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通过压缩实现石墨烯电导率控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8
  • 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压缩控制石墨烯电导率的技术,从而推动了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第一作者Matthew Yankowitz表示:“石墨烯是已知的最好的导体,而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控制它。我们的工作首次确立了在不影响其质量的情况下,实现石墨烯带隙控制。”

    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大卫和露西尔帕卡德基金会资助,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Cory Dean表示:“研究石墨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找出一种方法,以保持石墨烯的所有优点”。之前的研究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以产生带隙的方法降低了石墨烯固有的良好性能。

    为了增加能带带隙宽度,该研究团队通过压缩BN-石墨烯层结构,增加了带隙的宽度,有效地阻止了通过石墨烯的电流。

    Yankowitz表示:“当我们挤压并施加压力时,带隙会增大。虽然仍然没有足够大的宽度,但是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更好地理解了带隙。晶体管在我们现代的电子设备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将石墨烯用作晶体管的方法,将会有广泛的应用。”

    Yankowitz补充道,研究人员一直在传统三维材料的高压下进行实验,但还没有人找到用二维材料做这些实验的方法。

    Yankowitz指出:“随着材料的压缩,2D材料组合产生的性质应该会越来越强。我们现在可以对任意结构进行挤压,并且产生的效果是可调的。此外,我们已经添加了一个新的实验工具,用于处理2D材质,为构建设备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90260
相关报告
  • 《多孔氧化石墨烯的快速、可控制造:AFM在机械化学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14
    •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多孔氧化石墨烯(PGO)的新方法。与其他制备PGO的方法相比,例如热蒸汽蚀刻法,氧等离子体刻蚀法要快得多。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暴露时间的孔隙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Si提示,可以通过点击模式AFM来控制PGO对氧等离子体暴露的发展。AFM攻丝使在进一步的等离子体照射下的孔的生长速度与开始材料中sp2碳的分数相一致。我们认为AFM攻丝过程改变了中间PGO结构的键结构,而这些稳定的PGO结构不能被氧等离子体进一步腐蚀。这是第一个关于利用AFM作为本地机械化学工具的报告。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8日
  • 《原子级精准控制!我国首次实现全球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9-06
    • 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叠,对构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今天(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 探索新型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是世界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在单原子层次上精准构筑和调控基于石墨烯的低维碳纳米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经过研究攻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按需定制的可控折叠,构筑出一种新型的准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 我们通过纳米扫描探针去操纵石墨烯转动,石墨烯是双晶结构,对双晶石墨烯折叠之后,就可以形成异质结。这个异质结本身如果做成器件的话,它就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量子器件。 石墨烯“折纸术”应用前景广阔据了解,该研究成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可控折叠。基于这种原子级精准的“折纸术”,还可以折叠其它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复杂的叠层结构,进而制备出功能纳米结构及其量子器件。 折叠之后,这些新型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有可能由没有超导特性变成(有)超导特性,没有磁性可以变成有磁性。利用这样一些特性的变化去构造功能的量子器件,对未来的应用将会有重要的意义,比如量子计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