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或流感?传感器10秒出结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3-30
  • 传统的呼吸道病毒测试方法依赖化学反应来确定某些可能的“罪魁祸首”。但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正在使用一种单原子厚度的纳米材料制作一种装置,可同时检测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且检测阈值要比传统的检测方法低得多,速度也更快,可在大约10秒内出结果。研究人员将在2023美国化学学会春季会议上公布该成果。

      石墨烯极薄的特性使其对环境中任何电气变化都非常敏感。使用石墨烯和其他类似的纳米材料来制造适用于各种应用的传感器具有巨大潜力。为了制造传感器,研究人员必须让石墨烯对病毒蛋白的存在作出反应。为此,他们研究了免疫系统,该系统产生的抗体经过微调,可识别并锁定特定的病原体。

      研究人员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抗体与石墨烯联系起来。当来自感染者的样本被放置在传感器上时,这些抗体与其目标蛋白结合,促使电流发生变化。

      传感器约6.5平方厘米大小。研究人员使用这些病毒的蛋白质,蛋白质被输送到类似唾液的液体中。结果表明,传感器不仅可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而且当病毒以极低的数量存在时,传感器也可检出。这种灵敏度表明,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呼吸中发现的更稀疏的病毒颗粒。此外,传感器的工作速度也很快,在放入样本后大约10秒内就能出结果。

      相比之下,传统的新冠感染检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具体取决于检测类型,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近批准的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双重检测需要大约半个小时才能出结果。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3/30/content_551297.htm?div=-1
相关报告
  • 《瑞士开发出可探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新型传感器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2
    • 瑞士一个研究小组21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灵敏、可靠地检测到空气中新冠病毒的生物传感器,不但可以作为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断替代方法,还可用于实时监测火车站、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空气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21日发布公报说,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由该机构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医院等合作开发,它是基于在玻璃基质上制备的被称为“金纳米岛”的金纳米结构,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与新冠病毒RNA(核糖核酸)序列相匹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受体“嫁接”到上述金纳米结构上,使其能够识别新冠病毒。 据介绍,这种新型传感器检测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等离子体光热(PPT)”两种不同的效应,以增加检测的可靠性。实验显示,该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新冠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这两种基因序列较为相近的病毒,并在几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
  • 《纳米生物传感器让新冠肺炎检测更便捷》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6-18
    •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爆发以后,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成为了防疫机构掌握疫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几个月来,各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对更快速、更便捷、更精确的诊断方法的研究。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激光技术来开发一种手持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据称,这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对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继发性感染患者提供快速、实时的血液检测结果。这种激光技术被称为激光干涉测量法,是将两束光合并形成干涉图样来检测蛋白质。比如,当人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时,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降钙素会增加。通过对这种蛋白质的检测,就可以判断出被检测者是否患有某种病症。研究者们希望在未来24个月内扩大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应用。 研究者们还认为,这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将大大简化诊断流程,比起现行的大多数新冠病毒检测手段,必须把采集到的患者样本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的精准度还并不能得到保证。这种可以手持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大大加快诊断过程,减少时间延迟和检测成本,挽救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