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生物学家通过基因组编辑创造一种新作物》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15
  • 从野生植物到作物:CRISPR-Cas9革命性育种——含有更多有价值的抗氧化剂的新番茄

    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经过几千年的育种过程,人类在育种过程中逐渐地改变了野生植物的特性,使其适应自己的需要。一个动机是,而且仍然是更高的产量。这种育种的一个“副作用”是减少遗传多样性和丧失有用的特性。现代品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味道缺乏或维生素和营养含量降低都表明了这一点。现在,来自巴西、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CRISPR-Cas9(一种现代的基因组编辑过程)在单代内从一种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一种新的作物。从一种“野生西红柿”开始,他们同时引进了各种农作物的特征而不会失去野生植物的有价值的遗传特性。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现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这种新方法允许我们从头开始,重新开始新的驯化过程,”来自明斯特大学(德国)的生物学家Jörg Kudla教授说,他的研究小组参与了这项研究。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利用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的关于植物遗传学和植物驯化的所有知识。我们可以保存野生植物的遗传潜力和特别有价值的特性,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现代作物所希望的特征。”研究人员总共花了大约三年时间进行他们的研究。

    研究者们选择Solanum pimpinellifolium作为亲本植物,一个来自南美洲的野生番茄,也是现代栽培番茄的祖先。野生植物的果实只有豌豆的大小,产量也低,这两种特性使得它不适合作为农作物。另一方面,该水果比现代西红柿更香,现代西红柿由于育种失去了一些味道。此外,野生水果含有更多的番茄红素。这种所谓的自由基清除剂,即抗氧化剂,被认为是健康的,因此是一种受欢迎的成分。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多元CRISPR-Cas9”对野生植物进行修饰,使得后代植物在六个基因上具有小的遗传修饰。这些决定性基因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被研究者们所认识,并且被认为是驯化番茄的遗传关键特征。具体来说,研究人员与野生西红柿相比做了以下改进:水果比野生西红柿大三倍,相当于樱桃西红柿的大小。水果的数量达到十倍,形状比圆形野生水果更像椭圆形。这种特性很受欢迎,因为下雨时圆形水果比椭圆形水果更快裂开。植物也有更紧凑的生长。

    另一个重要的新特性是,番茄新品种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是野生亲本的两倍以上,并且不低于常规樱桃番茄的五倍。"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创新,它不能通过任何传统的育种过程用目前栽培的西红柿实现,"Jörg Kudla说。"番茄红素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因此,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创造的番茄可能比传统栽培的番茄和其他只含有非常有限量的番茄红素的蔬菜具有额外的价值。"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育种工作者一直在试图增加栽培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然而,即使在它们成功的情况下,也是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为代价的,β-胡萝卜素也保护细胞,因此是一种有价值的成分。

    Jörg Kudla总结了现代农业的困境:“我们的现代作物是育种的结果,有它的所有优点和缺点。许多特性如弹性已经丧失,我们只能通过一个艰苦的,长达数十年的过程与野生植物回交——如果还有野生植物。原因在于,由于众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通过传统的育种过程恢复性状。在许多方面,驯化就像一条单行道。在现代基因组编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利用野生植物的优势解决这一育种问题。简而言之,分子“从头驯化”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也产生了新的、理想的特性。“此外,Kudla教授补充说,现在已经有可能获得目前还没有被人类所使用的非常健康的植物,或只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通过有针对性的增加其果实的大小或改进驯化其他特征,把它们变成新的作物。

    该方法的细节: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方法通过所谓的功能缺失突变来靶向和失活Solanum pimpinellifolium的基因。从这些转基因植物中,他们选择了合适的成熟亲本植物。研究人员对这些亲本植物的后代进行了外观特征分析,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自维索萨联邦大学和圣保罗大学(巴西)、明尼苏达大学(美国)以及明斯特大学(德国)。

相关报告
  • 《替代CRISPR系统可以提高基因组编辑》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雷洁
    • 发布时间:2015-10-13
    • CRISPR / Cas9技术革新遗传研究:科学家们已经用它来工程师作物、牲畜甚至人类胚胎,它总有一天会产生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但是现在技术的先驱之一,认为他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使CRISPR甚至更简单、更精确。在9月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在细胞,合成生物学家冯张领导的研究小组广泛研究所的剑桥,马萨诸塞州,报告发现一个叫做Cpf1 protein1可能克服CRISPR / Cas9的一些限制,尽管该系统适用于禁用基因,往往很难真正通过更换一个DNA序列进行编辑。 CRISPR / Cas9系统进化作为一种抵御入侵的病毒细菌和古生菌。在广泛的发现这些生物,并使用一种叫做Cas9减少DNA的酶在网站指定的“指南”RNA片段。研究人员将CRISPR / Cas9变成一个分子生物学中心,可以用于其他生物。削减由酶是由细胞的自然修复的dna修复过程...
  • 《Cell综述 | 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3
    • 2024年2月29日,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RISPR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的综述论文。在这篇综述中,作者讨论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研究和治疗方面的现状,强调了限制它们的局限性和近年来开发的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检查和总结了基因编辑在人类健康和治疗方面的当前应用情况。最后概述了未来可能影响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的潜在发展。 基因组编辑,即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精确和有针对性的修改,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进展之一。它具有深远的应用,从揭示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到推动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随着2023年底首次批准基于CRISPR疗法用于人类疾病治疗,CRISPR基因组编辑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该综述旨在提供CRISPR基因组编辑全景视角,强调其当前状态、潜在的未来发展以及必须克服的障碍,以充分实现其在人类医学中的承诺。 CRISPR-Cas核酸酶的可编程性使其能够产生位点特异性的DNA双链断裂,从而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基因组编辑技术。来自化脓链球菌的典型Cas9蛋白(SpCas9)是第一个被用于基因组编辑的Cas核酸酶,由于其固有的高活性和特异性,目前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器。Cas12a是一种起源于V型CRISPR-Cas系统的Cas核酸酶,在Cas9之后几年被发现,同样被用于基因组编辑。与Cas9不同,Cas12a不需要tracerRNA进行激活,这一特点已被用于体内多重编辑。 CRISPR-Cas系统作为简单有效的可编程基因编辑工具的重新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为开发靶向基因治疗和各种生物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高度进化的生物防御系统的功能特征与精确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功能有所不同。因此,第一代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应用潜力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特异性、靶向范围,以及依赖内源性DSB修复机制来实现基因组编辑,此外,CRISPR组分的递送受到递送载体和目标细胞或生物体的特定限制。 自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首次展示以来,该领域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Cas9和Cas12a核酸酶的第一代DNA双链断裂依赖性基因组编辑器的功能已经通过不断创新得到增强,这些创新不仅增加了这些工具的多功能性,还提高了它们的精度并最小化了非预期编辑后果。然而,对于它们安全性的担忧仍然存在,这既是因为脱靶编辑活性,也由于靶向DNA双链断裂的潜在基因毒性效应。为了减少非预期编辑的发生,已经探索了多种方法来精确地控制CRISPR基因组编辑器。 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具有显著潜力的应用,从基础研究的进步到新治疗方法的开发。首先,CRISPR已经改变了遗传学研究,使科学家能够在各种实验模型中模拟致病突变,创建大规模的全基因组筛查方法,并开发合成基因记录设备来研究正常发育和疾病进展。CRISPR系统还被被用于开发分子诊断,使病毒DNA或RNA的检测变得特异、快速和灵敏。其次,CRISPR技术还被用于建立消除病毒或细菌人类病原体的策略,后者是通过开发工程噬菌体实现的。限制病原体传播的一个具体例子是基于CRISPR的基因驱动,其中引入特定的抑制性特征(例如雌性不育),以摧毁携带病原体的昆虫种群(主要是传播疟疾等疾病的蚊子)。最后,过去十年的CRISPR基因组编辑已经发展出多种治疗遗传病的方法,其中一些已经从基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临床前研究进入了人类临床试验。这包括体内和体外治疗纠正策略。体内治疗纠正方法涉及将基因编辑组件输送到人体内部受影响的组织。相比之下,体外方法涉及从患者身上收集细胞,在实验室中编辑它们,然后将编辑后的细胞移植回患者体内。此外,体外CRISPR编辑还使自体和异体基因组修饰的细胞疗法的产生成为可能,主要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随着当前CRISPR技术的局限性在过去十年中变得越来越明显,新的方法和方法学不断发展和优化,以解决这些限制并提高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的效率和多样性。这些新兴的第三代工具和技术,包括最近发现的紧凑型RNA引导核酸酶类,这些核酸酶已被用于基于DNA双链断裂的编辑,并可作为其他基因组编辑器(例如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的RNA引导的DNA结合平台。 在基因组编辑领域,向宿主基因组中插入大片篇的DNA序列,特别是在缺乏同源定向修复(HDR)的非分裂细胞中,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未满足需求。在这种背景下,CRISPR引导的重组酶和转座子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和潜在强大的途径来填补这一技术缺口。基于逆转录转座子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和编辑RNA转录本的新方法也已经出现。最后,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创建继续与递送方法的发展相伴而行,这对治疗应用构成了重大挑战。 总的来说,这些进步反映了快速发展的基因组编辑领域的动态,其中每种新方法都提供了互补的优势,以解决基因操作的各种需求和挑战。 此外,对于DNA双链断裂的基因毒性以及同源定向修复(HDR)低效率的担忧进一步推动了“第二代”CRISPR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不依赖于DNA双链断裂形成和HDR的情况下介导基因组编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BE)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PE)。目前可用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主要包括CRISPR-Cas9、CRISPR-Cas12a、碱基编辑、先导编辑、转录调控、RNA编辑,这为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特定技术特别适合某些类型的编辑或递送模式。但虽然这些基因组编辑工具包的新增内容对解决与规范化CRISPR基因组编辑相关的许多限制做出了显著贡献,但它们在编辑活性、特异性和递送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过去十年,基因组编辑领域从一个新兴的科学追求转变为一种变革性的生物技术力量。第一代CRISPR技术主要基于内源性修复或位点特异性DNA双链断裂(DSB),已被第二代技术,例如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所补充,这些技术可以在不产生DSB的情况下直接靶向DNA修饰,通常被认为更安全,并产生更可预测的编辑结果。新兴第三代CRISPR技术正在开发中,以解决该领域中两个主要未满足的需求:实现大片段DNA序列的精确插入,以及通过表观基因组工程实现在没有任何基因组编辑的情况下进行基因调控。这些和其他技术的持续进步是由两种方法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挖掘宏基因组来发现新的分子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支持的分子工程。 基因组编辑的现状最好地体现在不断扩展的新技术和方法的组合中,这些技术和方法主要基于源自CRISPR-Cas系统的RNA引导分子工具,彻底改变了我们精确和轻松地操纵遗传物质的能力。当前的发展趋势表明,这些技术将继续得到改进,在特异性、效率和传递机制方面逐步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将包括开发更具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递送载体、减少脱靶效应以及增强对编辑结果的控制,从而提高基因组编辑的准确性和精度。展望未来,与纯粹基于蛋白质的技术相比,核酸引导系统可能仍然是基因组编辑的核心,因为它们具有简单的可编程性和适应性。然而,它们的应用模式可能会演变,可能会转向更瞬时性的编辑方法,以最小化意外长期基因变化的风险,或者通过瞬时递送来最小化基因组的破坏和免疫反应。 随着第一代CRISPR技术已经通过体外编辑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和β-地中海贫血等疾病,以及体内基因编辑疗法的出现,限制未来广泛的基因组导向的治疗发展的瓶颈将不再是缺乏安全、高效或精确的基因组编辑器。主要挑战将在于递送方法,特别是对于血液和肝脏以外的器官以及某些体外细胞类型。体内递送方法的进步,例如mRNA疫苗开发中所见,可能会显著促进CRISPR技术的应用。此外,即使是目前可用的CRISPR方法编辑的组织和细胞,也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确定安全的编辑靶点。因此,随着新传递载体的开发以及致病变异及其纠正策略的表征,可以通过CRISPR治疗的疾病范围将不断扩大。预计CRISPR领域外的进展将有助于推动这些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增强其功能。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AI)的兴起将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模拟复杂的基因组编辑场景,预测靶向和非靶向编辑结果,并设计更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器,从而加快实施安全治疗方法的步伐。 伦理和社会影响,特别是涉及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组修改的问题,将继续成为基因组编辑讨论的前沿。随着人类体细胞编辑成为现实,治疗性和非治疗性生殖细胞编辑的前景,以及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可遗传改变的潜力,提出了深刻的伦理问题,全球社会必须加以解决。由于人类胚胎的研究表明,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用于生殖目的的生殖细胞编辑方面不够安全或有效。此外,生殖细胞编辑的治疗效用有限,可能只对少数人有益。然而,对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治理和负责任的管理,国际共识的紧迫性不能被夸大,特别是考虑到其快速发展、不断改进和广泛采用。 总的来说,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挑战,但CRISPR基因编辑的未来是光明的。它不仅有潜力推动研究突破和革命人类医学,还有潜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应对气候生态挑战,从而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