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区市2017年GDP出炉》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31
  • 赶在春节前,全国31省区市相继召开了本省份2018年两会。作为十九大后的首次省级地方两会,各地政府一把手纷纷亮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时期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如同往年一样,GDP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各地公布的2017年GDP数据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中部资源大省新旧动能转换雏形显现加速崛起,东部沿海地区在减速换挡间新动能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有效提升。

      2017年,31省区市经济实力哪家强?谁是潜力股?2018年以及今后五年,各地又给自己定下了哪些经济发展目标?请看人民网记者的梳理详解。

      22省份GDP增速超“国家线” 西部领跑东北回暖

      “2017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给出了全国2017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此后不久,31省区市也陆续公布了本省经济“年报”。

      人民网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22省份的GDP增速均跑赢全国,上海的GDP增速与“国家线”持平。各地经济增速仍延续了“西高东低”的态势,贵州、西藏同去年一样继续稳居GDP增速榜前两位,也成为仅有的2个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三名的位次发生了变化,今年云南反超重庆,跃居第三;而贵州则取代西藏,拔得头魁。“中央给力、外部助力、自身发力,‘三力同频、上下同欲’,这是贵州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在该省两会期间介绍称,仅去年中央给贵州的预算内奖励资金就达11.3亿元,此外,这几年,贵州每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都在7、8千亿元。

      西部之所以表现抢眼可以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有专家就曾指出,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基数相对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榜单另一端,GDP增速比较靠后的有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均未达到“国家线”。

      不过,对于北京来说,这一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标。近两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北京等地主动调低GDP增速,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该市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全市各项工作将重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展开。

      而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从2017年第一个季度开始GDP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增速达4.2%,较2016年回升了6.7个百分点。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这一变化表述为“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黑龙江GDP增速也较上年加快,只有吉林的GDP增速略低于上年。

      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宿建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辽宁GDP由负转正,既受益于中央的振兴政策,也有赖于内在发展的驱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幅较大,GDP增速由2016年的9%大幅回落5.4个百分点至3.6%,增速创下1989年以来最低。

      “经济增速掉下来,首先是天津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所致。”天津市统计局局长武军定直言。

      “对天津来说,2018年是抢抓历史性窗口期,闯关口、度关山,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1月3日召开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示。

      18省份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 14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

      除了各省份之间的比拼,从各地2017年经济完成指标和上年同期的比对以及和其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比对中,我们或许也能捕捉一些各地经济发展的信号。

      对比各地2017年GDP实际增速与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可见,31省区市中,14个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实际增速与预期相比,降幅最大的是天津,低了4.4个百分点;甘肃和内蒙古的降幅也分别有3.9和3.5个百分点。

      和预期相比,曾遭遇转型阵痛的山西表现抢眼,2017年GDP实际增速7%,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不仅超过全国0.1个百分点,比年初制定的5.5%的目标更是高出1.5个百分点,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

      “随着工业转型向纵深推进,非煤产业成为山西省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山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分析称。

      与上一年经济增速相比,18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依然是天津,降幅为5.4个百分点。

      近日,内蒙古、天津等省份曾主动对统计数据“挤水分”。这两地也成为继辽宁后主动承认经济数据造假问题或主动核减财政经济数据的省份。在对经济数据“挤水分”后,辽宁GDP增速一度出现“断崖式”下降,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内蒙古2016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核减幅度达到2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核减幅度更是达到40%;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GDP核减幅度至少超过30%,而滨海新区GDP总量约占天津的一半以上。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认为,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弱化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或成趋势。

      较上一年相比,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9个省份增幅扩大,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辽宁,提高了6.7个百分点;北京、广东、广西、新疆的GDP增速与上一年持平。

      26省份GDP总量逾万亿 多地突破新“层级”

      从GDP总量上看,除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5省份暂未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外,其余26省份的GDP总值均已逾万亿。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分别以8.99万亿元、8.59万亿元和7.27万亿元占据GDP总值的前三位。

      广东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GDP总量已逼近9万亿元,和首次突破8万亿元的江苏稳坐“8万亿俱乐部”;位列第三的山东则首次突破7万亿元。此外,2017年“3万亿俱乐部”“2万亿俱乐部”“万亿俱乐部”也纷纷出现扩编的变化。

      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是福建和上海,随着这两个省份GDP达到3万亿量级,“3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也增至6员,上海也成中国首个GDP超3万亿城市;陕西、江西、广西则携手跨入“2万亿俱乐部”,至此,其成员也增至5名;新疆则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使得这一俱乐部成员数量达到9个。

      各地谋划未来五年高质量GDP 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各地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从各地近期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各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各地在强调高质量增长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据人民网记者统计,31省份中,13省份下调了2018年GDP增长目标,其中,下调幅度最大的是天津。

      当然,从经验上看,各省份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也是以前一年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的。2017年未达到预期的省份在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显得更为谨慎。

      天津市市长张国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天津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将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天津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创新形成新动能、激发新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之后,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左右。这也就意味着,5年后上海GDP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词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从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甘肃将2018年GDP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左右,“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辽宁将辽宁2018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的预期目标一致,比其2016年6%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明显调高,彰显出辽宁要发展振兴的信心。

相关报告
  • 《19省区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出炉!你家那里涨了多少?》

    • 来源专题:离退休部门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7-10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8日,北京、河北等19省区市已确定2019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浙江2019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征询意见也已在6月下旬结束。 △19省份2019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定额调整情况 总的来看,19省份的调整方案主要以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 各省份定额涨幅在22元/月到70元/月 从调整对象来看,河北、海南两省对退休人员、退职人员分别执行不同的调整方案。河北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增加40元,退职人员每月增加22元;海南的退休人员和退职人员则每月分别增加41元和25元。 其他省份退休、退职人员调整方案相同。其中,辽宁按照退休(职)人员参加工作的时间将定额调整分为了5档,最高70元,最低25元。湖北按照退休人员退休时间将定额调整分为了3档。 挂钩调整方面,各地主要按照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分档进行调整,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 倾斜调整方面,各省份的调整对象主要集中在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 广东、江苏两省养老金调整人员范围更大 广东沿袭2016年以来惯例,将本年度上半年(2019年1月至6月)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划入本次调整范围;江苏今年首次将本年度前半年(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划入本次养老金调整范围。 其他省份本次调整对象为2018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 各地养老金调整金额陆续安排补发 据悉,各地养老金调整金额均从2019年1月1日起计算补发。目前,北京、上海2019年养老金调整金额已补发完毕。 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宁夏、新疆等省份预计于7月底前完成调整后养老金的发放;河北、湖北等省份预计于8月底前完成调整后养老金的发放。 ▌本文来源:人民网
  • 《全国首个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报告出炉!》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16
    •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国家对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度重视,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今天从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获悉,该中心会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构建新基建评价指标体系,率先编制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以下简称“ICI指数”),发布《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年)》,为评价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新基建发展情况提供新视角,也为各地以新基建为抓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重要参考。 新基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新基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全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5.3。 其中,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全国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为76.5。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网络提速效果显著,迈入千兆时代。同时,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5G基站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 其次,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全国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为74.0。我国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势头良好,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云计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企业上云成为趋势,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已成为重要的支撑型基础设施。此外,我国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力量,专利数量、市场规模均位居国际领先行列。 再次,新型行业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全国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为75.7。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大规模融入到各行各业中。2019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86.7,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上百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日渐普及,相关领域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上升。 各地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 各省区市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要素投入以及资源禀赋等不同,导致了新基建水平差异明显。北京的ICI指数达90.1,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ICI指数分布在80-90之间,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四川、天津、贵州、湖南、安徽、重庆、陕西、云南、广西、宁夏、江西、山西、辽宁、吉林、甘肃、内蒙古的ICI指数分布在70-80之间,黑龙江、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的ICI指数分布在60-70之间。 东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81.2。东部地区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实现新型基础设施率先发展。在ICI指数排名全国前10位的省份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凭借政策部署和资金投入的前瞻性以及信息产业集聚优势,ICI指数排名全国前6位。 中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5.0。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趋势明显,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河南以建设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建设,ICI指数为77.9,位列全国第8位。其余省份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西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1.7。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欠发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四川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超高清视频、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和数字文创产业。贵州一直把大数据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发展战略。 东北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0.8。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较缓。辽宁作为区域内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领跑省份,着力打造以沈阳为中心、集合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进而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大数据衍生品交易中心。 指数由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 据介绍,ICI指数由课题组根据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并结合各地实际,选取一系列反映新基建的指标,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调研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合成而得,由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 其中,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包含感知网络发展指数和宽带网络发展指数2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反映新一代信息网络发展情况。 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包含大数据发展指数、云计算发展指数和人工智能发展指数3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从要素投入角度来衡量新一代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包括智慧能源设施指数、智慧医疗设施指数、两化融合设施指数、智慧教育设施指数、智慧交通设施指数、智慧农业设施指数6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评价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支持下形成的各类行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