一,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尤其是能够通过抑制RIG-I介导的I型IFN的产生来拮抗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IFN敏感疫苗正是利用这一理论依据,将流感病毒的IFN拮抗功能去除,从而抑制病毒在体内的有效复制。目前主要使用IFN-α/β缺陷的Vero细胞或IFN功能低下的低日龄SPF鸡胚来繁殖此类疫苗病毒,但仍然无法满足此类疫苗病毒的生产需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课题组长期从事流感病毒的复制调控机制研究,前期围绕流感病毒NS1拮抗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Journal of Virology,2016,90:6263– 6275;Cellular Microbiology,2017,19(2),e12643)。而该研究则利用NS1拮抗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功能,制备了有限复制流感疫苗并建立了生产该类疫苗的细胞系。 该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在RIG-I敲除的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出NS1蛋白38位和41位氨基酸双突变(NS1 R38A/K41A)的重组流感病毒,其包装效率要远远高于其在野生型293T细胞中的效率。并且,该重组病毒几乎丧失了IFN拮抗功能,在MDCK、A549甚至IFN-α/β缺陷的Vero细胞中传3-6代后即被细胞清除。为了能够大量生产此类有限复制的IFN敏感流感病毒,该团队利用Tet-On 3G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野生型NS1蛋白的Vero细胞系,NS1 R38A/K41A病毒在该细胞系上能够稳定传20代以上并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动物实验表明,NS1 R38A/K41A病毒能够感染小鼠并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并抵抗A/WSN/33 (WSN)、A/Puerto Rico/8/1934 (PR8)和 A/California/04/2009 (CA04)流感病毒的再次攻击,但NS1 R38A/K41A病毒的致病力几乎丧失,并很快被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RIG-I敲除的293T细胞有助于NS1 R38A/K41A流感病毒的包装,稳定表达NS1的Vero细胞有助于NS1 R38A/K41A流感病毒的有效复制,该系统可以用于包装并生产有限复制的IFN敏感疫苗病毒。NS1 R38A/K41A流感病毒在正常细胞和小鼠体内的复制是有限的,是一种潜在的安全有效的干扰素敏感疫苗。 上述研究于5月1日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研究员刘文军和副研究员孙蕾为文章通讯作者,博士生陈璨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