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解析出HIV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开发出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1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哈韦尔科学与创新园区和美国特拉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subtomogram averaging)的新技术,解析出HIV衣壳单独存在时和与宿主因子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他们还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获得的信息建立了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他们认为这可能作为开发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的蓝图。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native HIV-1 co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P6 and CypA”。论文通讯作者为牛津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钻石电子生物成像中心主任Peijun Zhang博士。

    论文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的Tao Ni博士说,“尽管全球都在努力抗击HIV/AIDS,并取得了抗病毒治疗的成果,但仍然有大约3800万HIV/AIDS患者,至今没有完全治愈。”

    他解释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的RNA基因组被包裹在一个圆锥形的衣壳内。在感染过程中,HIV以带有Gag多聚蛋白(Gag polyprotein)的未成熟病毒的形式组装和出芽,Gag多聚蛋白经历了一个成熟过程,这个步骤涉及蛋白分解和构象变化,从未成熟的球形衣壳转化为成熟的圆锥形衣壳。衣壳在HIV-1复制的早期阶段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保护基因组不受细胞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和促进逆转录,以及调节细胞内运输和进入细胞核。这些功能中有许多受到它与宿主细胞因子和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然而,由于HIV-1病毒衣壳的亚稳定性,以适合高分辨率结构分析的数量和浓度分离完整的天然衣壳一直是个挑战;在用去污剂(一种传统的衣壳纯化方法)溶解膜后,衣壳会发生人为的解离。

    Ni博士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Zhang及其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用一种穿孔毒素给HIV病毒样颗粒的膜打孔,而不是用去污剂提取,这避免了与病毒颗粒裂解和病毒核心(viral core)分离有关的损伤,但也可使病毒衣壳可以被外部细胞因子和小分子所接触。”

    在建立了实验方法之后,Zhang团队调查了真实的HIV衣壳与细胞因子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 CypA)和小分子辅因子IP6(肌醇六磷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随后对这些样本应用了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

    利用这种新技术,Zhang团队解析出HIV衣壳在单独存在时以及与CypA和IP6结合在一起时的三维结构,分辨率约为5.4埃。这些结构证实了成熟的HIV衣壳中的双IP6结合点,并提供了关于IP6和CypA在调节HIV衣壳稳定性方面的作用的新见解。

    Zhang教授说,“在与特拉华大学Juan Perilla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合作中,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中获得的信息,我们还构建出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这可能作为开发衣壳靶向抗病毒药物的蓝图。对这种有包膜病毒膜的穿孔也为研究其他病毒系统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资料:

    Tao Ni et al. Structure of native HIV-1 co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P6 and CypA. Science Advances, 2021, doi:10.1126/sciadv.abj5715.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3246.html
相关报告
  • 《解析出疱疹病毒KSHV的三维结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21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的结构。这一发现解答了关于这种疱疹病毒如何扩散的重要问题,并为开发抵抗这种病毒和更加常见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路线图,其中EBV存在于90%以上的成年人中,被认为具有与KSHV几乎相同的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and mutagenesis reveal essential capsid protein interactions for KSHV replication”。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证实能够开发一种抑制剂来降解KSHV。已知KSHV是在人类中导致癌症的两种病毒之一。 有八种人类疱疹病毒,它们引起广泛的疾病,从普通的唇疱疹到癌症。大多数人感染上一种或多种疱疹病毒。除非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在器官移植后、患上艾滋病或其他的影响免疫系统的疾病,或者在较大年龄时,不然疱疹病毒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KSHV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艾滋病高发时发现的,当时有多达一半的艾滋病患者携带着这种病毒;它仍然是与艾滋病相关的最为常见的致癌病毒。在低收入国家,KSHV也对没有患上艾滋病的人产生重大威胁。比如,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大约有40%的人携带着这种病毒,而且卡波济肉瘤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 人们没有开发出疫苗或药物来预防或治疗KSHV或它引起的癌症;也没有开发出针对EBV(疱疹病毒家族的另一个成员,也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的疫苗或药物。EBV因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为人所知,不过它也与增加的几种癌症风险以及一种被称作鼻咽癌的罕见头颈癌类型相关联。 了解疱疹病毒KSHV的蛋白外壳或衣壳的原子结构可能是开发抗病毒疗法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这将让科学家们在KSHV的蛋白外壳中寻找特定的对这种病毒的扩散能力至关重要的靶标。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成员,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遗传学系教授Z. Hong Zhou说,缺乏这种原子结构描述,“确定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如何通过它的扩散来维持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研究提供这种原子描述。” 这些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被称作低温电镜的电子计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观察KSHV,这接着允许他们构建出这种病毒的三维原子结构。这种病毒由大约3000个蛋白组成,每个蛋白有大约1000个氨基酸。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成员、分子与药物药理学系教授、生物工程学教授Ren Sun说,“由密集包装的KSHV基因组引起的高压力也意味着如果它的一个单位被削弱,那么它的整个结构就会分崩离析。这为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优势。” Sun团队正在通过筛选可能在人体中发挥类似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来追踪这些发现。
  • 《阻断未成熟病毒衣壳产生或有望开发出新型HIV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04
    • 日前,来自特拉华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制动器”机制,或能有效干扰HIV转化成为感染性因子的过程,这种机制能有效抑制病毒表面衣壳蛋白的形成,先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结果基于研究人员对生命周期早晚期HIV结构和动态学的详细研究而得,研究人员能通过实验方法对病毒的分子运动轨迹进行检测。 Tatyana Polenova教授表示,研究者们通常习惯于研究病毒的固定结构,但病毒并不是像岩石一样不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核磁共振(NMR)光谱学技术鉴别出了HIV结构中每一个原子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些原子是如何进行运动的。诸如HIV等病毒和其组成蛋白、核酸分子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其会发生持续的扩张和收缩,而这些运动就像是呼吸。 随着HIV开始发育,一系列级联事件就会发生,其会影响病毒的结构和感染的能力,通过将固态和液态的NMR技术、高尖端计算机模拟技术及低温电子显微检查技术进行整合,研究人员深度解析了HIV病毒成熟的最终步骤,在该过程中,非感染性的未成熟病毒粒子会转化成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研究者发现,一种名为SP1(spacer peptide 1,间隔肽1)的肽类分子会以一种高度运动性的结构存在,并被病毒的蛋白酶所切割;在研究人员模拟过程中,这种肽类就类似于一种吸附在固定螺旋丝带上的细线,其总会在病毒成熟的最终阶段存在,一旦SP1被切割,HIV就会形成保护性的衣壳,同时具有感染性。那么如何有效阻断该过程呢?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感染SP1肽类分子就能有效抑制HIV保护性衣壳的产生。 随后研究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开发潜在的药物来通过感染病毒成熟的过程来有效阻断感染性HIV的产生。研究者Perilla说道,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短暂的分子波动过程、肽类切割机病毒衣壳产生的过程,为了添加一种衣壳抑制剂来阻断HIV的成熟,我们就必须不断研究来探讨到底如何用药才能够有效阻断病毒衣壳的产生,进而抑制感染性HIV的产生。 后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开发新型药物抑制感染性HIV的产生,从而为有效治疗HIV患者提供新型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