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21
  • 7月18日,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 铀矿勘查的目的是探寻和确定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并评估其资源量和开发利用前景,工业铀矿化是寻找工业铀矿床的直接可靠线索。此次发现的工业铀矿化是我国首次在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空白区红杂色层中发现的厚大工业铀矿化,填补了我国最大沙漠覆盖区的找矿空白,意味着我国铀矿勘查突破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禁区,在“天-空-地-深”三维探测技术基础上,集成建立了一套适合荒漠-沙漠覆盖区的砂岩型铀矿绿色高效探测技术体系,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对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将提升我国在荒漠-沙漠覆盖区铀资源勘查能力和水平。 据悉,为推动塔里木盆地铀矿找矿突破,夯实铀资源大基地建设,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中核集团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联合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成立了一支塔里木盆地核能开发科研专家团队,提出“渗出-渗入复成因区域预测模型”,创新发展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开发塔里木盆地复杂地层深孔高效钻进技术,为此次砂岩型工业铀矿化找矿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1538-1.html
相关报告
  • 《油铀兼探 辽河油田发现特大型铀矿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5
    • 利用“油铀兼探”技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勘探出特大型铀矿。20日,该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8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相关专家表示,辽河油田发现松辽盆地首个特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首开中国石油系统综合找铀的先河,对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铀矿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以往由核工业系统的企业进行勘探开发。上世纪90年代,辽河油田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进行油气勘探时,发现了油气井放射性异常。1998年,辽河油田在原石油探矿权基础上申请了铀矿探矿权,担负起为国找铀的重任。 在钱家店铀矿床勘探过程中,科研人员以“油铀兼探、一矿变双矿”的创新思维,一改传统找铀方式,从解剖盆地入手,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研究,进行铀矿精准定位,见矿率高达90%以上。钱家店铀矿投产后,辽河油田勘探团队持续工作,累计探明的储量达到特大型铀矿床规模,并创建了一套铀资源评价体系,形成了多项特色技术。 相关专家表示,钱家店铀矿床的发现是松辽盆地乃至我国东部地区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密切结合、油气地质与铀矿资源研究相互融通,跨学科跨部门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范例,开辟了一种新的找矿方法和找矿模式,对松辽及周边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战略性的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钱家店铀矿床发现后,辽河油田与中核集团进行合作开采,在国内首次引入国际先进的“无试剂”地浸铀矿开采方法,对钱家店铀矿床进行开发。
  • 《特大型铀矿!我国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1-10
    • 1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联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省地勘单位,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取得铀矿找矿重大突破,资源储量规模达特大型。本次泾川铀矿的发现,将形成找铀新局面,大幅增加我国铀资源量,有效提升我国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铀矿为全球首次在风成砂岩分布区发现的特大型铀矿,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新类型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我国大面积发育风成砂岩,除鄂尔多斯盆地约20万平方千米分布区外,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等含油气盆地也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