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柑橘成熟新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3-30
  • 1月12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组题为Global in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during orange fruit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A甲基化在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DNA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Methyl-cytosine)是真核生物中非常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它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基因印记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最近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酶表达上调导致番茄在成熟过程中 DNA甲基化水平整体下降,进而参与调控番茄果实的成熟。肉质果实按照其成熟过程是否发生呼吸跃变分为呼吸跃变型果实(如番茄)和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如柑橘)。然而在其他果实尤其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中,DNA甲基化对于果实成熟的调控是否重要并保守,仍然未知。

      该研究通过整合分析五个成熟时期柑橘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数据(A),发现柑橘成熟过程中DNA甲基化明显上升,这种变化与番茄成熟过程DNA甲基化水平下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柑橘成熟中DNA甲基化水平的上调(B, C)与DNA去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下调呈相关性(D)。研究者发现对未成熟时期的果实进行DNA甲基化抑制剂的处理能够阻碍柑橘成熟进程(E),这说明DNA甲基化的上调对于柑橘正常成熟十分重要;结合转录组数据,发现可能受DNA甲基化调控的基因中有1113个上调基因、950个下调基因和3119个没有差异表达的基因。

      研究进一步发现表达有差异的基因与DNA甲基化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而表达没有差异的基因与DNA甲基化的变化不存在强相关性(F,G,H)。通过GO功能分析发现,被甲基化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果实成熟过程十分重要,例如参与光合作用,以及ABA合成及其信号响应等基因。进一步分析柑橘果实的小RNA水平,发现甲基化变化区域有明显的小RNA的富集,因此这些区域的甲基化形成与RNA介导的DNA甲基化通路相关(I)。

      综上,该研究以柑橘为研究对象,第一次发现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的DNA甲基化上调现象,并解释了DNA甲基化修饰对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柑橘的果实成熟有重要意义。

      植物逆境中心助理研究员黄焕和刘瑞娥为共同第一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先导B项目等的资助。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大发现长非编码RNA调控学习记忆新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7-31
    •         4月3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研究组题为Activity dependent LoNA Regulates Translation by Coordinating rRNA Transcription and Methylation 的研究论文,文章中首次发现并命名了长非编码RNA LoNA,揭示了LoNA通过调控蛋白翻译来影响学习记忆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机制。   神经元活性依赖的新蛋白合成对学习记忆过程至关重要,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则是细胞内蛋白质翻译的关键限速步骤,其合成主要的场所是在细胞核的核仁部位。刘强研究组首次鉴定了一个核仁特异表达的长非编码RNA LoNA,可以同时调控核糖体的关键成分——核糖体RNA的转录以及转录后甲基化修饰两个过程。通过影响核糖体DNA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RNA转录酶在DNA上的附着来影响其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甲基化修饰两个层面影响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最终影响蛋白尤其是突触相关蛋白的翻译。   刘强研究组同时发现,LoNA的表达水平高度依赖于神经元活性,具体表现为接受氯化钾刺激的神经元中的LoNA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刺激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海马区LoNA的水平。降低LoNA水平则可以解除对核糖体RNA转录以及转录后修饰的抑制,增加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动物实验表明,在小鼠的海马区特异性敲低LoNA,可以显著增加突触相关蛋白的水平,提高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学习记忆行为。   阿尔茨海默症是典型的以学习记忆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但是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刘强研究组的研究揭示,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模型小鼠中敲低LoNA可以显著恢复核糖体RNA的水平,同时减轻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该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靶点和全新的方向。   刘强是该文的通讯作者,刘强实验室的博士生李定丰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基金资助。
  • 《Science | 柑橘属油腺发育及精油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9
    • 2024年2月8日,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团队邓秀新院士在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gulation of oil gland development and biosynthesis of essential oils in Citrus spp.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以柑橘油胞为新模式系统,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发育的分子调控通路,为提升金柑类果实鲜食品质和增加甜橙、柠檬等精油产值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复杂功能结构如何形成是一个重要生物学问题。植物进化出多种分泌结构来抵御植食动物取食和病原菌侵染。前人关于植物分泌结构研究大多聚焦于表皮分泌腺毛,如番茄腺毛、青蒿腺毛等。然而,亚表皮分泌囊、内部分泌结构如树脂道以及乳汁管等如何形成依然是迷,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合适模式研究系统。研究者发现,调控叶片边缘发育的两个重要转录因子CsDRNL和CsLMI1也控制油胞起始。CsDRNL直接作用于CsLMI1启动子保守调控元件GCC盒,促进油胞起始与分化。CsDRNL/CsLMI1调控模块激活CsMYC5,后者促进油胞鞘细胞分化、分泌腔形成以及精油合成。 该研究充分利用前期创制的遗传材料和柑橘枝刺模式系统(图2),取得了以下三点突破。一是通过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结合,发掘到柑橘油胞起始和发育核心调控因子CsLMI1。二是利用柑橘枝刺模式系统,发现了表皮信号调控亚表皮分泌结构发育的机制,即表皮油胞起始细胞特异表达的CsDRNL直接激活CsLMI1。三是证实了油胞发育与油胞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协同作用,发现CsMYC5为CsDRNL/CsLMI1下游重要基因,同时调控油胞成熟分化与精油合成。 该研究不仅破解了柑橘油胞发育之谜,还将有助于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培育无油胞新品种,去除果皮精油苦麻味,提升金柑等果实鲜食品质(如年产值超30亿的“脆蜜金柑”)。其次,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柑橘果皮等综合利用,增加精油产值。柑橘精油具有芳香味、药用价值和抗虫功效等,是世界最重要的精油之一。研究揭示了油胞发育和精油合成的协同机制,有助于改良甜橙、柠檬等重要柑橘类果树以及开发有效调控措施,增加柑橘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