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二维半导体直接图案化技术问世 突破芯片制造瓶颈》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刘飞
  • 发布时间:2025-10-18
  • 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与延世大学联合团队开发出新型环保二维半导体直接图案化技术,采用异丙醇溶剂替代有毒有机溶剂,通过紫外光固化实现精密电路制备。该技术使二硫化钼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达20.2 cm2/V·s,开关比270万,为高密度低功耗芯片制造开辟绿色路径。

    该技术可以直接在基板上图案化二维(2D)半导体材料,无需复杂过程。该方法使用环保的溶剂系统,将2D半导体与交联剂结合,生成精确、高分辨率的电路。通过替代有毒有机溶剂,这一方法有望加速下一代高密度、低功耗半导体设备的商业化。 

    这项研究由韩国蔚山科技大学化学系的金奉洙教授与延世大学的姜株涣教授和赵正浩教授共同开发和演示,并发表在《先进材料》期刊上。他们使用如二硫化钼(MoS?)等2D材料进行实验。2D材料因其层状结构,成为超薄高性能半导体组件的理想候选者,能够提高芯片的集成密度和降低功耗。然而,传统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如沉积和蚀刻,常涉及高温和强化学物质,容易损坏这些敏感的纳米材料,阻碍其实际应用。 该团队的方法简化了这一挑战,不涉及高温或化学蚀刻步骤,实现了直接电路图案化。该工艺将2D纳米材料与专门设计的交联剂分散在环保的醇类溶剂中。一旦在基板上定义好图案,暴露于紫外光(UV)下固化交联剂,从而固定电路图案。未反应的交联剂可用清水轻松冲洗掉,留下干净、明确的2D半导体电路。

    论文信息: 

    In Cheol Kwak et al, Direct Photopatterning of Green Solvent‐Processed 2D Nanomaterials for Wafer‐Scale Electronics,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ma.202505917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0-eco-friendly-method-enables-patterning.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半导体制造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2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国家电投以创造绿色价值为使命,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国家电投官微开设“科技创新”专栏,分享各单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研发故事和成功经验,以飨读者。本期推出国家电投所属核力创芯的最新成果报道。 近日,国家电投所属国电投核力创芯(无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力创芯”)暨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功率芯片质子辐照)研发中心,完成首批氢离子注入性能优化芯片产品客户交付。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功率半导体高能氢离子注入核心技术和工艺,补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缺失的重要一环,为半导体离子注入设备和工艺的全面国产替代奠定了基础。氢离子注入是半导体晶圆制造中仅次于光刻的重要环节,在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等多种类型半导体产品制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该领域核心技术及装备工艺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高端化发展,特别是600V以上高压功率芯片长期依赖进口。核力创芯的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核力创芯在遭遇外国关键技术及装备封锁的不利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壁垒,实现了100%自主技术和100%装备国产化,建成了我国首个核技术应用和半导体领域交叉学科研发平台。首批交付的芯片产品经历了累计近万小时的工艺及可靠性测试验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用户高度评价。
  • 《复旦大学研发全球首颗二维超快闪存芯片 突破AI算力存储瓶颈》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刘飞
    • 发布时间:2025-10-10
    • 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连续发表两项二维闪存重大突破:研制出400皮秒全球最快闪存器件“破晓”,并创新提出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长缨”,成功实现与成熟CMOS工艺的兼容集成。这项颠覆性技术有望重塑现有存储架构,为AI大模型提供兼具高速读写与大容量的统一存储解决方案。 “破晓(PoX)”二维闪存原型器件,实现了400皮秒超高速非易失存储,是迄今为止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这项研究不仅得到了《自然》编辑部的高度认可,还引起了商业公司的关注。 此外,团队提出了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长缨(CY-01)”,通过将二维闪存器件融入成熟的CMOS工艺平台,加速了新型器件的产业化。这一架构的世界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不仅解决了传统CMOS制造工艺与二维材料适配的问题,还实现了高密度单片互连和软硬件兼容性通信。 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的集成良率达94.3%,支持8比特指令操作和32比特高速并行操作与随机寻址。 该团队的研究致力于突破现有存储技术的瓶颈,以满足未来人工智能(AI)应用对高速度和大容量存储的需求。他们从基础物理原理出发,逐步推进到器件集成和应用,最终实现了颠覆性创新的技术落地。这一成果不仅为存储器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未来AI硬件瓶颈的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