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菊粉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潜力和机制
2024年11月,江南大学陈卫院士团队Ben Niu及通讯作者Wenwei Lu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JCR一区,IF2023=7.7)发表了题为“Unveil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mechanism of inulin in DSS-induced colitis mice”( 揭示菊粉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潜力和机制)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评估了菊粉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体外发酵显示,菊粉能够显著改变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增加了Faecalibacterium和Blautia的丰度。体内实验表明,菊粉及其与益生菌联合治疗显著缓解了结肠炎小鼠的症状,包括体重减少、结肠缩短和炎症评分的下降。此外,菊粉显著调节了小鼠结肠中的炎症因子,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改善了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组成。机制上,菊粉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并增强肠道屏障。本研究表明,菊粉作为功能性食品有望成为结肠炎的潜在治疗策略。
引言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病因尚不明确。传统的治疗方法常伴随副作用,因此,开发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食物疗法成为热点。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如菊粉)已显示出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炎的潜力。菊粉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通过肠道细菌发酵产生SCFAs,改善代谢状态和肠道环境。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菊粉在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
研究内容
本研究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体外发酵实验使用结肠炎患者的粪便,结果显示菊粉增加了Faecalibacterium和Blautia的丰度。体内实验采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分为菊粉组、Faecalibacterium + 菊粉组和Blautia + 菊粉组,评估了对体重、结肠长度和炎症评分的影响。研究还检测了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肠道屏障蛋白(如Occludin、Claudin、ZO-1和MUC-2)的表达,分析了SCFAs的组成。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菊粉及其与益生菌联合使用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维护肠道屏障、调控SCFAs组成,显著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菊粉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了炎症反应,表现出作为结肠炎潜在治疗剂的前景。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菊粉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813024066704?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