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比硅光伏薄1000倍!伦敦大学学院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25
  • 在全面电动化趋势下,如何为电动汽车、房屋、设备、建筑和日常生活提供所需的电力呢?利用太阳能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但目前这类电池的效率不是很高。据外媒报道,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设法大幅提高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这种电池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

    目前,太阳能发电场和一些建筑物屋顶上采用的都是硅基电池。就其产生的能量而言,这些电池相当厚、很笨重、很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限制了在单一地区投放太阳能电池的数量。而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替代方案中,通常含有有毒或非常昂贵的元素。现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包含由银和铋两种金属原子组成的纳米晶体。
    新研究表明,银和铋原子均匀分布在材料上,可以增加纳米晶体吸收的光线,产生更多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可以制造极薄的太阳能电池,厚度仅为1/10000毫米。
    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实测功率转换效率超过9%。这个结果算不上高得出奇,实际上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是30%,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新银铋电池比现有薄膜光伏技术薄0-50倍,比硅光伏薄1000倍。研究人员Gerasimos Konstantatos表示:“就低温和溶液处理的环保无机太阳能电池而言,这项研究中报告的设备在稳定性、外型尺寸和性能方面创下了纪录。”
    虽然银的价格不是很低,铋也不是到处可见,这种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效益仍然很高。此外,研究人员认为,将这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用在大型太阳能电池板上,可以减少对稀土元素的依赖。稀土元素储量很少,而且难以通过可持续性方法开采和提炼。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可再生能源,真正使用无污染的个人交通工具。未来几年,希望这些更薄的太阳能电池板成为一种可行选择。

相关报告
  • 《新型太阳能电池可利用室内光为设备供电》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张嘉璐
    • 发布时间:2025-08-13
    •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耐用太阳能电池,能高效利用室内光源发电。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突破意味着键盘、遥控器、警报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或将很快摆脱电池依赖。   这种电池采用常用于户外太阳能板的钙钛矿材料。与传统硅基太阳能板不同,钙钛矿的化学成分可调整至更适应室内光特定波长,兼具室内应用潜力。但该材料晶体结构存在微观缺陷(称为"陷阱"),会导致电子在能量被利用前就被捕获,不仅阻碍电流流动,还会加速材料降解。   在《先进功能材料》期刊发表的研究中,团队通过特殊化学配方有效减少了这些缺陷。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种工程化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达到商用最佳室内太阳能电池的6倍,使用寿命预计可达5年以上,远超其他钙钛矿器件数周或数月的耐久度。   论文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材料发现研究所副教授莫吉塔巴·阿布迪·贾勒比博士指出:"全球数十亿低功耗设备依赖电池更换,这种不可持续模式将随物联网扩张加剧。当前室内光伏电池成本高、效率低,而我们设计的钙钛矿电池不仅性能远超商用产品,耐久性也优于同类原型机,为利用环境光供电的电子产品铺平道路。目前正与产业伙伴商讨规模化生产方案。"   贾勒比博士强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料成本低、地球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甚至可采用类似报纸印刷的方式生产。研究团队通过引入氯化铷,促使钙钛矿晶体更均匀生长并降低内应力,成功将陷阱密度减少80%。另两种化学添加剂则用于稳定碘离子和溴离子,防止其相分离导致的性能衰减。   在1000勒克斯(相当于明亮办公室)光照条件下,该电池实现了37.6%的室内光能转换效率(带隙1.75电子伏特),创下同类电池世界纪录。耐久性测试显示,经过100天后新型电池仍保持92%初始性能(对照组仅剩76%);在55℃高温下持续强光照射300小时后,仍维持76%效能(对照组降至47%)。   这项跨国研究得到英国亨利·罗伊斯先进材料研究所支持,并获得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部、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及伦敦南岸大学资助。
  • 《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发太阳能电池技术 使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3.6%》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5
    •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团队,使由钙钛矿和有机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在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创下了新纪录。这项技术突破为制造柔性、轻量、低成本和超薄光伏电池铺平了道路,有望为汽车、船舶、百叶窗和其他应用提供动力。 (图片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的Hou Yi教授表示:“太阳能电池的高功率转换效率,对于在有限面积内产生更多的电能,具有重要意义。这反过来又降低了产生太阳能的总成本。”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研究员 Dr. Chen Wei表示:“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organic tandem solar cells)的功率转换效率。在最新的工作进展中,研究人员已证明其功率转换效率可达到23.6%,这是目前此类太阳能电池实现的最佳性能。” 目前,其他关于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报告,大约可达到20%的功率转换效率。相比之下,这一研究成果实现了重大飞跃,接近传统硅太阳能电池26.7%的功率转换率,这是当前太阳能光伏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这项研究是与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 太阳能领域新趋势 近年来,作为一种可持续性能源,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太阳能电池的可靠性、效率、耐用性和价格,对全球太阳能项目的商业潜力及大规模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能发电厂中使用的传统太阳能电池基于单结架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单结太阳能电池的实际功率转换效率被限制在27%左右。推动太阳能生产的前沿发展,需要新型太阳能电池解决方案,以提供更好的功率转换表现。 为了将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提高到30%以上,需要堆叠两个或多个吸收层(多结电池)。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光伏材料制造串联太阳能电池,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在最新项目中,该团队在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其发现为制造轻巧且可弯曲的薄膜串联太阳能电池打开了大门,这种电池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力转换效率的突破 串联太阳能电池包括通过互连层(ICLs)电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子电池。ICL在决定设备的性能和再现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ICL应该具有化学惰性、导电性和光学透明性。 虽然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对下一代薄膜光伏很有吸引力,但其效率落后于其他类型的串联太阳能电池。为了解决这项技术挑战,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ICL,可降低串联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光及电损耗。这一创新可明显提高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实现了23.6%的功率转化率。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展现了钙钛矿基串联太阳能电池在未来光伏技术商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在这项新发现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改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扩大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