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利用蓝宝石晶体振动制造首个机械双向量子比特,有望应用于力传感器》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4-11-25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Science 11月14日消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蓝宝石晶体振动制造首个机械双向量子比特,有望应用于力传感器。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传统量子计算机都依赖于由超导金属、单个离子、光子或其他物质组成的微型电路的量子比特。研究人员在厚度为400微米的晶圆状蓝宝石晶体上放置了氮化铝圆顶,随着振荡电压而膨胀和收缩,从而制作了机械谐振器向材料中发出振动;同时,在蓝宝石晶体上安装配有微型天线的量子超导比特,使天线位于氮化铝圆顶上方,超导量子比特中电流就会激发机械振荡器的振动。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将该系统的两个最低能量状态分离为量子比特的0和1状态。据悉,机械量子比特的性能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优于其他量子比特,但可能充当超灵敏的力传感器,例如重力,而不会影响其他量子比特。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first-mechanical-qubit-quantum-computing-goes-steampunk
相关报告
  • 《瑞士开发出可探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新型传感器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2
    • 瑞士一个研究小组21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灵敏、可靠地检测到空气中新冠病毒的生物传感器,不但可以作为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断替代方法,还可用于实时监测火车站、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空气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21日发布公报说,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由该机构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医院等合作开发,它是基于在玻璃基质上制备的被称为“金纳米岛”的金纳米结构,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与新冠病毒RNA(核糖核酸)序列相匹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受体“嫁接”到上述金纳米结构上,使其能够识别新冠病毒。 据介绍,这种新型传感器检测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等离子体光热(PPT)”两种不同的效应,以增加检测的可靠性。实验显示,该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新冠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这两种基因序列较为相近的病毒,并在几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
  • 《Neutrinovoltaic技术中的原子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8
    • 所有材料都是由振动的原子组成。这些原子振动,或”声子“,是负责,例如,作为电荷和热量的转移材料。对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振动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而且,材料现在被用于纳米尺度,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如显示器,传感器,电池和催化膜。当材料是纳米级时,振动会发生什么,尚未被理解。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瓦涅萨•伍德教授和她的同事解释了当材料具有纳米尺寸时,原子振动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系统地开发纳米材料用于各种用途。该出版物表明,当制造的材料尺寸小于10-20纳米,即比人类头发薄5000倍时,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外部原子层的振动很大,并且在该材料的行为方式中起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应用,如催化、热电或超导,这些大的振荡可能是好的,但对于其他应用,如Led或太阳能电池,这些振荡是不希望的“,伍德解释说。”现在我们已经证明表面振动是重要的,我们可以系统地开发材料来抑制或放大这些振动“,伍德说。这些实验是伍德教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PaulScherrer学院的瑞士散裂中子源实验室进行的。观察中子如何散射材料中的原子,可以定量确定材料中的原子如何振动。为了了解中子测量,在卢加诺的瑞士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CSCS)进行了原子振动模拟。伍德说:“如果没有这些大型设施,这项工作就不可能进行。我们在瑞士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有这样的世界级的设施”。 因此,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教授瓦涅萨•伍德发表的研究,有可能获得能够适应原子波动的纳米级材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证实了中微子能源集团的主张,即它正在纳米级金属载体上制造分层涂层,能够将不可见光谱的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力。也就是说,所创建的覆盖材料已经增加了原子波动的数量。各种粒子对所造涂层的外部影响,包括中微子的影响,导致更大的原子波动,引起原子振动的共振,这些振动被转移到金属载体上,产生的能量被转换成电力。喷涂基板的一侧为正极,未镀膜面为负极。 应该指出的是NEUTRINOVOLTAIC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绝对不同类型的辐射,如电磁,电离,中子等,都适用于能源生产,但宇宙中微子粒子是基于NEUTRINOVOLTAIC技术的新电力来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测试的轰动的结果使得德国-美国公司中微子能源集团(NeutrinoEnergyGroup)在首席执行官霍尔格•索尔斯滕•舒巴特(HolgerThorstenSchubart)的领导下多年工作,他为自己设定了解决气候问题的任务,寻求新的清洁能源,没有限制且每个人都可以获得。 几个月前,德国-美国公司中微子能源集团(NeutrinoEnergyGroup)宣布建立Neutrinovoltaic技术用于将无形的辐射光谱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力。它基于该公司创造的极其密集的新型分层压板,能够转化不可见发射光谱颗粒的千分之一能量。掺杂石墨烯和硅的纳米层沉积在薄铝箔或其他电能载体上允许使用原子振动来发电。当层为最佳厚度时,这些原子振动会产生一种共振,并转移到铝箔上,产生的能量被转换成电能。 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纳米级材料中原子波动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结果来NEUTRINOPOWERCUBE®是中性光伏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应用之一。 NEUTRINOPOWERCUBE®由多层金属箔压在一起并涂有特殊喷涂层,并且能够完全独立于区域电网产生电能,如光伏电池,其中光(可见辐射光谱)转换成能量。A-4大小的箔片覆盖着一层特殊的掺杂稠密纳米颗粒,在实验室中提供2.5-3.0w的稳定输出电能。NEUTRINOPOWERCUBE®,设计发电能力为4.5至5.5千伏/小时,其大小相当于“公文包”。 NEUTRINOPOWERCUBE®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因为能量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产生,因为背景辐射(不可见的辐射光谱)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到达地球。 NEUTRINOPOWERCUBE®宣称的特性将创建一个分布式发电系统,消除电网的损耗。电力将在消耗的地方产生。除其他事项外,NEUTRINOPOWERCUBE®适应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当驾驶在长距离会显着增加它们之间的再充电里程,或当驾驶在短小和中等距离,甚至消除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当驾驶着车去工作和回家时,当时会有几个小时用于NEUTRINOPOWERCUBE®充电。 Neutrinovoltaic技术所宣布的特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梦想,而是不远的现实。 附加信息:https://neutrino-energy.com 德国中微子有限公司(NEUTRINODeutschlandGmbH)是由数学家霍尔格•托尔斯滕•舒巴特领导的德国-美国研发公司。它的总部设在柏林,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各种国际研究中心的应用研究团队合作,将看不见的太阳辐射光谱,包括中微子(持续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转化为电能。特别注意与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以及在替代能源技术方面形成国际研究网络。 中微子能源集团的经济目标是开发和销售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在日常使用的基础上,在无形的辐射光谱转化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 成立于2008年的美国母公司NEUTRINOINC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技术交易所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该公司的座右铭-“中微子的能量-未来的能量”。系统地开发纳米材料用于不同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