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海洋连接性增加了西印度洋珊瑚礁鱼类的数量》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4-10-24
  • 支持新研究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科学家发现,海洋学连通性(海洋不同部分之间的水的移动和交换)是对西印度洋(WIO)鱼类丰度的关键影响。

    连通性特别影响食草性珊瑚礁鱼类群,这些群体对珊瑚礁的复原力至关重要,这提供了证据,表明决策者应该将连通性纳入他们如何优先考虑保护区。

    这项由牛津大学领导的研究还显示,除了海洋学连接性外,海面温度和叶绿素(推动光合作用的植物中的绿色色素)水平强烈预测了WIO的礁鱼的分布和丰度。

    沿海社区高度依赖珊瑚礁来维持粮食安全,在WIO中,小规模渔业提供了高达99%的蛋白质摄入量和约82%的家庭收入。当地人是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社区的家园,人口快速增长,面临气候变化的风险越来越大,气候变化有可能随着珊瑚的连续漂白而摧毁珊瑚礁。


  • 原文来源:https://noc.ac.uk/news/better-ocean-connectivity-boosts-western-indian-ocean-reef-fish-populations
相关报告
  • 《太平洋珊瑚礁调查显示绿海龟种群数量增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5-06
    • 来自加州蒙特利湾水族馆的Sarah L. Becker及其同事的调查研究显示,太平洋珊瑚礁中濒危绿海龟的密度正在增加,这项研究已于4月24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 栖息在珊瑚礁中的海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威胁,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全球保护机构的关注。 在此之前,对繁殖地和筑巢地的基地调查为海龟数量规模提供了重要证据,但其调查范围有限,而且没有包含海龟在海洋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海龟种群(鹰嘴龟和绿海龟)的密度,以及环境和人为驱动因素,笔者结合了持续13年共53个岛屿、环礁整个美国西岸太平洋珊瑚礁的海龟水中丰度调查数据,并利用一艘缓慢移动的船牵引一对潜水员,行进超过7300公里,观察3400多只海龟,记录了海洋生物和栖息地的详细信息。调查数据显示: (1)美属萨摩亚地区的鹰嘴龟密度最高,而太平洋偏远岛屿地区(夏威夷西南部大约一千英里的无人居住地区)拥有最多的绿海龟。 (2)鹰嘴龟数量远远低于绿海龟数量(<10%),表明该物种仍面临许多威胁。 (3)绿海龟的密度主要受海洋温度和生产力的驱动。 (4)在调查期间,绿海龟种群稳定或增加。 (5)夏威夷群岛的密度最低,但年海龟数量增长率最高,这表明保护性规定可能会让绿海龟群体数量增加。 Becker认为,这项研究代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龟种群调查之一,填补了海龟水中丰度和海龟密度驱动因素的重要空白。几个热带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龟密度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在所有地区,海龟密度都受到海洋温度、生产力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或人为影响等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的影响。 (李亚清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重新审视科学—Nature:海洋酸化不会损害珊瑚礁鱼类的行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2-09
    • 在过去十年中,几项备受瞩目的科学研究报告说,生活在珊瑚礁的热带鱼受到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酸化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随着空气污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它们的行为怪异,并受到捕食者的吸引。但现在新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在一项关于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行为影响的最详尽的研究中,结果表明鱼类的行为根本没有受到影响。该研究由澳大利亚蒙特利尔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牵头进行。升高的二氧化碳不会显著改变活动水平或行为偏侧化(左右转向偏好),也不会改变鱼对捕食者释放化学信号的反应。科学家们相信,这项新研究一定会在海洋生物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与早期的研究相矛盾,而且还表明,科学并不总是产生结果来支持每个人都同意的事情,比如气候变化。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些发现感到惊讶,但这就是科学的运作方式:质疑已公布的结果是正常和健康的过程。有时他们能坚持,有时不能。最终,重要的是证据的积累,让我们更接近真相。 二氧化碳排放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证实,全球变暖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此外,热浪期间更频繁的风暴和珊瑚白化正导致鱼类严重的栖息地丧失。所以,尽管有了新的成果,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珊瑚礁及其鱼类群落仍然处于严重危险之中。科学家们与其关注海洋酸化对鱼类行为的影响,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气候变化中更需要研究的其他方面,例如传染病风险、栖息地破坏和水中含氧量降低。在与气候变化作斗争的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以尽可能最好的方式利用研究经费,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和锁定面临最大风险的系统和有机体,这一点至关重要。 (杨皓月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