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最新消息:中国将在南海岛礁建20座海上核电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11-22
  • 金投财经网(finance.cngold.org)7月15日讯,

    南海局势最新消息: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20座海上核电站

    据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号消息,中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即将进行总装建造,而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并将支撑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

    中核集团官方微信7月14日发表一篇题为“深度能源观察: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20座海上核电站”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科技人正在撑起中国作为全球大国脊梁。随着中国海上民用核动力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动力平台及破冰船。文章称,近日,中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即将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渤船重工进行总装建造,而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

    据悉,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问题,南沙岛礁驻岛官兵淡水供应得不到保障,只能通过小船往岛屿上送桶装水,遇上极端海上天气,可能官兵们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为缺少淡水,官兵们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洗澡。

    文章称,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将支撑起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商业开发的能力。预计,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中国首创技术。平台技术可填补中国在民用核动力船舶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设后,预计每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总造价大约为400亿元,比打造一个航母舰队造价便宜。中国每座南海岛礁搭配海洋核动力平台,就相当于是一座核动力航母,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就是两座搭载作战飞机和导弹系统的海上航母。其在军事上的优势远远大于美国远途而来的航母舰队。

  • 原文来源:http://finance.cngold.org/c/2016-07-15/c4238124.html
相关报告
  • 《新华网 | 未来,南海岛礁建设将有这些新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1-22
    • 位于中国南大门的南海岛礁,一直是事关民生与国家领土完整的战略重地。此前,中国南海网梳理了自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三沙市直接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填海造陆、岛屿绿化、居民生活、南海旅游等方面,南海岛礁建设成果丰硕。那么,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南海岛礁建设又将有哪些新变化呢? 岛礁面积将进一步扩展 央视2016年11月的数据显示,通过陆域吹填工程,中国在南沙永陆(全面不会被潮水淹没的陆地)面积显著扩大,为后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了必要准备。 曾参与南海岛礁吹填的中国自航绞吸船“天鲸”号的造岛实力让人惊叹。据环球网消息,3日,更大、更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也即将下水。“天鲲”号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造岛神器”。根据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方面提供的数据资料,“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除此之外,“天鲲”号还装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泥泵输送功率达17000千瓦,远程输送能力达15000米。“天鲲”号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将极大提高作业效率。相信在未来,随着“天鲲”号和其他更多“造岛神器”参与南海陆域吹填工程,南海岛礁的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展,布局相关功能设施的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满足。 岛屿绿化将进一步推进 三沙设市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岛屿绿化。据海南日报报道,截至2016年11月,在实施“绿化宝岛”工程中,三沙先后在西、南沙岛礁种植椰子树、木麻黄、草海桐等各类树木200万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三沙还创新了岛礁植树绿化管理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树木认养”的运营模式有序扩大认种认养范围。同时,三沙还发动社会力量捐赠树苗,建立军民共建共管苗木基地、绿化示范点等。南海岛礁绿化初见成效。2016年底,央视节目提到南沙岛礁建设情况时描述到,“昔日荒芜的岛礁正在变成美丽的海上花园。” 依据《三沙市海岛保护规划》,未来,在西沙洲、北中南岛、永乐群岛各岛礁及南沙将继续推进植树绿化工程,5年计划再植树600万株。未来的南海岛礁将会更加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居民生活将进一步改善 10月31日,英国路透社援引有关技术人员的话透露,中国第一座海上浮动核反应堆即将建设完成。多家媒体报道称,“南海"充电宝"要来了”。据悉,海上浮动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中核集团官方微信2016年7月1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未来将在南海岛礁建近20座海上核电站。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南海岛礁的能源及淡水供应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加快实施民生工程方面,未来,三沙将在南海岛礁建设区域性医院和卫生室;在永兴岛建设远程医疗中心;购置消防、医疗、救助直升机和海上急救快艇,配置海上漂移搜救系统,建设海上医疗救助船;建造更多岛际交通船和一批3000吨级执法船、岛际客船;加强空中交通体系建设等。 南海旅游将进一步开发 南海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普通老百姓能够前去旅游的,目前还只有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根据三沙市工作规划,未来三沙还将扩大南海旅游范围,开放新岛礁、新航线,引进新的邮轮参与南海旅游,策划增添新的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并将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12月2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将培育南海海洋文化旅游区,以海口、三亚、三沙为核心,积极推进南海旅游开放开发,建设全球著名的国际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南海旅游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主权范围内,未来中国将会根据地区和世界局势变化适当地加强中国在南海必要的军事防卫。未来的中国南海将是主权之海、美丽之海、幸福之海。(中国南海网 姚凌)
  • 《南海“充电宝”建成,可为岛礁机场保障,变身海上不沉航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1-22
    • 近日,据媒体报道,南海“充电宝”的构想将变成现实。“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电气、中国核电等5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在今年8月份于上海成立。在公司成立3个月后,中国第一座海上浮动核电站就即将完成建设,其进程相当惊人。此前曾有媒体透露,在未来,中船重工将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建造完成后,每年将会带动上百亿元核动力装备制造产值,还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有人把海上浮动核电站称作一艘会移动的核动力航母,这是因为,浮动核电站大多将配备到南海岛屿,这些岛屿上修建有完善的机场跑道,如果给这些岛屿装备上战斗机,那么这些岛屿将变成一座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这艘不沉航母的能源则来自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吨据资料介绍,打造20艘海上浮动核电站的造价大约为400亿元。 海上核电站搭配岛屿机场,其战略用途远超于航母舰队。因为岛屿的抗毁伤能力较强,不像航母那样脆弱。尽管这并不是一艘真正的核动力航母,可是,海上核电站的相关技术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还有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为日后建造核动力航母奠定基础。 现代海上浮动核电站最关键的就是先进小型堆技术。其实中国已有较为成熟的核反应堆系统,还输出到了其它世界大国。例如,俄罗斯的22220型LK-60YA级核动力破冰船,水量可达3.35万吨,能够破除3米厚的冰层,配备两个RITM-200型核反应堆,这正是由中俄双方共同研制而成。 该反应堆采用的是压水反应堆,造价约为2100万美元,这样的新型反应堆要比上一代的重量降低了40%,功率是以前的1.5倍,使用寿命可过40年,10年更换一次核燃料。该反应堆最大功率能达到55兆瓦,这足以保障一款超大型战舰以30节以上的航速航行。 单从海上浮动核电站和RITM-200型核反应堆这两件事上已说明,中国已经掌握制造核动力航母的核心技术。在此之前,军事专家李杰也曾表示,中国第三艘航母可能会采用核动力系统。。最新的消息也表明,中国第三艘航母已开建,基本确定会装备电磁弹射器,至于用没用核动力系统,还有待官方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