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长江江豚: 二十年后还能再看到你的微笑吗?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23
  • 中新网铜陵5月18日电(记者 孙悦)游走在长江边,如果能看到长江江豚,那可以说是人类的幸运。长江江豚张起嘴来像在微笑,所以人们管它叫“微笑天使”。在中国,目前仅存1040头长江江豚,它的微笑或许在二十年后会消失……

      在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位工作人员叫张八斤,他已在这里工作12年。他的工作很单调,每天6点、10点、14点、16点提着一个装满小鲫鱼的塑料桶来到高台上,投喂长江江豚。

      张老伯对这里的江豚如数家珍,他指着一条小江豚对记者说,这是今年刚出生的,待另一只江豚浮出水面时,他又对记者说,这是保护区内最大的一只。每到投喂时间,张老伯会戴上一只紫色的手套。怕弄脏手?当然不是,他担心手上的细菌会伤害到江豚。“像背后有刺的饵料鱼是不能给江豚吃,会刮伤它们的,因为它们吃东西,都是直接吞的。”每一天张老伯都会仔细处理投喂江豚的食物。

      看到江豚慢慢吃饱,张老伯的内心是满足的。

      或许你会问,有必要这么细致入微地照顾长江江豚吗?

      真的有必要!

    长江江豚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在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之后,江豚成为了长江中唯一的鲸类动物。

      2013年,长江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考虑到种群的破碎化,有效群体更少,长江江豚的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严重。“再不采取保护措施,15-20年长江江豚将上演白鳍豚的悲剧,会发生功能性灭绝的情况。”保护区科研室张西斌主任这样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公开报道的江豚死亡案例每年平均超过20起,几乎每个月都有江豚非正常死亡案例的报告。“近些年,长江渔民的捕捞程度越来越大,长江江豚的食物逐年减少,眼看着江豚越来越瘦。” 张西斌称,船舶螺旋桨的误伤及栖息地遭到破坏,也是影响江豚数量的一大原因。

    长江江豚   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先后捕获了4头长江江豚放入半自然水域的夹江中进行饲养和繁育研究,2012年曾在10天内诞生3头小江豚,实现了保护区长江江豚繁殖的新突破。就在今年5月初,保护区内又新出生1头小江豚,目前已有11头江豚在保护区内嬉戏玩耍。“现在长江生态环境逐渐变好,渔民不会大规模捕鱼了,江豚数量也在上涨。”说到这,张西斌脸上露出一丝丝欣慰。

相关报告
  • 《保护江豚 留住长江微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3-11
    • 由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申报的“保护生命之河,留住长江微笑”江豚保护项目, 日前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和华泰证券共同发起的“一个长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立项,这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个被该基金立项建设的高校环保社团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会长、2018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韩诚介绍,围绕江豚保护项目,他们多次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走进镇江江心洲、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等地开展野外实地考察,还联合全国保护江豚的志愿者,制作了主题宣传册、系列明信片和纸浆画,开展“节水护水与江豚保护”活动80余次。2019年,协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首届长江江豚保护论坛”,并联合长江流域其他高校共同举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保护江豚夏令营”。 资料图:联合镇江市自来水厂开展水源地调研   韩诚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活动也没有因此而停滞。他们在线上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十三所高校,开展了“同乘环保之舟,共达互助彼岸”环保知识竞赛,邀请全国保护江豚的志愿者开展线上长江豚类保护专题研讨会,并撰写了关于江豚文创品商业推广的调查报告。 资料图:江豚馆科普及交流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该组织在全国各高校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24个项目参加线上答辩,并最终选取11个项目给予立项资助,每个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经费共计5万元,这也是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第二次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资金资助。   “我们将以此次项目申报为契机,打造江豚教学精品课程,开发江豚保护线上平台,开展江豚保护志愿者培训、协助保护区开展志愿巡护,为保护长江江豚,保护长江做一份贡献。”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环保协会指导老师喻永光表示。 
  • 《“微笑天使”江豚时隔30余年重现湘江》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1-30
    • 1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在湘江湘阴白泥湖乡杨家山段,记者和反电鱼志愿者看到10余头江豚不时跃出水面。这是志愿者今年以来第4次在该水面发现江豚。反电鱼志愿者石坦松说,至少30年没人在湘江湘阴段发现江豚了。 专家介绍,江豚对水质及噪音非常敏感,此次江豚重回湘江嬉戏,表明湘江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为了搞好湘江的综合治理,湖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标志性重大战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随着湘江综合治理的深入,我们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 “哎呀,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一来就看到了江豚。”1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湘阴白泥湖乡杨家山的湘江边,反电鱼志愿者“渔猎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志愿者们看到,离岸边不到100米,10余头江豚不时把半个头或者半个身子拱出江面。这是志愿者今年以来第4次在该水面发现江豚,为此,志愿者特意将湘江杨家山段命名为“江豚湾”,并呼吁各界保护江豚湾,全面查禁电鱼船,保护江豚。长期关注湘江的湖南资深环保志愿者刘卫桥感叹,江豚离开湘江至少30余年了,欢迎微笑天使回归。 湘江湘阴段发现数十头江豚 江豚,又叫“江猪”,水生哺乳类动物,已经在长江流域存在了2500万年,现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其头大、眼小、全身光溜溜且圆滚滚,嘴角上翘自带微笑,被人称为微笑天使。 2018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曾就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称,根据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 1月28日,潇湘晨报记者在江面宽阔的湘江杨家山段和许家台段均观察到有江豚出没,其中离岸最近的不到100米。离上游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仅55公里左右。 近日,最早在湘江白泥湖段发现江豚的反电鱼志愿者石坦松介绍,他在2018年11月23日,就在湘阴湘江大桥附近发现有江豚,但当时他“并没有在意”。 这名反电鱼志愿者喜欢钓鱼。1月2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他在湘阴白泥湖乡的杨家山钓鱼时,再一次看到了江豚,他略数了一下,预估有六七头。这天,他回家经过许家台时,又发现了四五头江豚。 石坦松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据他所知,至少有30年没人在湘江湘阴段发现江豚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介绍,长江江豚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因此,此次连续多日在湘江段发现江豚后,志愿者石坦松担心此处电鱼船及大货轮的出没会吓跑江豚。 “看到江豚的时候,我很开心,很激动!可是想到晚上还是有非法捕捞的渔船,我又感到紧张和不安,希望能把它们保护起来,好好地保护起来!”于是,当晚,他把看到江豚的消息发布在了反电鱼的志愿者微信群。 1月21日,石坦松和闻讯而来的其他反电鱼志愿者在湘江杨家山和许家台段观察到了近30头江豚。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许家台有数十条电鱼船,为此特别担心江豚的安全。1月24日,他们在杨家山和许家台观察了近一天,结果只观察到一头江豚。 将加大力度查禁电鱼船 公益组织绿色潇湘的反电鱼志愿者章志标介绍,电鱼船使用的大功率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压,可升至1000至2000伏,一次电击涉水面积上百平方米,深30米,电鱼船所经之处,几乎无水生动物能逃。 由观察到近30头江豚到只观察到1头,只隔了3天。这个数字的急降,急坏了反电鱼志愿者。他们认为,很可能是电鱼船的出现,让江豚又缩回到洞庭湖了。同时,他们更担心有江豚受到伤害。为此,不仅湘阴本地的反电鱼志愿者行动起来了,长沙、株洲、益阳、湘潭等地不少反电鱼志愿者也行动了起来,与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局、水上派出所等各涉水部门加强对江豚栖息地的执法与保护。 1月25日,在反电鱼志愿者的积极协助下,公然停靠在湘江许家台段岸边的24条大功率(配备20至30千瓦的发电机组)带有电拖网等违法电鱼设备的电渔船,被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和水上派出所干警查获了。执法人员拆除了渔船上的违法电鱼设备。这一天拆除的电鱼船,就远超过2018年全年执法人员拆除的非法电鱼船总数。湘阴县河长办、渔政和水上派出所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查禁电鱼船,保护江豚安全。 28日,记者随长沙、株洲、益阳、湘潭等地的数十名反电鱼志愿者在湘江湘阴段及周边河汊巡河发现,仍有电鱼船公然在河汊电鱼。志愿者表示,他们将持续配合和支持湘阴各执法部门对电鱼船的查禁,避免电鱼船对江豚造成伤害。 小知识 江豚属的物种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7~8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 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专家介绍,江豚对水质以及震动和噪音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就会“举家搬迁”。 记者检索资料发现,上一次江豚离长沙城比较近,是1987年的4月16日,那天,有10余条江豚逆流而上到了望城铜官渡口。