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区拥有许多人口稠密的流域,包括世界上十条最大的河流,为30多亿人提供了水、能源和食物。这使得研究者们必须了解过去的气候模式,以便更好地预测水循环的长期变化及其对供水的影响。为了重建河流流量的历史,研究人员采用了树木年轮。Cook等人2010年的一项早期研究开发了亚洲树木年轮数据站点的扩展网络平台,并创建了一个称为季风亚洲干旱地图集(MADA)的古干旱记录。而最新的一项研究是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的研究人员所领导的,时间是1200~2012年,分析了16个国家的41条河流,62个站813年河流的年流量。该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亚洲季风区过去的气候变化。在该项研究中,SUTD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程序,根据水气候相似性为每条河流选择最相关的MADA子集。这个过程使模型能够从树轮数据中提取影响河流流量的最重要的气候信号。
该研究结果显示,亚洲河流的变化表现是非常一致的。在邻近的盆地中,经常同时发生大干旱和大暴雨情况。有时,干旱从印度的戈达瓦里一直延伸到东南亚的湄公河。这一最新研究的第一作者Nguyen Tan Thai Hung认为,这对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依赖于多个流域时(比如泰国的情况)。利用现代测量手段,人们已经知道亚洲河流的变化受到海洋的影响。例如,如果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太平洋的热带地区变暖,这将改变大气环流,并可能导致南亚和东南亚河流的干旱。然而SUTD的研究表明,这种联系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恒定的,与20世纪前50年和后50年相比,20世纪上半叶亚洲河流受海洋的影响要小得多。这项研究对政策制定者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知道在过去的千年中,河流流量在哪里发生了变化,以及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以便对依赖水的基础设施作出重大决策。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WR027883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