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5-28
  • 该论文公布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床试验结果。文章通讯作者为钟南山院士,共同作者包括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

    这项研究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论文披露的临床数据,连花清瘟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但论文表示,连花清瘟治疗在降低重症病例转化率和提升病毒检测转阴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着提高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治愈率。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44711320300738
相关报告
  • 《全球首个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多中心临床结果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5-20
    •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牵头、全国16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分中心参与的全国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硫酸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联合羟氯喹的治疗不能带来病毒转阴的额外获益,且存在一定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即试验结果不支持对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联合使用羟氯喹进行治疗。   羟氯喹作为抗疟疾药物和抗炎症药物,已在感染科和风湿免疫科应用多年,但尚无临床研究验证其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存在疗效,也缺乏安全性数据。瑞金医院牵头的该项临床研究,在核酸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探索高剂量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据介绍,本研究共入组了150名核酸阳性的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75例)和标准治疗组(75例),标准治疗组给予新冠病毒感染指南所推荐的标准治疗,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则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高剂量羟氯喹(第1~3天,硫酸羟氯喹1200毫克/天,后续800毫克/天,轻中度患者疗程14天,重症患者21天)的治疗。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处疾病后期,从患病到入组开始使用羟氯喹的平均时间是16.6天。   28天的核酸转阴率在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5.4%(95%CI为73.8%到93.8%)和81.3%(95%CI为71.2%到89.6%)。安全性方面,标准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而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为30%。最常见的羟氯喹相关不良反应为腹泻(发生率为10%)。但两组都无严重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是全球首个多中心的羟氯喹随机对照治疗轻中度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为羟氯喹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定位提供了最真实和确切的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36/bmj.m1849
  • 《12月23日_Revive Therapeutics公布Bucillamine治疗新冠的临床试验进展》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2-01
    • 据BioSpace网站12月23日消息,Revive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评估布西拉明(Bucillamine)在轻至中度COVID-19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第3期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该公司正在努力实现其独立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注册目标,审查来自210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这是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的首次中期分析的一部分,并进行了随机分组后28天的随访。 该公司的临床安全团队积极监测患者的中期数据,发现在入组中期分析期间没有安全隐患,也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将通知DSMB确定风险并提供建议。 目前,有9个临床站点参与了该研究,另外2021年1月份又将有6个临床站点加入该研究,以满足多达1,000名患者的总体入组目标。 除了DSMB审查和中期分析期间的建议外,公司还打算向FDA申请Bucillamine用于轻度至中度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EUA)。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最新的标题为“基于硫醇的药物可降低SARS-CoV-2刺突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并抑制SARS-CoV-2进入细胞”的研究表明基于硫醇的药物,例如Bucillamine可降低SARS-CoV-2刺突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SARS-CoV-2刺突假型病毒进入细胞的效率,并抑制SARS-CoV-2活病毒感染。研究结果揭示了SARS-CoV-2易受硫醇类药物的影响,为试验硫醇类药物作为新型COVID-19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revive-therapeutics-provides-update-on-fda-phase-3-clinical-trial-for-bucillamine-in-covid-19-with-plans-on-emergency-use-access/?keywords=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