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背景下的脓毒症存活率导致持续性脂肪性肝炎和代谢功能障碍》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3-10-12
  • 背景:随着重症监护实践的发展,脓毒症幸存者的数量持续增加,通常在许多器官(包括肝脏)中存在炎症。考虑到NAFLD患者人数的同时增加,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了解脓毒症对已有NAFLD和高血糖的长期影响。

    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对照组。饮食24周后,小鼠接种肺炎克雷伯氏菌(Kpa)。在感染前1周以及感染后2周和6周进行一系列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丙酮酸激发试验。对肝脏进行全组织RNA测序和组织学评估。为了测试持续炎症是否可以在其他异常肝脏环境中复制,小鼠在暴露于甲硫氨酸胆碱缺乏的高脂肪饮食后也用Kpa进行攻击。最后,对65,139名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以评估肥胖是否与脓毒症后肝损伤相关。

    结果:接种Kpa后,高脂饮食小鼠的空腹血糖正常,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变化,但丙酮酸利用率显著下降。肝脏检查显示局灶性巨噬细胞聚集和独特的炎症基因信号RNA分析。在临床队列中,超重、1级和2级肥胖与脓毒症后1-2年转氨酶水平升高的几率增加相关。

    结论:在小鼠模型中,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脓毒症存活率的结合导致了糖异生和肝脏炎症的独特变化,与良性脂肪变性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一致。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肥胖患者在脓毒症后1-2年转氨酶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

相关报告
  • 《肥胖背景下的脓毒症存活率导致持续性脂肪性肝炎和代谢功能障碍》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3-09-12
    • 背景:随着重症监护实践的发展,脓毒症幸存者的数量持续增加,通常在许多器官(包括肝脏)中存在炎症。考虑到NAFLD患者人数的同时增加,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了解脓毒症对已有NAFLD和高血糖的长期影响。 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对照组。饮食24周后,小鼠接种肺炎克雷伯氏菌(Kpa)。在感染前1周以及感染后2周和6周进行一系列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丙酮酸激发试验。对肝脏进行全组织RNA测序和组织学评估。为了测试持续炎症是否可以在其他异常肝脏环境中复制,小鼠在暴露于甲硫氨酸胆碱缺乏的高脂肪饮食后也用Kpa进行攻击。最后,对65,139名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以评估肥胖是否与脓毒症后肝损伤相关。 结果:接种Kpa后,高脂饮食小鼠的空腹血糖正常,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变化,但丙酮酸利用率显著下降。肝脏检查显示局灶性巨噬细胞聚集和独特的炎症基因信号RNA分析。在临床队列中,超重、1级和2级肥胖与脓毒症后1-2年转氨酶水平升高的几率增加相关。 结论:在小鼠模型中,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脓毒症存活率的结合导致了糖异生和肝脏炎症的独特变化,与良性脂肪变性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一致。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肥胖患者在脓毒症后1-2年转氨酶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
  • 《PAK3通过SREBP1c加重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脂肪毒性》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肥胖诱导的心肌细胞脂质超载导致深度氧化应激和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脂质在心肌细胞中积聚的新机制,并寻求相关的治疗策略。P21活化激酶3 (PAK3)在肥胖的人心肌,鼠心脏和心肌细胞中分别在饮食或脂肪酸诱导的应激下升高。心脏特异性过度表达PAK3的小鼠在饮食应激时更易发生心脏功能障碍,至少部分原因是心肌内毒性脂质沉积增加。在机制上,PAK3通过激活心肌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1 (S6K1)途径,促进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的核表达,导致脂质基因谱异常,脂质过量积累和氧化应激。更重要的是,PAK3基因敲除减弱了脂肪酸诱导的大鼠和人类心肌细胞的脂毒性和细胞死亡。更重要的是,S6K1或SREBP1c抑制剂减轻了肥胖应激下PAK3触发的细胞内脂质超载和心脏功能障碍。总的来说,我们已经证明PAK3损害心肌脂质稳态,而抑制心脏脂肪毒性减轻心脏功能障碍。我们的研究为改善肥胖性心肌病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文章亮点 肥胖会增加心脏功能障碍的风险;然而,有效的治疗仍然缺乏。在这里,我们研究了肥胖性心肌病的潜在机制。 我们发现,在肥胖人类和小鼠模型的心肌中,PAK3的表达增加。PAK3上调通过激活mTOR和S6K1介导核SREBP1c,导致心肌脂质超载。 抑制PAK3和S6K1途径或SREBP1c可防止脂毒性,并对心肌细胞存活产生有益影响。 体内药理学抑制S6K1和SREBP1c被证明在调节心脏脂质稳态和延缓肥胖性心肌病进展方面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