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是非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0-05-12
  •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日益加快,非洲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也随之扩大,能力建设成为非洲大陆的一项重要议程。

    由于现在机器包揽了很多岗位,因此人们必须快速学习新技能,才能胜任不同工作。这就是能力建设的价值所在。

    数字发展的障碍

    技术和创新是解决非洲贫困、推动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非洲想从数字时代中受益,则必须优先进行能力建设。

    非洲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但它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各项政策、项目和议程得到持续有效的执行,非洲大陆将在数字世界中快速发展。

    有几个国家已经取得了进展。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非洲几个国家已被列为非洲大陆的“创新成就国”,这些国家有肯尼亚、莫桑比克、马拉维、卢旺达、乌干达和塞内加尔。

    然而,仍有许多非洲国家无法从全球技术进步中充分受益。基础设施不足(如电力和宽带)、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包括硬软件)不足以及公私伙伴关系薄弱只是它们所面临的一些障碍。

    基础设施要求

    各国的数字能力与其数字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如果没有促进学习所需的结构和基础设施,在非洲完成能力建设将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虽然人力资本很重要,但非洲需要对其数字基础设施大量投资。

    例如,许多非洲国家的宽带连接(如果有的话)往往相对较慢,不可靠且昂贵。卢旺达、博茨瓦纳、南非和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正全力实施宽带计划,以迅速提高互联网在大城市和农村社区的渗透率。

    这些项目将使连通性服务更可及、更便宜和更可用,从而促进青年更快地融入数字空间。

    让青年参与数字时代

    在努力提高数字时代的能力建设时,年轻人应该成为目标人群。

    首先,非洲各国政府必须改变与青年的互动方式-从修改现有的学习体系开始。许多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和大学)采用的传统学术课程已经过时,无法提供在全球化世界中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课程改革和创业与数字技术课程的引入,将有利于个人和整个社会。

    例如,使用创新中心是一种较有吸引力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技能获取,而且可以在充满活力和挑战性的社区中推动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通过创建一个有益的、包容性的生态系统,让年轻人可以互动和建立联系,他们才更有可能聚在一起,推动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

    尽管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卢旺达等国为改善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并加速创新速度,已经实施了一些举措,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挑战之一就是非洲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推动这些相关中心的实施。

    此外,非洲各国政府必须加紧努力,缩小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的性别差距。应鼓励更多的女性从事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项目,并给予她们充分的支持。

    最后,政府还应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专门定制方案和政策,以确保所有人群都覆盖在内。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24
    • 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深化人工智能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推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基本内涵包含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提供不竭动力。        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可将人类现有知识进行数据化处理,通过海量数据输入和深度学习模拟人类思维方式,能学习远超人脑所能容纳的知识量。同时,它能对信息化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创造性运用,从而形成能动且主动的知识创造与运用能力。例如,它具备文案设计、文生图片、文生视频、代码生成等多种智慧功能,可为人类智力劳动提供有效辅助工具,为全方位提升劳动力素养和技能、提高智力劳动效率提供重要动力。        从劳动资料的角度来说,具有颠覆性、通用性、普适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更多新型生产工具,使劳动资料由传统的物质形态向虚拟形态转化,极大拓展生产空间,进一步解放劳动者、削弱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        从劳动对象的角度来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人工智能将生产过程简化为劳动者(人/智能机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劳动对象(数据)进行智慧化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及其所智慧化处理的事物都是新质生产力概念下的劳动对象。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组织效率,实现经济活动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的降本增效空间。此外,人工智能在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形态演变的同时,还将加速推动相应法律框架、监管政策和保障机制调整和完善,进而破除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循环过程中的“梗阻”,推动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当前,要清醒看到的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升,在高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这在技术源头上制约了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另外,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面临技术设备落后、专业化人才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缺乏智能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要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通过数据驱动、算法优化、模型创新等手段,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善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为赋能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应全面推进涵盖算法、数据、深度合成等领域的人工智能立法工作,依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分级分类监管,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针对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推动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齐发力,实施靶向精准扶持。此外,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形成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路径。        二是释放人工智能创新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应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在智能芯片、大模型算法及框架等基础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打破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制约。另外,着力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联动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基于市场需求促进创新要素有效配置,助力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实际需要,深化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学科融合,自主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高层次基础理论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此外,面向全球引才引智,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具有基础科学、信息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背景的顶尖科学家和青年人才,形成激发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         四是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成势。结合各地基础和优势,围绕产业链搭建多层次集群创新平台,集成和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间数据共享、业务联动与资源共享,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而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生态,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集群优势。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刘虎沉)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中非清洁能源合作助推非洲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8
    • 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宗盖鲁水电站首台机组日前正式并网发电,向饱受缺电之苦的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输送清洁能源。另外三台发电机组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宗盖鲁水电站位于尼日利亚卡杜纳河上,共布置四台额定容量175兆瓦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6.4亿千瓦时,电站全面建成后可满足两座类似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这样规模的城市用电。 能源短缺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尽管非洲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但目前开发比例很低。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通电人口比例只有46.7%。另据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30年,全球仍将有6.6亿无电人口,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说,电力供应是非洲大陆亟需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增加一倍,达到近24亿。该委员会认为,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满足非洲大陆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可行替代能源。 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的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非洲清洁能源开发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也是助推非洲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非洲大部分能源来自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中国正利用在清洁能源上的技术优势,帮助非洲国家加大可再生能源供应,助推疫情下非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在埃塞俄比亚,从丘陵地区的阿达马风电场到沙漠地区的阿伊萨风电站,中国公司在当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公共关系主管莫格斯·梅孔嫩表示,在一期34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1兆瓦基础上,中国公司承建的阿达马二期风电场安装了102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53兆瓦,有助于埃塞俄比亚挖掘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 中国东方电气公司承建的阿伊萨风电站也即将完工,总装机容量120兆瓦,目前已具备40兆瓦发电能力。该项目预计将为亚吉铁路和德雷达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在南非,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尔风电项目共有两座风电场、163台风机,总装机容量24.45万千瓦。项目年发电量超过7.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20多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0余万吨。 在乌干达中西部的基里扬东戈地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的工人们正忙于完成尼罗河沿岸卡鲁玛水电站收尾阶段工作。这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乌干达最大的发电设施。 在肯尼亚,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建设的加里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50兆瓦,是东非最大的光伏电站。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说,加里萨光伏电站使肯尼亚走上实现绿色能源自给自足的道路,提升了肯尼亚作为非洲绿色能源生产中心的形象。 非洲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中方将与非方共同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非洲援助实施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在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和南南合作等多边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非洲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对非洲来说,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开发非洲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也可以通过成功经验分享,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清洁能源蓬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