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Aging | 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参与了核受体分裂因子 DAF-12/FXR 调节线粒体自噬并延长寿命》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22
  • 本文内容转载自“ Aging”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4qpZfSTyIr4pTsJepGjxQ

    2023年11月13日,来自巴克衰老研究所的Julie K. Andersen教授、Gordon J. Lithgow教授等人在Nature Aging 杂志发表题为A drug-like molecule engages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DAF-12/FXR to regulate mitophagy and extend lifespan的文章。该研究将转录诱导HLH-30/TFEB作为更可靠的指标来筛选具有增强ALP潜力的天然产物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进行了初级筛选,发现香豆素(MIC)具有显著的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

    TFEB是一种基本的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是参与ALP基因的主要调控因子。与年龄相关的TFEB活性或表达下降会破坏ALP,直接导致多种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TFEB在不同物种中具有进化保守性,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它由HLH-30编码,且过表达HLH-30/TFEB可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并显著改善健康状况。然而,目前仅进行了有限数量的化学筛选方法来寻找HLH-30/TFEB的诱导剂,但是这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因为HLH-30/TFEB的核易位也可能发生在对细胞应激源的反应中,从而导致高假阳性。

    为了确定适合中枢神经系统的TFEB转录诱导剂,研究人员使用N27神经元细胞系进行实验,在TFEB转染后,用天然产物文库中的30μM化合物处理细胞。通过发光测量,发现化合物MIC将TFEB启动子活性提高了6倍。这种增加与Tfeb和靶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相对应,包括Ctsa、Ctsd、Hexa和Mcoln1。此外,MIC也呈现出TFEB启动子活性的显著剂量依赖性增加。随后观察到喂食 MIC 的线虫肠细胞破碎增加,线粒体尺寸减小,且关键的促裂变基因 drp-1的 mRNA 增加,表明线粒体重塑。更重要的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出更高的存活率,表明抵抗力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经过 MIC 处理的动物可能会增加线粒体自噬。最后研究人员探究MIC是否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结果表明从成年期第1天起,MIC给药后的中位寿命显著增加,在所有试验中,MIC给药后的中位寿命累计延长了17%(20°C)和25%(15°C)。有趣的是,从成年期第1天到第7天,MIC给药后的中位寿命大幅延长,在多个实验中累计增加了40%(20°C)和35%(15°C)。然而,发育期间的MIC给药不影响寿命,表明其在发育后延长寿命。

    总之,该研究发现 MIC 是一种有前途的类药物分子,它可以通过靶向 DAF-12/FXR 来增强线粒体功能并延长寿命。此外,该研究还发现 DAF-12/FXR 是 HLH-30/TFEB 和线粒体自噬的先前未知的上游调节因子。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3-00524-9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Nature Aging重磅发文!一种富含多酚的天然提取物可延长寿命》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2-20
    • Nature Aging重磅发文!富含多酚的天然提取物可延长寿命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Sara Zumerle(第一作者)、Monica Montopoli?教授(通讯作者)、Andrea Alimonti教授(通讯作者)等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Q1,IF: 17)上发表题为“Targeting senescence induced by age or chemotherapy with a polyphenol-rich natural extract improves longevity and healthspan in mice”的高水平论文。 研究背景 在高收入国家,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衰老伴随着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肾脏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年龄相关疾病的增加,这些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医疗支出,从而构成了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目前衰老领域的研究更侧重于改善健康寿命(即人们保持健康的年数)而非单纯延长寿命。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把衰老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的病理来对待,可能是解决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的更有效的策略。 体内衰老细胞的积累是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 《PNAS | 刘铁民/孔星星合作揭示骨骼肌PARP1通过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28
    • 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是衰老过程中潜在的核心调节因子【1】,去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并形成新的健康线粒体可维持其功能和能量稳态,这与长寿密切相关【2-3】。然而,这些功能在衰老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以及替代的抗衰老干预是否需要不同的线粒体网络仍不清楚。        PARP1(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作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在DNA修复及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PARP1作为细胞死亡和炎症介质,也参与衰老及长寿的调控。研究发现,抑制PARP1可逆转线粒体损伤并减弱线粒体代谢的遗传缺陷【4-5】。然而抑制PARP1是否能够延缓衰老过程,PARP1相关信号网络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可知。        2023年3月23日,复旦大学刘铁民教授团队和孔星星教授团队在PNA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Muscle PARP1 inhibition extends lifespan through AMPKα PARylation and activation in Drosophila的论文,该研究指出在年老果蝇中抑制PARP1,可延长寿命,并发现在骨骼肌中敲低PARP1可通过下调AMPK的多糖ADP-核糖基化修饰、增加AMPKα的活性,后者通过上调PGC-1α和PINK1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周转加速,肌肉代谢增加、功能增强,阐释PARP1/AMPK参与精准调控衰老进程的分子机制。        作者通过功能缺失(loss of function)策略展开相关研究,发现:骨骼肌特异性敲低Parp1基因(mPARPKD)的果蝇在年老时,爬行能力显著增强,抗饥饿和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其食物摄入、体重无显著变化;而在年轻果蝇中没有这些表型。在骨骼肌中同时敲低Parp1和Ampkα基因(mDKD)后,其寿命、爬行能力、抗饥饿和氧化能力与对照组相似,显著劣于mPARPKD组。        虽已有研究报道PARP1与AMPKα存在相互作用【6】,但PARP1对AMPKα的精确调控未有定论。本研究通过质谱技术证实了PARP1与AMPKα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二者结合域。PARP1功能抑制降低AMPKα的翻译后PARylation修饰、增加AMPKα磷酸化。通过点突变技术,确定了AMPKα的翻译后PARylation修饰位点。       机制研究表明,骨骼肌特异性敲低PARP1上调PGC-1α的表达而使线粒体生成增加,同时上调PINK1表达而促进了线粒体自噬对破损线粒体的清除。本研究首次解释了DNA损伤修复基因Parp1的抑制对能量代谢关键分子AMPKα的精确调控,通过增加线粒体生成和控制线粒体质量,完成骨骼肌中线粒体的高效周转,从而增强骨骼肌代谢功能,实现寿命的延长,提示PARP1抑制除了在癌症肿瘤方面起作用,对延缓衰老也有益处。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郭珊珊、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张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庄乙潇、谢法民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铁民教授和孔星星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刘铁民课题组和孔星星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和周边器官比如脂肪、肌肉和肝脏等在调节能量代谢/糖脂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长期招聘优秀博士后,欢迎有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等研究背景,有志从事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的博士加盟实验室。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21385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