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填补我国高含硫气体净化领域技术空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01
  • 6月27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公司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攻克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硫化物深度脱除及高效转化关键瓶颈,形成《油气化工行业含硫气净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解决了高含硫气体净化效率低、尾气排放不达标等难题,填补了我国高含硫气体净化领域技术空白。

    该套技术实现了净化厂及炼厂脱硫、硫黄回收及尾气处理全工艺流程的高效清洁处理,市场占有率高,引领支撑我国含硫气体净化技术发展。今年6月,成功入选中国科协企业科技工作者评价案例库,并荣登成果转化百强榜单。

    该套技术产生了——

    210余项技术产品与装备。脱硫溶剂、硫黄回收和尾气处理催化剂、胺液深度复活装置等产品装备50余种;天然气净化实验设备130余台(套);实验与评价方法30项。

    139项知识产权成果。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5项;国家标准4项;出版专著4部;论文75篇。

    9项高级别奖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石油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胺液深度复活技术获2023年中石油集团“十大科技进展”。

    同时,该套技术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硫黄回收及尾气处理催化剂在国内大型装置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中石油内部市场占有率超过95%;系列技术在120余家单位工业应用,并出口至俄罗斯、印度等9个国家,经济效益大于10亿元/年;年助力国内超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清洁生产,年减排二氧化硫60万吨。

    下一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聚焦主营业务,围绕含硫气田开发需求,加快技术升级迭代,重点研发高效环保的净化技术。通过构建“技术+产品+服务”的全链条模式,完善产业推广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支撑保障公司天然气高质量上产稳产,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97130.shtml
相关报告
  • 《西南油气田聚力打造净化技术高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7
    • 1月中旬笔者获悉,为全力支撑天然气清洁生产,西南油气田公司围绕原料气中酸性组分的深度脱除、尾气二氧化硫减排、净化厂平稳运行以及单井脱硫新技术等关键领域,全力推进天然气净化技术攻坚创效工作,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聚力打造净化技术高地。 有机硫深度脱除技术支撑天然气气质升级。针对含硫天然气清洁生产中有机硫深度脱除的难题,公司开创性提出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同步提高有机硫脱除率的思路,开发出有机硫深度脱除技术,有机硫脱除率达98%以上,并创新关键组分的合成路线,解决了核心组分原料稀缺的问题,助力公司含硫天然气气质升级。与此同时,公司建成了国内首套6000立方米/天(标准状态)羰基硫水解技术试验装置,已平稳运行18个月,平均水解率为99.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公司高含硫气田开发。 二氧化硫催化吸附技术支撑尾气达标。针对传统尾气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废水等二次污染物、工艺流程复杂的问题,公司天研院依托6项课题支撑,聚集设计院、应用单位等多方力量,历时10年持续攻关,建成国内首套二氧化硫催化吸附技术现场试验装置,并连续稳定运行3000余小时,实现超低排放。这项技术能实现装置开停工及异常工况下的尾气达标排放,对油气加工领域的清洁生产有重要意义。 胺液复活技术支撑净化厂平稳运行。脱硫溶液的清洁程度是装置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公司天研院自主研发的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可有效脱除胺液中致泡性及腐蚀性变质产物,脱除率达90%以上,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更好地实现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工程化,公司将技术全面升级,形成了在线化、自动化、模块化的在线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开发了工艺包,同时研究形成污水减排技术,污水排放量较原技术减少了20%。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保障了脱硫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新型络合铁脱硫技术支撑单井试采。为解决中等含硫气井快速试采的问题,西南油气田充分利用络合铁液相氧化还原脱硫技术,攻关络合铁硫容量低、副盐生成率高和硫黄堵塞管道3项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络合铁脱硫溶液,形成了配方专利和配套分析方案完备的新型络合铁脱硫技术,形成工艺包并实现应用,为公司单井快速试采提供有力支撑。 西南油气田将持续致力于天然气净化核心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硬实力助力公司绿色、健康、高效发展,为天然气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9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自主研发的百万立方米级天然气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术11月24日在天然气净化总厂万州分厂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天然气深度脱除羰基硫领域打破国外制约,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据了解,羰基硫广泛存在于天然气、石油和煤生产过程,由于高含硫气田中羰基硫含量较高,是影响气藏地面工艺路线的重要因素,气固相催化水解技术是实现高含羰基硫天然气达标生产的更优途径。由于核心催化剂和配套工艺包的技术空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其国产化是打通我国产品天然气气质达标“堵点”的关键一步。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防范技术风险,西南油气田早在2013年就启动天然气中羰基硫水解技术的研发攻关,通过基础研究、工艺和催化剂研发、中试放大等阶段,成功研发出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术,并自主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羰基硫水解技术工艺包。 2020年5月,西南油气田联合生产单位、设计院等多方力量,建成国内首套羰基硫水解技术现场试验装置并稳定运行8000余小时,奠定了国产羰基硫水解全套技术工业应用基础。 如今,百万立方米级天然气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术在万州一次投产成功,羰基硫水解率大于99%,水解反应温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40摄氏度,节约燃料气160万立方米/年,现场应用效果优于国外同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业界认为,自主研发的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术首次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羰基硫水解工艺零的突破,更补齐了天然气领域气固相催化水解羰基硫的技术短板,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天然气高效脱除有机硫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高含硫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