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员对晚白垩纪鸟类研究揭示喙的独特发育》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8
  • 美研究人员对晚白垩纪鸟类研究揭示喙的独特发育
    中生代鸟类在大小、飞行适应性和羽毛组织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多样性,但喙形和发育的模式却相对保守。虽然新鸟类(即冠群鸟类)也同样表现出面部发育的限制,但与中生代鸟类(Mesozoic birds)相比,它们有相对多样性的喙形,这与其一系列的进食和行为生态有关。
    2020年11月14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骨疗传统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丹佛自然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在Nature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此前未知的鸟类化石,其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晚白垩纪时代,通过对其研究揭示了喙的独特发育。研究人员描述了一只乌鸦大小的鸟(Falcatakely forsterae gen.et sp.nov.)化石,这种鸟具有长而深的喙,这种喙的形态以前在中生代鸟类中没有出现过,并且其表面类似于冠群鸟类(例如巨嘴鸟)。这种鸟的喙由一个扩张的无牙上颌和一个小的带齿前颌组成。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单个骨元素和三维的喙状结构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展现出其面部发育类似于现代鸟类,但保留了非鸟兽脚类(nonavialan theropods)恐龙上颌-前颌组织的原始特征。Falcatakely鸟喙的模式揭示了发育不稳定性的程度和形态差异的增加,这在早期分支鸟中是没出现过的。这种表型(和假定的生态学)在该鸟中的表达强调了整合到现代鸟类、前颌骨占主导的喙不是喙增大的进化先决条件。Falcatakely的发现展示了中生代鸟类的角质喙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多样性,这使得我们对鸟类的认知有了更深的扩展。
    宋琪 编译自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45-x
    原文标题:Late Cretaceous bird from Madagascar reveals unique development of beaks

相关报告
  • 《Nature封面 | 来自巴西的白垩纪鸟类为鸟类头骨和大脑的进化提供了信息》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04
    •   2024年11月14日,《Nature》第 635 卷 第 8038 期封面上展示了艺术家对生活在大约 8000 万年前的古鸟 Navaornis hestiae 的印象。Luis Chiappe、Guillermo Navalón 及其同事在本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该物种。2024年10月30日,这篇文章《Cretaceous bird from Brazil informs the evolution of the avian skull and brain》发布在《Nature》。   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保存非常完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命名为Navaornis hestiae。研究人员通过小动物计算机体层显像仪以数字方式重建了这只鸟的大脑。这种鸟生活在约8000万年前如今巴西所在的地方,其大脑比始祖鸟大,表明它比最早的鸟类恐龙具有更先进的认知能力。但它的大脑大部分区域,比如小脑,并不发达。该结果有助于回答鸟类认知随时间演化的更广泛的问题。该研究表明,纳瓦奥尼斯的颅骨几何形状显示了冠鸟和反鸟之间前所未有的相似程度,这两个群体上一次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是在 1.3 亿多年前2.Navaornis 对始祖鸟系统发育冠部茎鸟的详细颅内形态提供了长期寻求的见解,阐明了现存鸟类独特神经解剖结构的组装模式和时间。 N. hestiae 的三维颅骨重建(部分)(来源:文章原文)
  • 《新西兰研究者通过喙头蜥基因组揭示羊膜进化的古老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是爬行动物纲喙头目(Sphenodontia)的唯一活体成员,曾经分布在冈瓦纳区,是新西兰特有的标志性物种。喙头蜥是现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重要代表,恐龙、现代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从该物种进化而来,因此喙头蜥对羊膜动物进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2020年8月5日,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分析了喙头蜥的基因组,大约5Gb,是迄今为止已组装的最大的脊椎动物基因组之一。该研究对喙头蜥基因组与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组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喙头蜥的独特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约在2.5亿年前,喙头蜥谱系与蛇和蜥蜴的谱系开始分离,还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分子进化速率,并带有标志性进化实例。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至少有64%的喙头蜥基因组装配体由重复序列组成,这些重复序列由转座子(31%)和低拷贝片段重复(33%)组成,总体而言喙头蜥的重复体系结构与此前报道的不同,显示出独特的功能融合,这些功能以前被视为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谱系的特征,喙头蜥基因组以及其本身都是祖先和衍生特征的混合物,其基因组的测序为四足动物的深入比较分析以及喙头蜥的生物学和保护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Nature发表题为“Tuatara genome reveals diverse insights into a remarkable reptile”的点评文章,系统盘点了该研究成果,指出喙头蜥基因组序列为该物种的进化和保护策略提供了启示。 宋琪 编译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61-9 原文标题:The tuatara genome reveals ancient features of amniote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