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团队提出使用动态流行病学模型和公开数据集估计新冠疫苗保护率的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4-26
  • 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自2019年末以来引发了全球流行病,并经历了快速的进化,导致各国感染和死亡人数激增。尤其是Delta和Omicron变种由于其高传染性引发了更多关注。从2020年底各国开始接种疫苗以应对新冠疫情,疫苗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是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创始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陈松蹊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变系数随机流行病学模型(vSVIADR模型),并开发了一种多步、分散式的估计方法,以根据公开可用的流行病学和疫苗接种数据及时评估疫苗在真实世界的保护率。

    近日,阐述该研究方法的论文“Estimating COVID-19 Vaccine Protection Rates via Dynamic Epidemiological Models--A Study of Ten Countries”被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接收。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扩展了vSVIADR模型以考虑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和重复感染,提供了使用公开流行病学数据估计加强针对感染的保护率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七个国家的Delta和Omicron时期部分接种、完全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的保护率的评估中,该研究的论文“Real-World COVID-19 Vaccine Protection Rates against Infection in the Delta and Omicron Eras”被 Research 接收。

    一些现有的研究通过临床试验或者回顾性研究来研究疫苗有效性。但临床试验会排除部分人群,同时难以控制所有混杂因素。回顾性研究使用特定机构提供的疫苗突破病例在所有感染病例中的比例数据,相对来说样本量较小。而且大多数国家不收集突破病例的数据。另外,由于很难收集无症状病例数据,许多研究只提供了疫苗对防止有症状病例的有效性。

    与临床试验或者回顾性研究中使用的疫苗的效力或有效性不同,陈松蹊团队的研究从国家水平评估真实世界疫苗对新冠感染的保护率(VPR)。VPR定义为:1减去一个国家的接种人群的感染率与没有疫苗保护(未接种疫苗和疫苗过期)的人群的感染率之比,以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年龄分布、不同疫苗品牌比例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接种的疫苗的综合有效性。它是显示一个国家总体免疫水平的重要途径。VPR的这些影响因素不一定能通过临床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的疫苗效力或者疫苗有效性反映出来。因此,获得一个国家的真实VPR,以及时评估接种疫苗对保护全国人口的效果至关重要,这可以为疫苗有效性提供定量证据,消除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的怀疑。

    基于新冠疫情的传播特点,研究提出了一个动态随机流行病学模型(vSVIADR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无症状传染,确诊前传染,突破性感染及疫苗的免疫力失效。

    为了应对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和模型的复杂度所带来的挑战,团队开发了一种多步、分散式的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不同的数据段来估计不同的参数。其中,团队使用B-样条函数近似感染率函数,并把一个潜在状态变量的基于条件期望的插补值和基于模拟的估计值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目标函数。通过最小化该目标函数,团队使用疫苗接种前的数据得到诊断率的估计,使用疫苗接种后的数据得到疫苗保护率的估计。并且通过核回归方法估计随时间变化的感染率、康复率和死亡率。最后,团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在十个国家的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综合有效性的评估中。

    第二项研究扩展了vSVIADR模型以考虑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和重复感染,并提供了使用公开流行病学数据估计加强针对感染的保护率的方法。

    通过拟合七个国家的数据,团队估计了Delta和Omicron时期部分接种、完全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的保护率。对七个国家数据的分析表明,VPR随着疫苗剂量的增加而提高,部分接种、全部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的VPR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在Delta变体出现之前和Delta流行期,七个国家完全接种的平均VPR分别为82%(SE:4%)和61%(SE:3%)。Omicron变体使完全接种的平均VPR降至39%(SE:2%)。然而,在Omicron流行期加强针接种使VPR提升到63%(SE:1%),显著高于50%。团队得到的七国的真实世界疫苗保护率结果从国家群体水平印证了一些已发表的基于较小样本量但成本却较高的临床试验和回顾性研究的结论,说明了疫苗加强针的有效性。

    团队还设计了不同的疫苗接种情景来探究疫苗接种对疫情规模和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疫苗接种策略分别显著推迟和减少了感染高峰的时间和规模,与现有加强针接种率相比,将现有加强针覆盖率提高一倍将使这七个国家的确诊病例减少29%,死亡人数减少17%。这些都显示了完全接种和加强针接种在减少确诊和死亡人数以及缓解医疗系统压力层面上的重要作用。研究强调了加强针接种的必要性并呼吁各国提高完全接种和加强针接种的覆盖率。

    The 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由数理统计学会(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出版,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应用统计学领域影响最广泛的顶尖学术期刊。Research2018年创刊,是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手打造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Science自创刊以来的第一本合作期刊,是中国科学院综合科学分区1区期刊。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朱玉茹(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2018级博士生),另一作者是顾嘉(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2019级博士生)。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陈松蹊和爱荷华州立大学邱宇谋副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26607和12071013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bede682499c.html
相关报告
  • 《2月26日_武汉封锁后中国COVID-19疫情控制的流行病学基准:基于经验方法的模型研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28
    • 1.时间:2020年2月26日 2.机构或团队:谢菲尔德大学健康和相关研究学院、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 3.事件概要: SSRN于2月26日出版了谢菲尔德大学等发表的论文“Epidemiological Benchmark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Control in China after Wuhan’s Lockdown: A Modelling Study with An Empirical Approach”。基于Bass-易染-感染-免疫模型开发了一种经验模型,以研究1月23日武汉封锁后中国各省市的COVID-19流行病学。该模型使用1月24日至2月12日之间报告的时间间隔,确定了特定省份的传播参数,外源性感染力和有效人口规模。该模型描述了基本繁殖数量和有效繁殖数量的趋势。在2月12日之后的几个政策情景中,该项研究预测了COVID-19的未来趋势。 结果发现,武汉被锁定后,COVID-19的基本繁殖数量的估计值范围为1.66(福建,95%可信区间(CrI):0.72、2.87)到5.51(吉林,95% CrI:3.87-6.85)。到2月12日,大多数省份的有效繁殖数量接近1,而湖北、黑龙江和贵州的有效繁殖数量仍在2左右。在武汉封锁之后,其他省份甚至也已经存在外来感染力,例如,2月12日,福建省总感染负担达到31%(95%CrI:12%-55%),上海总感染负担达到19%(95%CrI:5%-44%)。但是,在排除所有未来的外来影响之后,一半省份的活跃病例数并不会有显著的变化(<10%)。尽管预计2月中旬以后活跃病例会减少,但是2月24日取消严格的管控措施,仍将导致疫情的第二次爆发。 研究认为,尽管中国的COVID-19疫情从2月中开始减速,但要维持当前的下降趋势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严格的管控措施结束后。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4127
  • 《PNAS:新研究表明开发通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可行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9-09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来自超过27000名感染导致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自2019年12月以来,这种病毒发生了最低程度的突变,这表明一种疫苗将足以对抗全球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SARS-CoV-2 vaccine candidate would likely match all currently circulating variants”。论文通讯作者为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病毒遗传学与系统血清学主任Morgane Rolland和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新兴传染病项目主任Kayvon Modjarrad博士。 为了表征冠状病毒SARS-CoV-2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多样化,他们对从84个国家的患者中取样的18514个独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并对它们的变异进行了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在最初的疫情爆发后,遗传分化的估计值很低,并表明到目前为止,SARS-CoV-2基因组的进化大多是随机的,而不是适应它遇到的人类宿主。 Rolland说,“与其他报告一样,我们注意到,自疫情开始以来,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D614G突变频率迅速增加,但我们无法将这种突变与特定的适应力量联系起来。当病毒在人群中复制和传播时,我们希望看到一些突变可以在流行病中通过随机的机会迅速固定下来。”Rolland指出,将基因型与表型联系起来是很复杂的,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D614G突变的功能后果。 鉴于遗传变异程度较低,一种有前途的候选疫苗很可能对目前所有流通的COVID-19冠状病毒毒株具有同样的疗效。 Rolland说,“病毒多样性对HIV、流感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其他病毒的疫苗开发工作提出了挑战,但全球样本显示SARS-CoV-2的多样性低于这些病毒。因此,我们可以谨慎乐观地认为,病毒多样性不应该成为开发针对COVID-19感染的广泛保护性疫苗的障碍。” Modjarrad共同领导了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COVID-19应对工作,包括开发针对COVID-19的疫苗。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候选疫苗建立在刺突蛋白-铁蛋白纳米颗粒(Spike Ferritin Nanoparticle)平台上,预计将在2021年前进入人体测试。这种疫苗与一种同样由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研发的专用佐剂---陆军脂质体制剂(Army Liposome Formulation)---配合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反应。 Modjarrad说,“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加快研发一种现在和未来几年对全世界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这些数据对于为该领域的集体努力提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以获得一种可快速扩展并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群的疫苗。” 他补充说,“基于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长期以来为其他病毒开发疫苗的经验,以及最近在冠状病毒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能够迅速行动起来,加快研究工作,以对抗这种威胁全球健康和军事准备的流行病。” Rolland的研究通常集中在HIV病毒遗传学上,在当前全球卫生紧急状态下,她将注意力转移到COVID-19上。她说,“当我们专注于了解关于这种冠状病毒的一切时,各个领域的人携手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团队合作对于阻止这种流行病的蔓延将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