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世宗大学:亚临界水介导的废弃咖啡渣转化为食品工业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10-09
  • 亚临界水介导的废弃咖啡渣转化为食品工业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究

    ?? 英文标题

    Subcritical water mediated conversion of spent coffee grounds into physiologically active biomaterials for utilization in food industry




    ?? 导读

    2025年2月,韩国世宗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碳水化合物生物产物研究中心的Jong Won Lee和SangYoon Lee为共同第一作者,Geun-Pyo Hong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Subcritical water mediated conversion of spent coffee grounds into physiologically active biomaterials for utilization in food industry》的研究论文。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亚临界水(Subcritical Water, SW)处理对废弃咖啡渣(Spent Coffee Grounds, SCG)组成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SW处理温度显著影响SCG的蛋白回收率、还原糖含量、AC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性能。200°C条件下还原糖与蛋白水解产物达到最高值,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益生元潜力;而250°C以上温度则导致糖降解为有机酸和5-羟甲基糠醛(HMF),对益生菌产生抑制作用。电子舌分析表明SW处理改善了SCG的苦味感,赋予其更复杂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W具有将咖啡副产物转化为具备食品工业应用潜力的生理活性材料的能力。




    ?? 引言

    咖啡渣是全球第二大饮料消费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废弃物,富含多糖、蛋白质、脂类与酚类物质,具高再利用潜力。然而传统利用率低,多数被填埋处理。近年来,SW技术作为绿色高效的生物质热水解手段,在生物能源、功能成分提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尝试拓展SW在更宽温度范围(100–300°C)下对SCG的转化能力,系统评估其作为食品功能成分的可行性。




    ?? 研究内容

    1. SCG成分变化(100–300°C)


    200°C开始明显水解纤维,残渣含量从93.1%降至46.1%;

    还原糖在200°C达到峰值(4.16 mg/mL),高于该温度时因糖降解而下降;

    蛋白回收率在250°C达最大(10.7%),高温时下降,可能因美拉德反应生成不可溶聚合物。


    2. 生理功能活性


    ACE抑制活性(抗高血压指标)在高温条件下显著下降(300°C仅18.7%);

    抗氧化性(总酚含量、ABTS清除能力、还原力)在250°C达峰值,归因于酚类提取率提高和美拉德产物增强;

    益生元潜力:150°C下促进LGG和E.

        faecium生长,250°C以上完全抑制,原因包括酸性产物、HMF和酚类抗菌作用。


    3. 感官风味分析(电子舌)


    SW处理后SCG苦味减弱,增加酸、咸和鲜味;

    PCA分析显示风味特征可分为三组:未处理、100–200°C处理、250–300°C处理;

    Maillard产物和蛋白水解产物对鲜味形成具有贡献。





    ??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不同温度SW处理对SCG的转化机制及功能特性影响。200°C适用于开发益生元食品成分,250°C以上适用于具抗菌功能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未来应在连续SW系统、高效预处理、蛋白分离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化,以实现SCG的规模化高值利用。




    ??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7476




    ?? 主题分类

    ? 天然活性成分


    ? 功能营养


    ? 食品加工


    ? 合成生物学(热解调控)


    ? 未来食品

    图文赏析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7476
相关报告
  • 《欧盟将食品加工废弃物转化为土壤改良剂》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9
    • 12月,欧盟委员会研究与创新总局出版刊物Horizon,报道了将食品加工废弃物转化为当地生产的土壤改良剂的创新方法。该研究是欧盟资助的名为Waste4Sool的四年计划的一部分,同时应对欧盟面临的两大挑战:食品废弃物和土壤健康。Waste4Soil研究团队在七个欧洲国家建立了生活实验室真实生活测试环境,其目的是试验出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将不同农业食品来源的废物转化为当地的生物基土壤增强剂。在加泰罗尼亚,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厌氧消化的方法,其中细菌将废物分解为沼气和一种营养丰富的湿混合物。通过这种方式回收食物残渣,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高达80%。
  • 《废弃材料制成可再生生物水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5-23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工艺,利用工业电石渣和尿液中的尿素这两种常见的废料来制造生物水泥,新方法能使生物水泥变得更环保及更可持续,有望在土壤改良、控制海滩侵蚀以及文物雕像修复等方面“大显身手”。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化学工程杂志》。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新研制出的生物水泥由生产乙炔气产生的废料工业电石渣和哺乳动物尿液中的尿素这两种废料制成。首先,他们用酸处理电石渣,产生可溶性钙,随后将尿素添加到可溶性钙中,形成胶结溶液,接着在溶液中加入细菌培养物,细菌分解溶液中的尿素,形成碳酸盐离子。碳酸盐离子和可溶性钙离子发生反应的过程被称为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当这种反应在土壤或沙子中发生时,生成的碳酸钙将土壤或沙子颗粒黏合在一起,以增加其强度,并填充它们之间的孔隙,从而减少水渗透进材料中。   最新研究负责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楚剑教授表示:“生物水泥是传统水泥的可持续可再生替代品,极具应用潜力。我们使用两种废料作为原材料,使生物水泥更具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降低生产生物水泥的成本,还将降低废物处理的成本。”   结果显示,使用生物水泥加固的土壤无侧限抗压强度高达1.7兆帕,高于使用等量水泥处理的相同土壤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使用这种生物水泥适用于土壤改良项目,如加固地面或减少渗水,或控制海岸线侵蚀等。另外,细菌培养液和胶结液都是无色的,当涂在岩石上时,其原始颜色得以保留,这使新研制出的生物水泥对修复古老的岩石遗迹和文物很有用。   楚剑表示:“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在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燃烧原材料,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但我们的生物水泥在室温下生产,不燃烧任何东西,是一种更环保、能耗更低、碳中性的工艺。”   该团队目前正与新加坡的相关国家机构合作,对这种新型生物水泥开展试验,也在探索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如通过密封裂缝修复道路、密封地下隧道的缝隙以防止渗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