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电池可利用室内光为设备供电》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张嘉璐
  • 发布时间:2025-08-13
  •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耐用太阳能电池,能高效利用室内光源发电。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突破意味着键盘、遥控器、警报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或将很快摆脱电池依赖。

      这种电池采用常用于户外太阳能板的钙钛矿材料。与传统硅基太阳能板不同,钙钛矿的化学成分可调整至更适应室内光特定波长,兼具室内应用潜力。但该材料晶体结构存在微观缺陷(称为"陷阱"),会导致电子在能量被利用前就被捕获,不仅阻碍电流流动,还会加速材料降解。

      在《先进功能材料》期刊发表的研究中,团队通过特殊化学配方有效减少了这些缺陷。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种工程化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达到商用最佳室内太阳能电池的6倍,使用寿命预计可达5年以上,远超其他钙钛矿器件数周或数月的耐久度。

      论文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材料发现研究所副教授莫吉塔巴·阿布迪·贾勒比博士指出:"全球数十亿低功耗设备依赖电池更换,这种不可持续模式将随物联网扩张加剧。当前室内光伏电池成本高、效率低,而我们设计的钙钛矿电池不仅性能远超商用产品,耐久性也优于同类原型机,为利用环境光供电的电子产品铺平道路。目前正与产业伙伴商讨规模化生产方案。"

      贾勒比博士强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料成本低、地球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甚至可采用类似报纸印刷的方式生产。研究团队通过引入氯化铷,促使钙钛矿晶体更均匀生长并降低内应力,成功将陷阱密度减少80%。另两种化学添加剂则用于稳定碘离子和溴离子,防止其相分离导致的性能衰减。

      在1000勒克斯(相当于明亮办公室)光照条件下,该电池实现了37.6%的室内光能转换效率(带隙1.75电子伏特),创下同类电池世界纪录。耐久性测试显示,经过100天后新型电池仍保持92%初始性能(对照组仅剩76%);在55℃高温下持续强光照射300小时后,仍维持76%效能(对照组降至47%)。

      这项跨国研究得到英国亨利·罗伊斯先进材料研究所支持,并获得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部、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及伦敦南岸大学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www.newelectronics.co.uk/content/news/new-solar-cells-could-power-devices-from-indoor-light
相关报告
  • 《科学家研发新有机太阳能电池 专为室内照明设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09
    •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与使用晶体硅半导体的更常见的对应物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薄,柔软,重量轻且便宜,允许它们应用于多种物品中。现在,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针对室内照明进行优化的产品。 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由瑞典林雪平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其有源层由供体和受体材料的独特组合组成,使其能够吸收大多数室内环境中常见的精确波长的光。简而言之,供体材料吸收光子,而受体则获得电子。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创建了两个原型,一个尺寸为1平方厘米,另一个尺寸为4平方厘米。 据报道,当暴露在强度为1000lux的人造光下时,较小的一个被发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效率高达26.1%。在超过1000小时的时间内,它利用环境光提供超过1伏的电压,环境光在200到1000lux之间变化(典型的室内照明范围)。与此同时,较大的电池保持了23%的效率。 这种转换率是值得注意的,因为通常已知有机太阳能电池不是特别有效。事实上,科学家们相信,一旦进一步发展,室内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应该提高得更高。然后,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例如为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的简单设备供电。
  • 《新型太阳能电池首入太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7
    • 德国研究人员首次将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火箭送入太空。该太阳能电池经受住了太空中极端条件的考验,通过阳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产生能量。这项研究日前发表在《焦耳》上,为未来的近地应用和潜在的深空任务奠定了基础。 太空任务的目标之一就是将火箭携带的设备重量减到最小。虽然目前用于太空任务和卫星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很高,但它们非常笨重和刚性。作为新兴技术的混合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难以置信的轻便和灵活性,成为未来应用的理想候选者。 “在这个行业中,重要的不是效率,而是每个重量单位产生的电能,也就是所谓的功率系数。”慕尼黑工业大学资深作者Peter Müller-Buschbaum说,“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达7~14mW/cm2。” 文章第一作者、慕尼黑工业大学Lennart Reb说:“如果将1千克的太阳能电池转移到超薄箔片上,就可以覆盖200多平方米的面积,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300个标准100瓦灯泡的使用。这是现有技术的10倍多。” 2019年6月,火箭在瑞典北部发射,进入太空并达到240千米的高度。位于有效载荷上的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成功经受住了火箭飞行中的极端条件——从发射时的隆隆声和高温,到太空中的强紫外线和超高真空。“火箭发射是一大步,乘坐火箭真的就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Reb说。 除了在太空中高效工作,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也可以在低光条件下工作。当没有光线直射时,传统太阳能电池通常会停止工作,功率输出变为零。然而,研究小组发现,即便没有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从地球表面反射的微弱漫射光也能增加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输出。 “这是一个很好的暗示,也证实了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所谓的深空任务,即把它们送到远离太阳的太空中,标准的太阳能电池无法在那里工作。”Müller-Buschbaum说,“这种技术的未来真的很令人兴奋,可以将这些太阳能电池用于未来更多的太空任务。” 但是在向太空发射更多新的太阳能电池之前,Müller-Buschbaum说,这项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火箭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总时间只有7分钟。下一步是在太空中进行长期应用,如在卫星上使用,以了解电池的寿命、长期稳定性和全部潜力。 “这是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首次进入太空,这是一个里程碑。”Müller-Buschbaum说,“这为将此类太阳能电池更多应用于太空铺平道路。从长远来看,这也可能有助于将这些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陆地环境。” (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016/j.joule.202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