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颗粒形状对干湿流动中的颗粒偏析影响的研究》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 linana
  • 发布时间:2024-07-04
  • 粒状材料常见于各种工业应用(如水泥、药品、粮食)和自然界(如岩石、沙、雪、土壤)。由于颗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以类似固体和类似流体的状态存在,因此颗粒材料并没有单一的构成方程,人们对其复杂行为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工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颗粒流通常会出现“颗粒偏析”现象,颗粒会根据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发生分离,从而干扰工业应用(水泥搅拌、医药和食品生产),并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物理流(山体滑坡、泥石流、火成岩流、河床)的行为。因此,研究人员从颗粒形状对颗粒动力学影响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颗粒形状是如何影响工业和地球物理流中的颗粒分离的。

    研究人员基于数值实验,研究了颗粒形状如何影响干湿流动中的颗粒偏析现象。为了将前者分离出来,研究人员比较了在旋转滚筒中单独由球体组成的干燥、双分散混合物与由球体和立方体组成的混合物。结果表明,虽然偏析程度通常会随着粒径比的增大而增加,但与只有球体的情况相比,立方体的存在会降低偏析程度。此外,研究发现,每种粒度的偏析程度因其形状而异,反映了当较小的颗粒为立方体或球形时流动性的差异。研究人员在剪切力驱动的流体-颗粒耦合流(如模拟河床)的模拟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动力学现象,证明了这种现象并非旋转滚筒所独有。然而,与干燥系统不同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当存在立方体颗粒时,偏析程度增加,流体阻力效应会从本质上改变偏析趋势。研究结果最终表明,干湿流动中相互竞争的形状诱导偏析模式与粒度控制无关,这对许多工业和地球物理过程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相同容积比和不同形状组合颗粒的旋转滚筒结果,展示了一种从粒度差异中分离出颗粒形状作用的方法,对控制工业中的颗粒分离、预测破坏性地球物理流的行为以及了解河流和风吹沙丘中的沉积物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查不同的形状、两种以上颗粒类别的混合物,并了解我们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具有不同旋转速度和填充水平的旋转滚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 原文来源: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7061121#abstract
相关报告
  •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研究固体电解质在硅颗粒中的界面失效机制》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7-15
    • 锂离子电池以其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采用石墨,理论容量仅为372 mAh g -1 ,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需求。 硅的理论容量高达 4,200 mAh g-1,因此被广泛研究。然而,硅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会产生高达 300% 的体积变化,随之而来的机械退化和容量损失阻碍了其应用。 为了减少机械变形造成的不利影响,人们对硅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效改善了循环性能。然而,硅基储能材料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稳定的电极,还需要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稳定的相位。 在传统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电解质会在阳极表面还原形成一层薄膜,称为固体电解质相(SEI)。 不幸的是,硅体积的急剧变化会导致应力的积累和 SEI 的破坏,随后 SEI 会在暴露的阳极表面再生,从而大大增加不可逆的锂和电解质消耗,并导致容量下降。因此,稳定硅材料上 SEI 的机械性能尤为重要。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谭鹏领导的先进电源研究小组从电极材料特性、SEI 几何特性和电池工作条件三个方面对 SEI 的机械稳定性进行了建模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杂志上。 建模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并与电化学传质过程相结合。 研究小组通过建立单个电极颗粒模型,定量分析了三个因素对 SEI 稳定性和电池容量利用率的影响。 他们发现,为了提高 SEI 的稳定性,在设计电极材料时应尽量使用粒径较小的球形硅子。就 SEI 的几何形状而言,人工构建具有均匀结构的 SEI 尤为重要,而就电池操作而言,高倍率会带来更高的容量利用率,但不利于 SEI 的稳定性。这些发现证明了 SEI 的高稳定性设计和运行策略,并将指导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硅基储能电池的开发。 原文链接: Junjie Ding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silicon particles from an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coupling perspective,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2024). DOI: 10.1016/j.apmate.2024.100200
  • 《使纳米颗粒分析更快更便宜——每日科学》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6-11
    • 莱斯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工具来计数和表征纳米颗粒。 赖斯实验室的化学家克里斯蒂·兰德斯(Christy Landes)和斯蒂芬·林克(Stephan Link)创建了一个名为SEMseg的开放源程序,用于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中获取纳米颗粒(小于100纳米的物体)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在其他方面很难分析,甚至不可能分析。 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着它们在光电器件、催化剂和传感应用(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工作。 在兰德斯和莱斯大学研究生拉沙德·拜亚西领导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SEMseg,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物理化学杂志a上。 该程序可从GitHub下载https://github.com/LandesLab?tab=repositories。 SEMseg——用于扫描电镜(SEM)分割——来自该团队去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蛋白质将纳米棒推进手性组件。兰德斯说:“这项工作就是这样的结果。”“我们意识到没有定量分析SEM图像的好方法。” 对单个或聚合的纳米棒进行计数和表征通常是通过复杂而昂贵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完成的,手工测量很容易受到人类偏见的影响,或者程序无法区分粒子,除非它们相距很远。SEMseg从低对比度、低分辨率的SEM图像中提取像素级数据,并将其重新组合成清晰的图像。 SEMseg可以快速区分紧密排列的纳米棒,以确定每个粒子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隙大小。这允许对聚合进行更有效的统计分析。 “在几分钟的时间内,SEMseg就可以在大数据集中描述纳米颗粒的特性,而人工测量需要几个小时,”Baiyasi说。 他说,纳米粒子的分割是指分离和表征聚合体中的每个组成粒子。分离组成纳米颗粒使研究人员能够分析和表征聚合物的异质结构。 Baiyasi说SEMseg可以应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等其他成像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纳米颗粒形状,比如立方体或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