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仍持续存在心肌受损等问题》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1-06-10
  •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团队和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敏团队于2021年6月3日线上发表的一项合作研究,首次关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蛋白表达变化。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与临床数据的整合分析,指出康复患者在1个月后仍会出现胆固醇代谢紊乱和心肌受损[]。

    研究者对来自健康志愿者、新冠肺炎中症及重症病人的患病期和康复期的血清样本开展了基于DIA-PASEF方法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康复期的中症和重症患者体内分别有243和163个蛋白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与患病期重合的蛋白数量分别为113和88个。康复患者体内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蛋白主要参与了胆固醇代谢、转运、酯化,及心肌肥大、心肌组织发育、心肌细胞分化、心血管系统发育等相关通路。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系统地统计600名新冠肺炎患者、1177名甲型流感患者和522名H7N9感染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数据,研究者发现仅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在发病后呈上升趋势。

  • 原文来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roteome.1c00054
相关报告
  • 《细胞免疫反映日本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持续性症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07-11
    • 新冠感染通常在感染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持续性症状,称为“长新冠”或急性新冠肺炎综合征(PACS)。这种现象主要是关于B细胞免疫的研究,而T细胞免疫的参与尚不清楚。这项回顾性研究旨在研究新冠患者的症状数量、细胞因子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POT)数据之间的关系。测定新冠恢复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IL-6、IL-10、IL-18、趋化因子配体9、趋化因子配体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以了解炎症状态。新冠组的上述水平显著高于HC组。采用ELISPOT方法分析新冠持续性症状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ELISPOT的聚类分析根据S1、S2和N的值,将新冠康复患者分为ELISPOT高分组和低分组。ELISPOT低分组的持续症状数量显著高于ELISPOT高分组。因此,T细胞免疫对于迅速消除新冠持续性症状至关重要,在新冠恢复后立即进行T细胞免疫检测可能预测长新冠或PACs。
  • 《关于印发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3-09
    •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工作,提高治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分析前期治疗工作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按照安全有效的原则,主要修订以下内容:   一是捐献血浆者招募部分。根据康复者血浆产生具有中和作用抗体的时间,增加“距首发症状时间不少于3周”的内容。捐献血浆的康复者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距首发症状时间不少于3周;符合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年龄应当满18岁,原则上不超过55岁;男性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无经血传播疾病史;经临床医师综合患者治疗等有关情况评估可以捐献血浆者。   二是实验室检测部分。在特殊检测部分,明确了应当进行抗体检测,有条件的开展病毒中和试验确定抗体效价。要求,新冠病毒血清/血浆IgG抗体定性检测呈反应性且160倍稀释后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检测仍为阳性反应;或新冠病毒血清/血浆总抗体定性检测呈反应性且320倍稀释后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检测仍为阳性反应。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开展病毒中和试验确定抗体效价。捐献血浆者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建议筛查HNA及HLA抗体。   此外,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IgM抗体,在急性感染期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通常会持续存在8-12周或更长时间。康复者血浆中具有治疗价值的是IgG抗体,而IgM抗体存在并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特殊检测中不再要求进行IgM抗体的检测。   三是临床应用指南部分。围绕康复者血浆中和病毒的治疗目的,细化了临床使用的适应证、禁忌症和不宜使用的情况。康复者血浆主要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原则上病程不超过3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临床专家判定患者存在病毒血症,在病情急性进展期应当尽早使用。不宜使用的情形包括:危重症终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的;非中和新冠病毒目的的治疗;临床医生综合评估认为存在其他不宜输注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