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奥密克戎的出现导致SARS-CoV-2再次感染风险增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16
  • 在全球范围内,截至2022年2月,SARS-CoV-2感染病例已超过4.04亿人,有580万人确认死亡。南非经历了四波SARS-CoV-2传播,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四波分别由SARS-CoV-2的Beta、Delta和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驱动。新变体出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再次感染那些曾经有过自然感染的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斯泰伦博斯大学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两种方法来监测常规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以确定在南非出现Beta(B.1.351)、Delta(B.1.617.2)和Omicron(B.1.1.529)变体的情况下,SARS-CoV-2的再次感染风险是否随时间而变化。他们分析了通过南非国家法定报告医疗状况监测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Medical Condi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收集的、样本接收日期在2020年3月4日至2022年1月31日之间的SARS-CoV-2阳性检测的行列表数据。相隔至少90天的连续阳性检测的人被认为是疑似再次感染。他们对再次感染风险的常规监测包括将再次感染率与零模型(null model)下的预期值进行比较(方法1),以及根据基于模型重建的符合初次和再次感染条件的易感人群,估计整个疫情中感染和再次感染的时间变化危害(方法2)。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

    在2942248名实验室确诊的在2022年1月31日前至少90天内检测结果为阳性的SARS-CoV-2感染者中,共发现105323名疑似再次感染者。到2021年9月第三波感染结束时,观察到的再次感染人数与再次感染风险无变化的零模型一致(方法1)。尽管在引入Beta和Delta变体后,观察到初次感染的危险增加,但没有观察到再次感染危险的相应增加(方法2)。与预期相反的是,在Beta和Delta变体驱动的几波感染中,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的估计危险比低于第一波感染:第二波与第一波的相对危险比为0.71[95%置信区间(CI):0.60至0.85];第三波与第一波的相对危险比为0.54(95%CI:0.45至0.64)。相比之下,近期Omicron变体的传播与再次感染危险系数的增加有关。相比于第一波感染,在Omicron出现的时期(2021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的估计相对危险系数为1.75(95%CI:1.48至2.10),第四波与第一波相比为1.70(95%CI:1.44至2.04)。 2021年11月1日以来确定为再次感染的个体在之前三波中都经历过初次感染,2021年11月中旬以来发现第三次感染的增加。许多经历第三次感染的人在2021年9月结束的第三波(Delta)中发生了第二次感染,这些结果强烈表明这些感染是由于免疫逃避而不是免疫力减弱。

    综上所述,这些人群层面的证据表明,Omicron变体与显著逃避因先前感染而产生的免疫力的能力有关。相比之下,没有人群范围内的与Beta或Delta变体有关的免疫逃避的流行病学证据。这一发现对公共卫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像南非这样因先前感染而具有较高免疫率的国家。进一步开发追踪病原体出现期间再次感染风险的方法,包括改进评估免疫力减弱的影响,考虑疫苗衍生性的保护和监测多次再感染的风险,对未来的大流行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Juliet R. C. Pulliam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 Science, 2022, doi:10.1126/science.abn4947.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20fe27046ff.html
相关报告
  • 《SARS-CoV-2感染与心脏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与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5-02-05
    • 根据发表在《Rad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与冠状动脉斑块快速生长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指出,尽管新冠病毒感染最初以急性肺损伤和呼吸衰竭为特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还会引发极端炎症反应,影响心血管系统。这种系统性炎症对心脏的影响超出了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导致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 研究人员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炎症,分析了2018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受CCTA检查的803名患者(平均年龄63.9岁,男性543人)的数据。其中,329名患者(41%)在新冠疫情前接受检查,474名患者在疫情期间接受检查,其中25名患者在检查前感染了新冠病毒。 研究发现,与未感染患者相比,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斑块体积增长更快,高风险斑块和冠状动脉炎症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20.1%对15.8%和27%对19.9%)。新冠病毒感染者靶病变失败的风险也更高(10.4%对3.1%),表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增加。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炎症可能导致斑块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风险的非钙化斑块中。感染者在一年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中风的风险增加,这些影响在感染后持续存在,不受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影响。 研究建议,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应对这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未来随着大多数感染者从急性感染中恢复,预计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负担将加重。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原文:SARS-CoV-2 Infection Associa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gression a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Radiology (2025).https://doi.org/10.1148/radiol.240876
  • 《漏检风险将增加!奥密克戎新分支更隐匿》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13
    • 央视新闻发布消息,吉林市本轮疫情病毒基因序列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引发此次疫情的BA.2进化分支是近期在全球开始流行的分支,该分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更快,且传播更加隐匿,以至难以发现。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已经开始出现社区传播。不仅如此,江苏、山西、陕西等地出现的新增确诊病例都是由BA.2进化分支传播引起。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出现三种亚型,分别是BA.1、BA.2、BA.3。其中,奥密克戎BA.2变异株也被称为“隐形的奥密克戎”。早在2月份,因其高传染性,世界卫生组织已提醒要提高对奥密克戎进化分支BA.2的关注。 奥密克戎进化分支BA.2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BA.2至少是18个国家的顶级变体,并处于迅速蔓延阶段,占全球所有已进行测序的新病例的35%。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进化分支BA.2比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增加了30%,但患者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原始毒株相比相差不大。 非洲最高公共卫生机构上个月表示,BA.2不会诱发比BA.1更严重的疾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截至3月5日,据估计,Omicron的BA.2亚系占美国流行的冠状病毒变体的11.6%。丹麦血清研究所对8500户家庭和18000人所进行的调查发现,BA.2的传染力明显比原始毒株高出许多。跟其他变异毒株相比,BA.2导致接种两剂疫苗和三剂疫苗的人突破性感染的风险更高,不过接种过疫苗的人不太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除此之外,丹麦科学家发现它可以重新感染早先已经被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过的患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研究表明,由于S蛋白上出现一段基因缺失,奥密克戎进化分支BA.2不像奥密克戎原始病毒株一样会在PCR检测中显示为S蛋白靶标失败,因而,被进化分支BA.2感染的患者会很难被检测出来,漏检的几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