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通过长期细菌进化改变突变的适应度效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1-27
  • 2024年1月25日,巴黎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 control the lipid provisioning program in plant–fungal symbiosis的文章。

    新突变的适应性影响的分布决定了进化,但观察它如何随着生物体的适应而变化是具有挑战性的。

    利用跨越5万代进化的大肠杆菌谱系,研究人员量化了每个基因插入突变的适应度效应。从宏观上看,有害突变的比例随时间变化不大,而有益尾部急剧下降,接近指数分布。从微观上看,个体基因重要性的变化和有害影响往往同时发生;本质的改变只能部分地用结构变化来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益突变的身份和效应大小迅速变化,但由于功能丧失突变的重要性,许多选择目标仍然是可预测的。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揭示了突变适应度效应的动态——但在统计上是可预测的本质。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1417
相关报告
  • 《PNAS:突变体适应度分析确定了模拟海洋热点中的细菌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03
    • 与藻际环境相关的细菌之间在微米尺度上发生的生态相互作用是影响全球范围内年际碳通量的主要部分。尽管微生物碳通量很重要,但研究这些微环境的生态学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期由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Georgia)引导的一项研究,根据细菌转座子突变体的适应度测量确定了由培养硅藻提供的模拟细菌群落成员之间的四类主要相互作用。这项工作促进了对多物种微生物环境中生态关联的理解。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之上。 在浮游植物细胞周围的藻际环境中聚集的细菌代谢了大部分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然而,研究定居在这些微米级“热点”环境中的物种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类型和程度非常具有挑战性。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共生细菌Ruegeria pomeroyi DSS-3转座子突变文库,在其他异养细菌物种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以硅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CCMP1335作为唯一的有机物来源,确定了介导藻群落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基因。对R. pomeroyi适应度有显著影响的基因的功能表明,在多细菌藻球中启动了明确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发现R. pomeroyi同时竞争共享的基质,并增加了对不支持其他物种生长的基质的依赖。适应度结果还表明,细菌以铵和氨基酸的形式争夺氮,通过交叉喂养获得嘌呤、嘧啶和辅因子,两者都发起和捍卫对抗性相互作用,并感应到氧气和超氧化物水平发生变化的环境。共生海洋细菌的大型基因组特征原则上能够对发生在微米级的动态生态挑战做出反应。他们发现了超过200个非必需基因,这些基因对全球重要细菌群落的健康很重要。(王琳 编译)
  • 《10月26日_刺突蛋白突变D614G改变SARS-CoV-2适应性》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7
    • Nature期刊10月26日发布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Jessica A. Plante,Yang Liu和Jianying Liu等人发表的“Spike mutation D614G alters SARS-CoV-2 fitness”。文章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刺突蛋白突变D614G在SARS-CoV-2突变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该突变对病毒传播和疫苗功效的影响尚待确定。该团队工程改造了USA-WA1/2020菌株中的D614G突变,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表征。D614G通过改善病毒体的感染力来增强其在人肺上皮细胞和主要人气道组织中的复制。感染了G614变体的仓鼠在鼻洗液和气管中产生的感染滴度更高,但在肺部却没有,证明了临床证据所表明的D614G突变可提高COVID-19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并可能增加传播。感染D614的仓鼠的血清对G614病毒的中和效价显示略高于对D614病毒的中和效价,表明(i)该突变可能不会降低疫苗在临床试验中防御COVID-19的能力,(ii)治疗性抗体应针对传播的G614病毒进行测试。结合临床发现,该团队的工作强调了这种突变在病毒传播、疫苗功效和抗体治疗中的重要性。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