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揭示血清素5-HT6受体高组成性活性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31
  • 3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汪胜研究组和丛尧研究组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onstitutive activity of 5-HT6 receptor)。该研究通过解析血清素受体5-HT6-Gs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5-HT6受体不依赖于配体的高水平组成性活性的决定性因素,阐明了5-HT6受体高组成性活性的分子机制,并以结构为导向设计了受体特异性纳米抗体NB6A1,为剖析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组成性活性的理论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血清素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调节情感、认知、学习、记忆、疼痛等一系列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素通过作用于血清素受体发挥功能。人体内的血清素受体一般7个家族(5-HT1-7)13种亚型,除了5-HT3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外,其余均是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的GPCR。与多数血清素受体不同,5-HT6受体仅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靶向该受体已被证明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此外,5-HT6受体表现出的不依赖于配体的高水平组成性活性,与神经元发育、新皮层径向迁移和人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有关。众所周知,多数受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不依赖于其配体的组成性活性,而这种组成性活性的确切机制仍未知。

      本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了血清素激活5-HT6受体与Gs蛋白形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基于结构的解析,通过体外功能性实验,研究揭示了5-HT6受体不依赖于配体高组成性活性的结构决定因素,即钠离子结合口袋的破坏和G蛋白α亚基与受体的高效解离。

      研究组的前期工作(Science,2017)和同期的系列研究表明,GPCR普遍存在钠离子结合位点,且该结合位点在整个A类GPCR中高度保守。钠离子与GPCR的结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维持受体处于非激活状态的关键因子。而该工作中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表明,5-HT6受体第280位的苏氨酸和第312位的天冬氨酸之间形成的氢键破坏了钠离子结合口袋,影响了5-HT6受体与钠离子的结合,使得受体更易于处于激活状态;GPCR激活后,G蛋白α亚基和βγ亚基分离,并进一步与受体解离,完成整个受体的激活过程。5-HT6受体第325位的精氨酸和G蛋白α亚基第378位的精氨酸之间产生的同电荷互斥作用,使得G蛋白α亚基能够快速从受体中解离,进而高效完成受体介导的下游信号激活过程。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维持了5-HT6受体的高组成性活性。基于以上结构特征,汪胜研究组设计并筛选出5-HT6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NB6A1,通过体外功能实验验证了其能显著降低受体组成性活性,进一步确认了5-HT6受体组成性活性的结构基础,为后续探究GPCR组成性活性的理论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资助,并获得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冷冻电镜系统、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s://www.cas.cn/syky/202303/t20230330_4882463.shtml
相关报告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种子萌发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5-07-15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FERONIA controls ABA-mediated seed germination via the regulation of CARK1 kin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类受体激酶FERONIA通过类受体胞质激酶CARK1调控脱落酸信号通路和种子萌发的新机制。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种子萌发通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逆境环境下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对于培育优良种子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脱落酸(ABA)核心信号通路包括脱落酸受体PYR1/PYLs、磷酸酶PP2Cs和激酶SnRK2s,在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脱落酸受体PYR1/PYLs受到多个激酶磷酸化修饰,而磷酸化修饰的早期调控机制有待解析。类受体激酶是细胞膜定位蛋白之一,参与植物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和传递,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植物细胞存在大量类受体胞质激酶,而这类蛋白通常作用于类受体激酶的下游来传递外界信号。研究发现,类受体激酶FER和类受体胞质激酶CARK1作用于一个信号通路来调控脱落酸介导的种子萌发。 研究显示,FER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条件下种子萌发加快,而脱落酸触发的SnRK2s激活减弱,表明FER在脱落酸信号转导中发挥正调控作用。研究通过分析FER的免疫沉淀-质谱数据发现,ER和类受体胞质激酶VIII亚家族成员CARK1存在相互作用。CARK1是在种子中高表达的类受体胞质激酶,而随着种子萌发其转录水平逐渐降低,说明CARK1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可能发挥负调控作用。同时,CARK家族成员CARK2、CARK10和CARK11也在种子中高表达,并随着种子萌发而表达量下降,说明CARK基因或共同参与调控种子萌发。 生化结果显示,FER磷酸化CARK1的第233位丝氨酸和第234位苏氨酸这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是CARK1激酶活性所需要的。结果表明,FER通过磷酸化来增强CARK1的激酶活性。同时,cark1单突变体表现出在脱落酸条件下萌发快的表型,而Ser233和Thr234位点突变成Ala的CARK1不能互补cark1的萌发表型,说明Ser233和Thr234的磷酸化对于CARK1的功能是必需的。ABI5是脱落酸信号通路下游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转录因子,而在fer-4和cark1突变体中脱落酸诱导的ABI5积累降低,表明FER和CARK1通过脱落酸信号通路正调控ABI5的蛋白稳定性。遗传分析显示,过量表达脱落酸受体PYL9能够抑制fer-4突变体在脱落酸条件下种子萌发快的表型,证明FER通过ABA信号通路调控种子萌发。因此,FER通过磷酸化修饰激活CARK1激酶,正调控脱落酸介导的种子萌发抑制。 该研究揭示了直接作用于FER下游的类受体胞质激酶,阐明了脱落酸和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调控的新机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揭示m6A修饰的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神经元的发育及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13
    •   近日,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m6A-modified lincRNA Dubr is required for neuronal development by stabilizing YTHDF1/3 and facilitating mRNA translation)。该研究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Dubr的m6A修饰通过稳定YTHDF1/3复合体以及其介导的mRNA翻译从而调控轴突生长和神经元迁移的分子机制。   神经元作为一类高度特化的细胞,具有复杂的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中的mRNA可以运输至树突和轴突,并通过mRNA局部动态翻译合成新蛋白,参与调控神经元发育以及神经网络的建立。前期研究发现,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中富集microRNAs(miRNAs),同时通过调控轴突中的局部翻译并参与轴突延伸(Wang et al., Cell Reports, 2015;Wang & Bao,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17)。最近的研究发现,轴突富集的lncRNA ALAE通过竞争RNA结合蛋白 KHSRP并与Gap43 mRNA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轴突局部翻译和参与轴突生长(Wei et al., Cell Reports, 2021)。上述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神经元的发育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RNA甲基化修饰是数百种RNA修饰中普遍和富集的修饰。N6-腺苷酸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m6A)是其中丰度最高的动态修饰,参与RNA代谢、剪接、翻译、出核和运输等重要细胞生物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哺乳动物大脑中高度富集,同时在早期神经元分化、生长以及学习记忆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最近的研究提示lncRNA调控神经元轴突发育(Wei et al., Cell Reports, 2021),但对这些lncRNA是否存在m6A修饰以及m6A修饰在lncRNA参与神经发育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知之甚少。   本研究对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中的m6A-CLIP数据和不同组织发育测序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lncRNA Dubr被 m6A高度修饰且在神经系统发育早期高表达。利用小鼠体外DRG组织培养、神经元微流小室分隔培养以及胚胎电转等方法,研究发现敲减Dubr可以阻碍DRG神经元的轴突生长以及导致皮层神经元迁移和轴突投射缺陷,而将Dubr的m6A修饰位点突变后则无法挽回神经元的发育缺陷。进一步,研究显示,Dubr通过m6A修饰位点与m6A阅读蛋白YTHDF1和YTHDF3相互作用,同时敲减Dubr或突变Dubr的m6A位点可以加速YTHDF1和YTHDF3蛋白进入蛋白酶体依赖的降解途径,最终导致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同时,Dubr、YTHDF1和YTHDF3均能调控与神经元发育相关分子Calmodulin和Tau的mRNA翻译,且Dubr通过m6A甲基化促进YTHDF1/3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来维持Calmodulin和Tau的mRNA翻译并促进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生长和皮层神经元的正确迁移。   本研究揭示了神经元发育中lncRNA的m6A动态修饰通过稳定RNA结合蛋白调控mRNA翻译的功能。该研究加深了关于非编码RNA上m6A动态修饰功能和机制的认知,并为探究神经系统发育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的支持。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