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阳能电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制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6
  • 当前,大多数常用的太阳能电池都是以硅材料为基础制成的,因为硅这种材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电能。但是,制造硅的过程却并不清洁,需要大量来自电厂的能量,而这些电厂又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使用更环保的材料替代硅,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了钙钛矿薄膜上。钙钛矿薄膜是一种低成本的柔性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用最少的能量生产,而且几乎没有二氧化碳排放。
      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在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前,仍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特别是它们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它们难以大规模量产。
      12月初,来自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可以快速、稳定生产钙钛矿电池的新方法,并将所制造的钙钛矿电池组装成太阳能模块,为设备、建筑物甚至电网供电。这项工作以“Rapid Open-Air Fabric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Press 旗下科学期刊Joule上。

    来源:Joule
      对此,论文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博士后Nick Rolston表示:“钙钛矿太阳能技术正处于可商业化与崩盘之间的岔路口,数百万美元已经投向许多钙钛矿初创企业中,但在未来三年中,如果没有在延长电池寿命方面实现突破,这些钱就会慢慢烧完了。”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团队开发的新型钙钛矿制造工艺如此令人兴奋的原因。”Rolston补充道。
      快速制备方法问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由廉价、存量充足的化学物质(如碘,碳和铅)制成的合成晶体薄膜。
      这种薄膜电池重量轻、可弯曲,并且可以在露天实验室中以接近水沸点的温度下生长,而这与精炼工业硅通常所需的3000华氏度(1650摄氏度)相差甚远。
      科学家目前开发出的钙钛矿电池,可以将25%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尽管这种转换效率可以与硅材料相媲美,但这些实验电池并不能很快被应用到屋顶上。
      Rolston表示:“大多数有关钙钛矿的研究工作都只是涉及到体积很小的可用太阳能电池,如小拇指指甲盖大小一般。”
      在尝试制造更大的电池时会产生缺陷和针孔,从而大大降低电池效率。与持续20-30年的刚性硅电池不同,薄膜钙钛矿在受热和受潮时会降解。

      指甲大小的钙钛矿材料(来源:Printed Electronics World)
      Dauskardt表示:“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一个小型演示设备,但传统的钙钛矿加工还无法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
      为了应对大规模量产这一挑战,研究人员采用了他们最新发明的一项专利技术,即快速喷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rapid-spray plasma processing)。
      这项技术使用带有两个喷嘴的自动化设备来快速生产钙钛矿薄膜。其中,一个喷嘴将钙钛矿化学前体所需的液体溶液喷涂到一块玻璃板上,另一个喷嘴释放一种等离子体高活性电离气体。

    钙钛矿薄膜制造过程(来源:Nick Rolston)
      Rolston表示:“采用传统工艺制备方法,需要将钙钛矿溶液烘烤大约半小时,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等离子体高能源(plasma high-energy source),在一个步骤中快速将液体钙钛矿转化为薄膜太阳能电池。”
      通过快速喷涂工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可以每分钟生产40英尺(12余米)厚的钙钛矿薄膜,大约比制造硅电池的速度快4倍。“我们实现了所有太阳能生产技术中的最快产出速度,人们可以想象将大块玻璃板放在辊子(roller)上,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产钙钛矿薄膜。”Rolston说。
      除了突破创纪录的生产率,新制造的钙钛矿电池还实现了18%的能量转换效率。
      对此,Rolston表示:“我们希望使这个制造过程被最大化地应用。尽管等离子体处理系统听起来可能很新颖,但它确实能以非常合理的价格买到。”
      研究人员估计,他们的钙钛矿薄膜的制造成本约为25美分/平方英尺,这远远低于生产典型硅模块所需的成本(2.5美元/平方英尺),可以说便宜100倍。
      全新的太阳能组件硅太阳能电池通常在封装模块中互相连接,以提高其转换效率以及承受恶劣天气条件的能力。同样地,为实现商业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商最终也不得不构建稳定、高效的封装模块。
      为此,研究人员成功制造了钙钛矿封装模块。即使被搁置5个月之久,这种封装模块也能以15.5%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运行。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来源:Nick Rolston)
      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约为5美分/千瓦时。为了与硅电池竞争,钙钛矿模块必须封装在防潮层中,并且至少要能防潮10年。研究团队现在正在探索新的封装技术和其他方法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耐用性。
      “如果我们能制造出一个能持续30年的钙钛矿组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电力成本降低到2美分/千瓦时以下。当成本达到这个数字时,我们就可以使用钙钛矿进行实用规模的能源生产,比如建设一个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Rolston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新型太阳能电池也将会实现大规模的落地应用,人类将最终受益于这种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转换方式。

     

相关报告
  • 《新突破!我国科研团队解锁太阳能电池“长寿密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7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低成本、轻量化等特点,被视为未来光伏技术的重要方向。然而,这类电池存在一个关键问题——稳定性较差,难以长期使用。3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据悉,科研团队成功找到延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关键方法,这项“命短”难题的破解,让人类距离用上更便宜、更轻薄的太阳能板又近了一大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称作“未来之光”,它不仅能像传统硅电池一样发电,还能做成薄如纸张、可弯曲的形态,甚至能贴在衣服或窗户上使用。但多年来,这种电池有个致命弱点:在阳光下用不了多久就会“衰老”,使用寿命远达不到实际应用要求。 研究团队揭开了这个“短命”谜团。研究发现,钙钛矿材料在阳光照射下会像气球一样反复膨胀收缩,时间一长就会“内伤”破裂。这种材料遇光会膨胀超过1%,内部晶体相互挤压产生破坏力,就像反复折叠的纸最终会断裂一样。 科研人员想出了一个妙招——给材料穿“防弹衣”。他们用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之一石墨烯,加上特殊透明塑料,制成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超薄保护层。实验证明,这层“防护服”能让材料抗压能力翻倍,把膨胀幅度从0.31%降到0.08%,就像给易碎品加了抗震包装。经过严格测试,装上这种保护层的太阳能电池创下新纪录:在模拟日常使用的强光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3670小时(约153天)后,仍能保持97%的发电效率。这是目前同类电池中最长的稳定工作时间,意味着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这项突破不仅给出解决方案,更颠覆了科学界认知。过去十年,全球科学家主要从材料配方改良入手,而华东理工团队首次发现“物理损伤”这个隐藏杀手,为后续研究打开新方向。相关专家表示,这项工作重新定义了提升稳定性的技术路径。 研究团队透露,该技术已开始与企业合作试验。一旦量产,将带来革命性变化:建筑外墙的发电玻璃、可折叠的户外充电毯甚至给手机充电的太阳膜都可能成为现实。据估算,钙钛矿电池生产成本仅为硅电池的1/3,发电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随着稳定性瓶颈的突破,这项“实验室里的未来科技”正加速走向千家万户,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 《新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向前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9
    • 7月17日,在“抚顺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这一盛会上,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孟祥阁、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效玉、秘书长穆元春,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高志贤等在内的众多顶尖专家学者与企业精英,他们共同聚焦“光”的未来,深入探讨了光伏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李永舫院士详尽阐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电池技术的独特魅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其超薄活性层设计,仅约100纳米的厚度,相较于晶硅电池的数百微米,实现了数量级的飞跃。这一创新不仅显著减轻了组件的重量,更赋予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前所未有的柔韧性与透明度,为其在可穿戴设备、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如半透明窗户、智能窗帘等)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预示着绿色建筑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此外,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环保方面亦展现出卓越性能,彻底摆脱了铅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困扰,彰显了绿色能源的纯净与可持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光线柔和的室内环境中,该类电池仍能维持与户外强光下相当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特性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为智能家居、室内照明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尤为振奋人心的是,抚顺本土企业——橙子(辽宁)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橙子科技”)在此次研讨会上宣布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有机光伏聚合物X1系列产品的量产,其电池转换效率超过18%,标志着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橙子科技凭借其强大的生产灵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从500公斤至1吨不等的定制化生产,充分满足200万至400万平方米的广阔市场需求,预示着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即将开启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