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肥——复合肥脱颖而出的“催化剂”》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7-09
  •   公司简介:江苏科邦生态肥有限公司,是由香港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与南京红太阳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大型合资生产销售生态型肥料的企业,总投资愈4500万美元。   就行业发展来讲,新型肥料的发展必须借助传统化肥,同时,新型肥料还需要通过差异理念来增强其与传统化肥之间的竞争力,以谋共同发展。   江苏科邦的市场推广证明了这个观点。他们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式,赢得了传统化肥企业赞赏的目光,并携手开创复合肥营销新局面。科邦之所以能够在新型肥料发展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三步战略。
  • 原文来源:http://www.agri.gov.cn/jjps/t20080707_1077435.htm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设计出直接燃料电池催化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4
    •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以有机物5-羟甲基糠醛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成了负载在炭黑上的铂与硫化镍纳米颗粒双功能催化剂(PtNiSx/CB),不仅可以催化阳极燃料5-羟甲基糠醛(HMF)氧化为2,5-呋喃二甲酸(FDCA),还能够驱动阴极氧还原反应,实现在输出能量的同时将燃料转变为更高价值的产物。相关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2,5-furandicarboxylic synthesis by a direct 5-hydroxymethylfurfural fuel cell based on a bifunctional PtNiSx catalyst为题,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 FDCA有望在化工生产中取代对苯二甲酸合成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近市场化工产品,主要通过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等方式氧化HMF得到。其中,电化学策略可与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或电催化有机氢化合成结合,产生额外的高附加值产品,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可持续和更节能的电催化FDCA合成工艺是燃料电池研究中的热点。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量转换和存储技术,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广泛研究和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包含两个重要的化学反应——阳极的燃料氧化反应和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均需要利用高效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催化剂以降低反应能垒,进而提高反应动力学。 基于此,研究人员设计出氧还原与有机合成相结合的直接HMF燃料电池(DHMF-FC)形式;采用浸渍、熏硫与煅烧的策略,合成了双功能PtNiSx催化剂。研究发现,铂与硫化镍间存在界面,Pt和NiSx纳米颗粒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与界面效应使得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ORR和HMF氧化催化活性。此外,NiSx的引入有利于ORR四电子反应过程的进行,硫元素也可有效防止金属颗粒的团聚。半电池的电化学测试和ICP-AES测试结果显示,PtNiSx/CB具有优异的ORR与OER性能,电化学活性面积(79 m2 gPt-1)高于商业Pt/C(64 m2 gPt-1),且其中铂的负载量(7.60 wt%)低于商业铂碳(20 wt%)。加入HMF后的燃料电池在60℃时,开路电压为0.52 V,放电效率达2.12 mW cm-2,电流密度为6.8 mA cm-2;对放电反应电解液进行液相色谱检测,发现HMF几乎完全转化为FDCA,转化率接近98%,选择性达到100%。该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发展双功能的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 《沈文忠:为什么TOPCon会脱颖而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0
    • “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兼具效率、成本和稳定性三方面的特色,一直是光伏技术的主流选择,而且优势越来越明显,2020年市场占比95%,2024年市场占比98%+,度电成本可达1美分/千瓦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沈文忠教授今日在海上光伏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5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年会上指出。 对于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沈文忠认为,目前正处于“TOPCon技术脱颖而出,xBC技术展露头角、SHJ技术不及预期、PERC技术快速淘汰”的阶段。 为什么TOPCon技术能脱颖而出? 沈文忠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关键原因: 一是PERC技术的成熟铺垫。TOPCon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建立在PERC技术已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PERC的产业化经验、设备体系和技术认知为TOPCon的快速导入提供了跳板,大幅缩短了研发与量产周期。 二是核心装备国产化成熟。TOPCon的核心设备(如LPCVD/PECVD、激光SE、LECO烧结等)已实现国产化,不仅降低了投资门槛,也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装备端的自主可控让TOPCon技术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底气。 三是性价比优势与生态成型。2023年TOPCon量产效率已突破25.3%,成本与PERC持平,未来1-2年效率有望达26%+,形成“性能领先+成本打平”的碾压式优势。同时,全产业链(硅片、浆料、设备、工艺)的n型TOPCon新生态已初步成型,技术迭代不再依赖单点突破,而是系统性协同进化。 沈文忠指出,TOPCon、SHJ与xBC正在n型赛道上并行竞速,技术融合才是下一代迭代的真正推手,而当 TOPCon 产能快速趋近天花板时,需要寻求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9月11-12日,由上海市太阳能学会指导、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主办“第十届N型光伏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将于在无锡召开。大会将从TOPCON电池技术提效、异质结电池技术降本、BC电池技术降本增效、叠层电池技术及N型高效光伏组件、设备、材料、应用等话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