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8-1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请有需要的老师按照通知指南要求填报。   该指南的科学目是标围绕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物理与化学过程与控制技术原理的重大科学问题,揭示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和关键大气物理过程,阐明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建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发展大气复合污染探测、来源解析、决策系统分析的新原理与新方法,提出控制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创新性思路。    2018年拟资助1个集成项目,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为大气复合污染生成的关键化学过程。 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相关报告
  • 《基金委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1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请有需要的老师按照通知指南要求填报。   该指南的科学目是标围绕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物理与化学过程与控制技术原理的重大科学问题,揭示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和关键大气物理过程,阐明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建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发展大气复合污染探测、来源解析、决策系统分析的新原理与新方法,提出控制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创新性思路。    2018年拟资助1个集成项目,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为大气复合污染生成的关键化学过程。 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 《重磅!国家基金委发布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项目指南》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07
    • 3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下面为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围绕控制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及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集中深入地探讨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这两个密切相关并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进一步通过分析籽粒形成和株型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生物学过程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影响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  一、科学目标   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和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解析主要农作物株型发育(分蘖、株高、茎叶夹角、穗型等)和籽粒形成(花/穗建成、籽粒发育、品质等)这两个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分子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网络,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为我国主要农作物高产品种培育提供支撑。   二、核心科学问题   解析主要农作物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的多基因遗传调控网络,分析并阐明影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基因和基因之间的互作调控规律,为作物高产、优质育种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2020年度集成项目资助研究方向   (一)优质、高产水稻分子设计育种。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针对调控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已有功能基因和调控网络,开发并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筛选可应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多基因聚合等技术手段,创建水稻优异育种新材料,鉴定品质优良、产量突出的新组合/品种。   (二)玉米株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   通过农学、遗传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围绕决定玉米株型关键性状遗传网络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图位克隆等手段鉴定调控玉米株高、叶夹角、茎秆强度等重要株型性状关键基因的基础上,构建遗传调控网络,为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   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资助期限为1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0万元/项。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