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优势明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2
  •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10日召开的2018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其中,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5.1万件和21.7万件,商标注册申请量358.6万件,新受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10个。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组建后,首次集中发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7.1万件。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15.9万件。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47.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2.3万件,同比增长6.3%,其中2.16万件来自国内,同比增长7.6%。同时,该局共收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1993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1636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毕囡介绍道,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中,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的领域达到32个,仅光学、医学技术、发动机涡轮机等3个领域与国外存在差距。从数量上看,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的优势比较明显。

      但她同时表示,在这35个领域中,国内有28个领域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少于国外,特别是光学、电机电气装置、音像技术、医学技术、运输、计算机技术等6个领域,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上还存在短板,还需要努力提升专利质量,不断强化重点技术领域高质量核心专利的布局,继续加强在重点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和运用。”毕囡说。

  • 原文来源:光明网
相关报告
  • 《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60万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07
    • 截至2018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0.2万件,同比增长18.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不含国外在华注册和马德里注册)达到1804.9万件,同比增长32.8%。2018年度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超过6000件,同比增长25%以上。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0个,另注册地理商标4867件。2018年专利行政执法报办案7.7万件,同比增长15.9%,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罚没金额5.1亿元。2018年,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超过 350亿美元。
  • 《海洋研究所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届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4-28
    • 日前,第二届山东省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海洋研究所国内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荣获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   有害藻华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本项目改性粘土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海有害藻华应急处置技术,相比于天然粘土矿物,改性粘土的除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该专利技术针对传统作业方法下改性粘土材料的除藻效率常常低于预期水平的现象,发明设计了提高改性粘土现场施用除藻效率的方法,克服了改性粘土技术从实验室向现场转化时遇到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困扰改性粘土现场施用效率偏低的问题,弥补了改性粘土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中的短板,为改性粘土法治理有害藻华的现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该专利技术为推动力,改性粘土技术围绕“保障重点工程、保护近海生态环境、保障重大活动”三大目标,在我国近海已多次大规模应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北戴河浴场及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水域环境保障、核电冷源用水安全保障、近海养殖水域健康维护等。   以该专利技术为基础的科研成果申请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通过了PCT国际检索),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了2015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一等奖等奖励,其技术方法和思路创新性明显,实用推广前景好,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该技术达到国内外同类技术方法的领先水平,2014年成为我国“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指南”的标准方法(GB/T 30743-2014);2016年与智利方面签署了利用改性粘土技术治理有害藻华合作协议,开始走出国门服务国际有害藻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