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开发3D扫描新方法可检测透明物体》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1-05-10
  • 据环球网5月7日消息,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IOF)开发出一种利用激光和热辐射进行3D扫描的新系统,可精确测量透明物体的外形。此方法无需对透明物体进行预处理,即可精确检测其外形。此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高能二氧化碳激光器,通过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照射物体,激光能量会被测量对象吸收,并辐射出其中一部分,利用两个热像仪从不同角度分析热信号,借助IOF自研软件,从两个视角的信息计算空间图像点,将它们组合后形成测量对象的3D数据。该系统能够满足工业用3D传感器的要求,未来有望应用在机器人领域。

相关报告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仿生超级3D相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新浪科技8月16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仿生3D相机系统,可模仿苍蝇的多视图视觉和蝙蝠的自然声呐感应,从而产生多维成像,还可扫描盲点。该相机使用一种全新的计算成像框架“CLIP”和光检测和测距技术(LiDAR),首次通过简单的光学器件和少量传感器获得宽而深的全景视图,并能破译隐藏在角落或其他物品后面的物体大小和形状。该技术可集成到自动驾驶汽车或医学成像工具中,其传感能力远超当今最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 《美开发出制造纳米精度物体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1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打印”各种形状、多种材质的纳米精度三维物体,在光学、医疗、机器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与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及大脑和认知科学副教授爱德华·博伊登说,这是一种多种材料创建纳米级精度三维结构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新研究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内爆制造”的技术。团队使用吸水性很强的聚丙烯酸酯凝胶作为微观制造支架,将支架浸泡在含有荧光素分子的溶液中。在双光子显微镜下,研究人员用激光激活荧光素分子,使其附着在凝胶的特定位置充当锚点,然后添加需要“打印”的材料分子与锚点结合,比如金属、量子点、DNA(脱氧核糖核酸)等。 当所有分子就位,研究人员向凝胶中加酸使整个结构收缩,每个维度上可以缩小到十分之一,整个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目前,研究人员可利用该方法制造出体积为1立方毫米、分辨率为50纳米的物体。 现阶段3D打印技术主要通过逐层叠加方式创建微小三维结构,但这一过程比较缓慢,并且只适用于利用聚合物、塑料等材料制造“自支撑结构”,造不出中空等结构。 而通过“内爆制造”可以创造出各种结构的纳米精度三维物体,包括有梯度的、非连通的及复合材料的结构等。 研究人员认为,该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能在光学领域,例如制造用以研究光的基本特性的特殊透镜以及用于手机摄像头、显微镜或内窥镜的镜头等。在更远的将来,该技术可用于生产纳米级电子产品或机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