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权撤销清洁能源计划 美国光伏市场雪上加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
  • 发布时间:2017-10-13
  • 据外媒报道,美国环保署署长普鲁特(Scott Pruitt)10日在华盛顿签署了一项拟议规则,正式撤销了奥巴马时期决定的清洁能源计划。这被看作是继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奥巴马又一政治遗产的废除。

    撤销清洁能源计划 美国太阳能 市场进入“寒冬”

    普鲁伊特公开表示,特朗普总统发出的信息很明确,“反对煤炭的战争已经结束”,任何一个联邦机构都不能利用其权威向任何一个产业宣战。据了解,《清洁电力计划》于2015年由时任美国环保局局长吉娜·麦卡锡推出,是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的核心。该计划要求美国发电厂到203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32%。

    尽管撤销清洁能源计划受到诸多反对,甚至有企业代表到白宫进行示威,但此举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仍在扩散。继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201”法案实施之后,美国太阳能光伏 市场正处在雪上加霜的困境中。作为太阳能领域老牌强劲的成熟市场,美国正和德国、日本一同走向没落,而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地则在快速成长。

相关报告
  • 《中国光伏技术出口限制令欧美“雪上加霜”,欧美为争夺光伏企业拉开补贴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4
    • 过去,欧美本土光伏基本依赖从中国进口光伏电池组件,在进行简单组装后搬运装机,由于过度依赖进口,欧美本土光伏制造业极其匮乏,而从去年开始,欧美先后宣布大力发展本土光伏制造业。 但对于过度依赖进口的欧美而言,要重建本土光伏制造业无疑需要从头开始,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上游的硅料、硅片制备技术,也是光伏产业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之一。 而近期,商务部宣布将限制硅料硅片制备技术出口,对光伏技术实施“卡脖子”。中国商务部网站公示的信息显示,在重新修订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中方新增了7项技术条目,其中就包括太阳能硅料、硅片制备技术。 尽管该法案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距离落实还需一段时间,但已经引起了一些欧洲部分企业恐慌。近期在一场欧洲智库举行的交流会上,主持人莎达就当面向我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表示,有报道称太阳能组件出口可能将被限制,已经引起欧洲部分企业恐慌。 而《华尔街日报》此前也在一篇报道中称,中方限制先进技术出口的举措,是对美国的“报复”,将导致美国利益受损。 为此我们不难看到,商务部本次意见准备限制出口的技术若正式实施,将在光伏制造领域对欧美形成关键技术“卡脖子”。 而反观欧美,自去年起正在为重建光伏制造业疯狂“砸钱”吸引光伏制造企业入驻,打响了可再生能源补贴战。 美国“砸钱”抢光伏引欧洲不满 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开始为重建光伏制造业务,开始疯狂“砸钱”吸引光伏企业入驻。 美国拜登颁布《通胀削减法》,以削减通胀、加快低碳经济转型为名,提供总额近3700亿美元的政策补贴及税收优惠,以吸引可再生能源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美国本土。 然而此举触怒了欧盟,他们指责美国借《通胀削减法》鼓励绿色产业趋向“美国制造”,欧洲领导人多次公开批评美方此举“损人利己”,声称美国借大量补贴诱使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美国,削弱了欧洲新能源制造业,并且破坏了欧洲就业。 为此,自美国《通胀削减法》出台以来,欧洲多次与美国接触谈判,但欧盟方面迄今未能说服拜登修改新法中涉嫌损害欧洲产业利益的条款。 不过,美国方面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欧洲盟友们的感受,反倒是一些欧盟国家担心欧盟对《通胀削减法》反应太强硬,可能引发欧美之间又一场贸易战。 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当然是补贴越多就越能讨得其“欢心”。为此欧盟也不得不推出补贴方案,通过与美国拉开补贴战争抢可再生能源企业入驻。不过对于补贴政策,一些欧盟成员国认为补贴措施可能引发成员国之间的补贴竞争,最终导致仅富裕的国家受益。 欧盟加紧制定方案抗衡美国“绿色补贴” 对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欧盟不得不加紧制定出台自己的“绿色补贴”计划,目前的应对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同样“砸钱”补贴吸引企业入驻,其二为加快绿色能源项目审批。借此吸引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刺激欧洲能源制造业并带动就业。 在“砸钱”方案上,欧盟去年5月份提出了欧洲能源重返计划(REPowerEU),推出2100亿欧元刺激可再生能源制造。到去年下半年,欧盟又拟推出5650亿欧元的“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尽管两大计划的初心是为了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但在实行方式上则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可再生能源企业,推动本土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制造业发展。 而到今年1月底,欧洲联盟高级官员称,欧盟将采取“果断举措”保护欧洲企业不因美国大力补贴本国绿色产业政策而丧失竞争力,拟议方案包括精简欧盟各国补贴审批流程、设立欧盟主权基金资助产业发展,包括放宽欧盟审批成员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或碳中和产业投资补贴项目规则,加快批准绿色项目等。 不过欧盟内部对于“补贴战”的应对策略仍有不同意见。荷兰、爱尔兰、捷克以及几个北欧国家都已表达对“过多非针对性补贴”可能妨害公平竞争风险的担忧,认为改进现行欧洲单一市场机制会更有效果。 中国光伏企业倾向于欧洲 在欧美疯狂砸钱抢光伏的诱惑下,光伏制造业的天花板——中国光伏企业似乎更倾向于欧洲。 近期,中国光伏企业奔赴瑞士融资上市已经成了一股热潮,仅仅今年前两个月,就有包括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福斯特、先导智能、盛新锂能等近10家中国企业宣布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交所上市,而截止到1月底,已经有超过30多家中国企业排队在瑞交所上市。 其中光伏企业中最受关注的包括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于上周宣布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瑞交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而上周,光伏辅材龙头福斯特也宣布公司拟发行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更早之前,还包括爱旭股份、明阳智能、东方雨虹等多家光伏企业也已经宣布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光伏带动下,储能、锂电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一环也迎来了奔赴欧洲上市潮。其中储能企业最受瞩目的则是储能龙头宁德时代,据路透社报道,宁德时代近期考虑在瑞士发行GDR上市,可能筹资约50亿至60亿美元。而除宁德时代外,还包括盛新锂能、先导智能、华友钴业等多家锂电、储能企业也先后宣布奔赴瑞交所发行GDR上市。 中国企业赴欧洲融资扩产也透露出一些信息,未来光伏硅料硅片制备技术出口限制,实际上增强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壁垒,对中企赴海外融资扩展更有利,而对欧美的本土光伏制造业则是重大打击。不过,欧美能源危机方歇,此番又大肆砸钱补贴,也不排除通胀延续的风险,中国光伏企业奔赴欧洲上市也面临着些许不确定性。
  • 《雪上加霜!澳大利亚煤炭对华出口大跌近60%,印度还计划叫停进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13
    • 煤炭出口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外汇来源,仅次于铁矿石,占商品总出口额的15%,对于经济外向型的澳洲来说十分重要。不过,最近澳大利亚的煤炭不断迎来坏消息,先是对华出口下跌,后又是印度传出即将叫停煤炭进口的消息。 从长远来说,作为主要买家之一日本也将逐渐放弃购买澳煤。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前景,能依赖的市场已经不多。 澳大利亚煤炭对华出口下滑近60%,市场份额遭受“蚕食”? 最近,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情况成为了众多澳媒的关注点,但即便如此,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局面仍然“跌跌不休”。 根据Kpler船运跟踪数据显示,从6月后,澳煤在华到港量逐月走低,两大煤炭品种都受到影响。据了解,煤炭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发电的动力煤,另一类是用于高温冶炼的炼焦煤。 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297万吨,同比下降55.1%;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炼焦煤302万吨,同比下降32.8%。 而且,这种趋势至今还没改变,这也令澳大利亚愈加关注中国市场风向变化。 据报道,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下滑47%,创年内最低水平。此外,根据Refinitiv的船舶跟踪和港口数据显示,在输华煤炭的国家中,澳大利亚跌幅最为严重,环比大跌近60%。 相比眼前煤炭出口量急剧下滑,当前澳大利亚可能更担心市场份额被“替代”。据俄媒11月5日报道,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代表人士称,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前景不佳,雅库特煤炭对华出口的机会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俄罗斯逐步成为中国煤炭的重要供应来源,年出口量达3000万吨。2019年12月,俄罗斯还定下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对华煤炭出口量5500万吨。 不只是俄罗斯,蒙古国也在“摩拳擦掌”,希望扩大对中国煤炭的出口。值得留意的是,最近,蒙古国不断对华释放积极的合作信号。 日本将彻底“放弃”澳煤进口,澳洲寻替代市场化为“泡影”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要想提振煤炭行业出口,似乎只能寻求扩大对其他主要市场的出口。屋漏偏逢连夜雨,不料澳大利亚又来新的坏消息。 作为澳大利亚煤炭的重要买家,印度却将停购煤炭。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印度计划停止所有煤炭进口,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事实上,印度也不可能成为澳大利亚煤炭的发力方向。此前,印度曾与澳大利亚签署煤矿合作协议,但后脚加大进口美国和加拿大的炼焦煤来替代澳大利亚进口,这让当时的澳大利亚很被动。 在澳煤主要的买家中,日本似乎成为澳大利亚唯一能“解忧”的国家。但目前来看,日本不可能帮得上忙。 为了彻底转向清洁的能源消费结构,日本开始陆续放弃燃煤发电业务。2018年,日本贸易和能源巨头红丸集团决定不再涉足任何新的燃煤发电业务;今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2030年之前将关闭约100家燃煤发电厂,向外界展现摆脱煤炭依赖的决心。 前阵子,澳大利亚提出了要寻求替代市场的想法,但面对不断收缩的煤炭消费市场,澳大利亚显然将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