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新策略——激活肿瘤防御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20-03-21
  • 当前的化学疗法旨在杀死迅速增殖的癌细胞,但由于癌细胞会迅速产生耐药性,因此这种疗法通常只是暂时有效的。其他诸如免疫疗法之类的方法并不针对肿瘤细胞本身,而是激活免疫系统的天然防御功能。据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报道,比利时鲁汶大学鲁汶大学VIB癌症生物学中心发现,肿瘤周围的健康肝脏组织激活了抑制肿瘤生长的防御机制,这种机制在肝脏正常水平以上的过度激活会引发小鼠不同类型肝肿瘤的消除。
    传统上YAP和TAZ被认为是致癌基因,但是通过研究来自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肝癌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YAP和TAZ也可以发挥肿瘤抑制功能。肝脏肿瘤周围的正常肝细胞显示出YAP和TAZ的激活,而这些肿瘤周围肝细胞中YAP和TAZ的缺失加速了肿瘤的生长。相反的是,肿瘤周围肝细胞中YAP的实验超活化,引发了原发性肝肿瘤和黑色素瘤衍生肝转移的消退。因此,肿瘤细胞的存活取决于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组织中YAP和TAZ的相对活性,这表明YAP和TAZ通过细胞竞争机制消除肿瘤细胞而起作用。尽管这种抗肿瘤机制可以杀死肝脏中的肿瘤和转移灶,但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在其他器官中激活类似的机制。
    由于YAP活化的肝细胞对肝肿瘤具有惊人的抗肿瘤作用,这一发现为新型抗击策略提供开创性的见解。目前这项研究是这种新型抗肿瘤机制的第一个分子表征,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将这些发现应用于癌症患者。

  • 原文来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8/1029
相关报告
  • 《JCI Insight:科学家成功破解肿瘤的特殊防御机制 有望开发出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1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CI Insigh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某些肿瘤或许会利用两种水平的保护机制来抵御宿主的免疫系统(并非一种),“击倒”一种水平的机制就会增强另外一种机制,反之亦然。这种同时针对两种细胞类型的双管齐下的手段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癌症的新型免疫疗法。 尽管机体中存在一种完整功能的免疫系统,其能识别并且杀灭癌细胞,但癌变的肿瘤组织依然会发生并且生长。肿瘤会拦截机体免疫系统中的特殊细胞来产生一种“允许生长”的环境,并且给予一种免受抗肿瘤效应攻击的保护作用,特殊情况下,肿瘤组织还能招募特殊的免疫细胞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攻击,比如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s)和调节性T细胞(Treg)。 通过阻断名为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蛋白质的活性来特异性地抑制TAMs的招募,或能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尽管目前研究人员正在针对靶向作用TAMs的抑制剂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但结果在患者群体中或许并没有预期那么有效,研究人员并不理解TAMs如何促进肿瘤进展,这或许就能够限制相关抑制剂的开发。 同样地,通过促进名为PI3Kδ的关键酶类失活来抑制Treg细胞的活性,就能够保护机体抵御多种肿瘤发生,目前PI3Kδ抑制剂被批准用来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但PI3Kδ抑制剂在人类实体瘤疗法中的潜能还有待于研究人员后期通过研究来证明。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来深入阐明TAMs和Treg细胞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这两类细胞能够补偿彼此的损失来维持肿瘤抵御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效应。然而,抑制这两类细胞发挥作用或许就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研究者David Gyori博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抑制TAMs和Treg细胞引发的肿瘤免疫抑制作用或能促进免疫系统几乎完全“排斥”肿瘤,而且几乎一半的小鼠也都会完全不携带肿瘤,综上所述,研究人员的结果或能帮助评估靶向作用CSF1受体和PI3Kδ的组合性疗法的临床价值。 最后研究者Klaus Okkenhaug教授说道,利用免疫系统的能力来杀灭癌细胞如今慢慢成为了成功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这些研究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其能帮助我们理解免疫系统中许多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确保组合性疗法既是协同发挥作用的又是有效的。
  • 《增强抑癌基因表达 中国团队设计抗癌新策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31
    • 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刊发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报告,介绍了一种抗癌新策略。他们利用新方法让可抑制癌症的基因得以充分表达,取得了阻止肿瘤发展和扩散的效果。 研究发现,3种人体中可以抑制癌症的基因在多种肿瘤中不能充分表达,无法有效干预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杨诚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说,这其中,一种“微RNA(核糖核酸)”的异常调节起到了“帮凶”作用,引发抑癌基因一起“沉默”。 为了消除这种“微RNA”的不良影响,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人工环状单链DNA(脱氧核糖核酸),可以像海绵一样将其吸附,从而“解放”了抑癌基因,让它们得以充分表达,起到应有效果。 研究表明,这种人工环状单链DNA对于肝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普遍存在“微RNA”异常调节的肿瘤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3种抑癌基因的表达都有所增强。动物实验还显示,这种疗法对正常细胞和实验鼠脏器没有明显毒性。 杨诚说,这种人工环状单链DNA的稳定性高,更易于直接投递进入细胞,可以较精确控制给药剂量和周期,类似化学药物。 研究人员说,传统的抗癌药物大多靶向单个癌细胞相关蛋白,而非抑癌基因。因此,这种增强抑癌基因表达的新方法具有较大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