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场域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7-11
  • 高校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整体需求也随之而变。然而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变革历程来看,需求变革始终围绕着空间、人、资源三要素展开,与此对应的环境需求、用户需求和资源需求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识别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需求,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各服务要素,能够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跨学科交流中心,形成多门学科资源与用户知识交流的服务生态圈。在此过程中,元宇宙的理念足够创新、技术十分多元,能够打破时空、虚实的界限,进一步统筹高校图书馆空间、人、资源三要素。多维度服务要素的群聚效应则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高度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需求高度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高度协调的最终目标,驱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产生场域共振,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1空间需求:元宇宙驱动空间环境重塑

    图书馆以“空间”为要素历经“借阅空间”“传播空间”“交流空间”的发展和转变,空间要素的变化映射出图书馆适应人的需求和社会环境而做出的改变。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空间塑造是通过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空间体验来提高知识交流的效率。然而高校图书馆实体物理空间的再造成本较高,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改造的可变范围较小,通常从功能、环境和布局等层面进行空间重塑,且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和升级服务。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仍以传统的书刊借阅和收藏鉴赏为主,师生的活动空间也主要集中于阅览室、自习室等实体空间,难以满足广大读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兴需求。高校师生读者思维转换十分迅速,对科技和信息的反应尤为灵敏,他们亟须一个能提供动态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的新型图书馆。然而,在已开展的为数不多的高校图书馆虚拟空间构建实践中,空间形态还不够真实,用户沉浸式学习体验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高校图书馆具有支持学科建设的时代任务,利用好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开辟图书馆虚拟空间,促进实体物理空间与虚拟交互空间多维度学科知识互动,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空间服务的能力。

    2 用户需求:元宇宙驱动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用户主体是在校师生,就该类型用户的需求而言,科研教学、学科专业依然是服务重点。在科研创新方面,数据驱动的新型研究范式使得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日益凸显。高校师生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知识推送服务。因此,图书馆不仅要保障用户在陌生领域检索学科知识的基础需求,还要主动满足用户的多学科知识需求,面向用户多学科或“跨资源”知识需求形成有权重的创新知识点整合网络,为其推荐关联性高的显性知识和承载隐性知识的人才。在教学活动与专业学习方面,多门学科对于虚拟现实技术都有需求。如数理化类学科教学模型实物展示,通过对应的建模软件构建与课堂教学所需实物相同的模型;历史学科交互式虚拟教学软件,重现历史事件与场景;体育类学科模拟技能训练教学场景,其高度沉浸性能提高学习者专注力,免受外界环境干扰,还能规避训练中错误或危险动作带来的伤害。此外,创新成果越来越依赖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远程协作、实验研究或其他跨学科创新活动需求也逐步攀升。虚拟实验室系统能够对师生科研活动起到实际支持作用,如地理学科VGE知识平台、生命科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医学临床药物配方研究室等。在高校图书馆运用元宇宙技术,能够跨越不同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把个性化知识服务扩展到网络覆盖到的任何角落,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多学科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

    3 资源需求:元宇宙驱动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各高校图书馆需发挥“馆+馆”力量,在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科研人员的跨学科协同合作等。传统的图书馆资源支持仅立足于通过常规借阅、数字化资源服务实现单向、静态的知识交流;而跨学科资源支持则须为参与到跨学科交流中的师生群体提供各类知识资源,既包括以文献资料为主的各学科显性知识资源,如各类期刊、知识库、案例等“跨资源”,又包括承载隐性知识资源的载体——知识人,如学科专家库、人才库。构建跨学科资源平台,需注重各类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共享。然而,各专业对于文献信息资源数量、来源和种类等要求各有不同,特别是对知识人资源具有远程访问要求。如数字人文领域包含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艺术与人文学科、文学、语言学、历史、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跨学科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和技术水平不一,因此需要虚拟现实互动平台辅助用户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协作。由此可知,跨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化和研究问题的复合化特征突出,与之相应的大规模的存储处理和计算量需要高性能算力支持和高速率网络辅助。元宇宙3D时空互联网融合了5G泛在网、云存储/DB、云计算/算力等基础支撑技术,能够向场域内用户交付服务器、存储空间、数据库、网络和分析等的资源平台,从而为跨学科协同发展提供数据的存储、安全保护,以及元数据标引、规范化清洗整理、知识挖掘、创建数据关联等数据组织与管理服务网。

相关报告
  • 《全球名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16-12-29
    • 汤荷月&刘兹恒老师对全球名校的移动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报道。 [关键词] 图书馆移动服务 世界名校。   移动互联网环境催生了多样化的手机应用服务,也为各种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当前,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大学校园中,高校图书馆如何建设移动服务平…   已有多年历史的移动图书馆的最大特点与优势是可以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本期我们介绍移动图书馆在世界名校的使用状况,给各图书馆做参考。   移动互联网环境催生了多样化的手机应用服务,也为各种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当前,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大学校园中,高校图书馆如何建设移动服务平台,已成为图书情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书馆移动服务通常包括以下类型: 1.检索及阅读。 2.通知资讯。 3.个人信息服务。 4.互动反馈。 21所世界名校的移动图书馆应用概况   2013年针对21所世界名校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同时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14所高校,以及历届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的主办高校(英国开放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最早开始研究移动图书馆之一的日本东京大学和韩国西江大学)以及在远程教育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非大学等。 移动服务模式   世界名校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以WAP和APP模式为核心来提供移动信息服务。除个别高校如斯坦福大学仅提供APP下载外,受调查的21所高校图书馆都建设了其移动网页。其中提供APP下载的有14所,占总数的66.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提供了iPhone、iTouch、Android和其他手机型号三种类型移动图书馆APP的下载,普林斯顿大学提供iPhone、iPodtouch、安卓、黑莓及其他多种手机的移动大学APP下载,其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作为移动大学服务中的一部分结合在一起。 移动服务内容   第一,信息通报。包括图书馆开放时间及其部门设置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调研的世界高校图书馆均提供了此项服务。图书馆动态也是信息通报的一部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活动通知分为今天、明天、周末和检索四种选项供读者方便查阅,英国开放大学还提供图书馆活动,包括了数据库培训、在线图书馆培训等。另有12所大学提供到馆地图,有动态地图(如耶鲁大学)和图(如麻省理工学院)之分。   第二,业务与查询。业务与查询功能块包括了网络资源引用、馆藏资源检索、馆内硬件资源查询,其中网络资源引用包含网络数据库链接、相关学术资源链接和传统网站链接等。馆藏资源检索也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服务之一。例如东京大学开发了移动OPAC查询系统。哥伦比亚大学可通过其移动版的CLIO目录查询信息,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目录是HOLLIS,还提供了谷歌图书搜索、谷歌学术搜索,以及PubMed及WorldCat。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还能根据导师、课程、部门来搜索图书馆课程。牛津大学、静态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南昆士兰大学等可以选择ISBN查询图书书目。耶鲁大学提供了医学图书馆、RefMobile、SciFinderMobile、JSTORMobile、WorldCatMobile等多种数据库资源检索。     第三,阅读与服务。在所调研的大学中有7所提供了二维码服务,东京大学、剑桥大学、西江大学等图书馆提供用户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进入其移动页面,东京大学可以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预定图书馆讲座,西江大学通过扫描馆藏书籍的二维码可以获得书籍的详细信息,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收听手机音乐。在移动阅读方面,耶鲁大学图书馆84%的电子图书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正常阅读;哈佛大学可以通过请求、扫描或传送等方式来获取阅读资源;波尔州立大学、开放大学等高校提供登录后全文阅读服务。   第四,个性化定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都开展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我的图书馆、参考咨询、APP下载等。通过我的图书馆,用户可以实现图书到期提醒、催还、预约、续借、查询个人阅读信息、查询馆藏目录、电子资源检索及查询检索记录、E-Mail信息推送、新闻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在提供参考咨询的15所大学图书馆中,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提供了实时参考咨询服务,哈佛大学的参考咨询承诺24小时内回复。手机应用程序APP下载成为推广、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共有14家图书馆提供APP下载服务。 美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案例   美国高校的手机图书馆,主要以WAP和APP模式为核心来建立手机上网服务平台,同时整合SMS服务。   美国高校的手机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主要以实时参考咨询为主,如普林斯顿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另有五所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和里海大学)的图书馆针对现有的数字服务界面与手机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张调整手机的显示方式来适应图书馆的服务界面,另外四所大学则在现有主页上提供了将界面转化为手机兼容模式的按钮。   在苹果软件商店和基于Android系统的软件商店中,用户课免费下载到高校图书馆的客户端。例如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的Ball State UniversityLibraries这款软件,几乎覆盖了图书馆服务的所有功能,主界面包含了十个功能模块,分别为: 1.类网页版搜索图书馆资源。 2.搜索CardCat平台搜索资源。 3.管理自己的CardCat账户。 4.通过手机APP查找满足用户要求和可使用的计算机。 5.图书馆各部门的联系方式。 6.图书馆运营时间。 7.预约房间提供手机图书馆房间预约服务。 8.提供手机在线交流,电话,电子邮件和预约五种咨询馆员。 9.与FacebookApps连接,可直接登录交流。 10.提出反馈和建议的模块。 英国阿伯丁大学移动案例   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大量医学方面数字资源及相关的移动阅读服务项目。其Mobile Library项目包括数字化医学文献阅览室、医学数码课程预约、医学问题数字咨询、数字化的医学论文、医学项目阅览室、医学文献阅读帮助中心、医学杂志数据库、医学移动图书馆目录检索体系、移动医学网站的图书馆服务。   该校的医学网站都是运用PHP进行编写,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版本的网页浏览器。医学图书馆移动阅读体系会遴选出合适的网页显示版本,适应用户移动设备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或计算机等终端请求网页页面,网页服务器在接受请求后会合理处理用户终端设备发出的请求,并根据用户的请求调节网页的显示模式,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 《图书馆创新RFID应用的实现》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9-03-01
    • 本文旨在考虑如何在图书馆资金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扩展RFID应用。 RFID可以替代条形码和磁条,用于安全控制和馆藏管理。本研究描述了世新大学图书馆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该系统使用远程感应技术辅助三种创新应用。三种应用分别是:错架馆藏或图书馆馆藏流失的区域查找定位、图书使用频率和阅读时长的统计计算、图书馆即时导览服务。该研究解释了标签频率的实现,多收发器的构造和现有的TCP / IP网络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应用程序不仅可以预估收益和降低故障设置的风险,还可以提供创新的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